一、
《摆渡人》这是一个关于爱和选择的故事,也是一个15岁的女孩成长和救赎之路。
故事的主人公迪伦意外而“亡”,经历灵魂荒原的过程中,与自己的摆渡人相爱,在爱的魔咒下,破除了荒原的规则,带着摆渡人重回现实世界。他们之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摆渡人?究竟是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崔斯坦?还是古灵精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迪伦?她的每一个念头听起来都那么疯狂,却却莫名地吸引着他——如果他们之间的分离与怀念注定要永无止境,如果15岁的迪伦都可以为爱勇敢放弃手中的一切,那么他又有什么理由不陪着她,和她一起经历涅槃后的浴火重生?
迪伦的变化令人欣喜,初到荒原的她也曾经是需要被保护的弱者,和普通人一样,在得知自己的死亡真相时悲伤不已,在面对恶魔的攻击时恐惧无力。是爱情的力量让她迅速成长,从对生死一无所知到利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逃离天堂,战胜恶魔,最终清除所有横亘在他们之间有形或无形的羁绊。她用爱的坚持,为自己推开了一扇幸福之门,也将崔斯坦引渡到一个崭新的世界。
二、自己才是自己的摆渡者。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我是非常平凡的一个人,平凡的几乎忘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曾经的我很自卑,觉得自己的存在与否对别人的影响并不很大。因为我太听话,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程度,在家里干任何事都不要父母操心,很小的时候就能够自己打理自己,而哥哥有点调皮,所以父母更多的目光都放到了他的身上几乎忽略了我的存在。在学校,我不仅家境贫寒,长相普通,而且才华平庸,在班级里我也很努力,却始终入不了老师的眼,我很清楚地记得在高中读书时班委实行轮换制,每次三个,一月一次,但一年下来班主任竟然忽略了我的存在,忘记了给我安排工作,要知道我的成绩可是班里前几名啊!上班后,也是如此。很长时间我都觉得我是一个孤独的灵魂,灰暗应该是我生命的主色彩。
可以说我生命的三分之一就在这样封闭的世界里挣扎着,一眼望不到尽头。直到有一天,遇到了生命中的他,他对我说:别怕,无论发生什么,有多大的困难,你记着,不是你一个人在对付,我都会陪在你的身边。永远。他还说:我的出现让他的生命从此变了样,我让他看到了曙光,还有未来。我是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尽管他人也很普通,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让我觉得我很重要。
慢慢地我走出来封闭的自我,我发现天变蓝了,水变清了,更主要的是我自己也变得自信了许多。我发现在家里,父母还是很在意我的,我是他们的骄傲,是他们扬眉吐气的资本,在孩子心目中,我还是一个学霸,无所不知,在工作中我还是一些人的榜样,因为我的努力在大学就入了党,尽管年纪不大,但党龄却很长。而且我还能给大家带来欢声笑语。
原来自己才是自己的摆渡人。
三、内心强大才能做好摆渡人。
崔斯坦(迪伦的灵魂摆渡者),在通往天堂的道路中,面对恶魔的利爪,泥泞的沼泽,危险的湖区,但是他凭借强悍的内心以及坚定的目标才支持迪伦送到了天堂。其实生活中也如无数的灵魂一样,荒原的风景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内心的景象,你哭泣,世界便因你而狂风大作,阴云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暖阳,静谧湖水,你用什么心情去看待荒原,荒原便会回报给你加倍的体验。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很消沉,对生命、人生几乎失去了兴趣,我曾想也许唯有结束生命才能得以解脱,于是我自暴自弃,在家中我不能把握自己,经常和丈夫发脾气,在和女儿相处过程中容易暴躁,总是责备孩子,觉得孩子不可塑造,在和同事交往的过程中话语中带着刺,惹得大家都不愉快。
后来经过许多朋友的帮助,我逐渐走出了阴影,正视自己的疾病,不再以血糖高低或喜或悲,不再为女儿的成绩不好而焦虑不安,让她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最为重要,不在纠结工作中的得与失,只要努力工作问心无愧就行了。
结果在这样的状态下,我发现一切还真变了样。血糖慢慢控制好了,女儿也越来越乖,同事们也越来越相处融洽了。
《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说: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令你感到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而迪伦也用生命与灵魂的不懈追寻告诉我们:禁锢我们的从来不是有形的枷锁或者隔门,而是来自我们心底的怯懦,对于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有无所畏惧的自由灵魂,才能抵达甚至改变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赎,来自心灵的自我成长和非凡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