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就是立了N多年的 Flag,从来没立起来过的的一个。 因为心里的念,身体的懒,都是缘由。
过去的45年,从心底一直信奉生命在于静止,看,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 慢慢的不动,就是长久。
过了45岁,彷佛生活像打开了另一扇门。 我开始相信,生命在于体验。对于未曾做过的,都想去尝试一下,不听信于谁,听听自己的感受。
攀岩
攀岩的体验感受是挑战,要抗心魔。
当第一次去攀岩的时候,我蹭蹭蹭的就上去了,因为无知者无畏,当我爬到四层楼这么高时,我向下看了一眼,我的妈呀,这么高啊,顿时心中的恐惧让我叫嚷着让教练把我放下来。 再上去时,我发现我的内心已经不像第一次那么纯净,杂乱的思维持续干扰,从而影响体力和成效。
《高绩效教练》一书中写到绩效=潜力-干扰,攀岩就是一个实例。
所以想想,有人说做事要做好万全准备,但是攀岩给我的感受是,只要知道绳子不会断,其余的结果就是自己的专注和不断的练习。
所以对于徒手攀岩的人来说,真的是无与伦比的崇敬,那是需要绝对的勇气和对于自己的自信和专注。
跑步
跑步的体验感受是枯燥,不将就。
家里买了小米跑步机,小小巧巧,可以折叠。 放在厅里,想着可以边看剧边跑步。 事实上,电视机已经许久没开过, 剧也从来不追。
如果是一个重复的动作反反复复,就会觉得乏味和无趣。 能上跑步的动因是看到别人美美的健美的身材,自己也想有,但是真实的感受是,“如果我没那么健美又怎样呢?”的内心独白一直在游荡,加上各种理由,哎呦,膝盖好像疼起来了,半月板坏了好像不划算,算了就算了吧。
体会是没有后果的行动,就没有结果。 要有后果就非自愿,所以要长久就别将就,内心没有燃点很难持久。
跳绳
跳绳的体验感受是短暂的血腥。
绳子是小学时候课间常常玩的项目,感觉以前的画面都是欢声笑语,身轻如燕。
现如今,拿起绳子甩起来,发现一身体好重,弹不起来。二是手臂根本没多少力气。三跳绳是有氧运动吧,反正跳一会儿感觉喉咙口有着一丝血腥。
斯坦福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难易和意愿成反比,越难意愿就越低,所以一旦开始跳就停不下来,无法调整,所以结果就是放弃。
骑自行车
骑自行车的体验好是蛮好的,就是露天的。入这个坑的,多数都是跑马后想搞铁人三项的.
从锻炼身体的角度出发,先从实用的开始。 自从自由人之后,出行都是环保型的。 能骑车的就都是自行车出行。 有时候一骑就半个多小时。 天气好的时候,骑车还是不错的,但是第一上海的路面对于自行车道设计的不太友好。 第二骑车骑久了,臀部麻的感觉还是不太舒适。
所以骑车这个运动要愉悦,要配套的条件还蛮不容易,所以也划去了。
瑜伽
瑜伽的体验就是慢慢来,你可以有。
要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也不知道有没有特别的科学依据。反正接近年关,就专注的做起一件事练瑜伽。
上了50多个小时的课程。
瑜伽的气息和身体的连接,在开始是感受不到的。
渐渐的,开始可以随着老师的口令呼吸并结合动作。
渐渐的,肩膀可以后弯了。
渐渐的,腿部有力量了,能站的久了。
渐渐的,身体感觉轻了。
渐渐的,身体变得有控制了。
渐渐的,从铁板一块式可以到轮式了
一个月,深入的体会身体的变化,记录下每次练完瑜伽后的感受,是困难,是舒展,是沮丧,是拉升,是觉得老师太呱噪激进,还是觉得老师美美的体式示范给人以身心愉悦的享受。
在过程中不攀比,一切随心,不强求会怎样,就是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大就好。 通过对于自己的觉察去体验,去感悟,去打开自己的舒适圈。
以前一直说要突破舒适圈,感觉苦哈哈的充满鸡血。
其实在我看来,通过努力,把自己的舒适圈扩大,不是更好吗?
不用跟别人比,就是和自己的身体和内心来对话。让自由愉悦的感觉,一直围绕在自己的周围。这才是运动带来乐趣。
渐渐的,舒适圈变大,量变就会质变,在更大的空间里游走,享受更多自由愉悦。
瑜伽修炼的是静待花开的心境,找到一种自然的方式,让自己 on going。
坚持一项运动的法门是一个理由,一个适合舒适的方式,一直对于自己身体的觉知和关注。
运动就像一个旅行,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的就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