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懒蚂蚁效应
日本北海道大学进化生物研究小组对三个分别由30只蚂蚁组成的黑蚁群的活动观察: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 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在蚁群和企业中,“懒蚂蚁”很重要,此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
人们工作生活中,要借鉴蚁群分工,留出一小部分时间给自己去无所事事,把焦点和关注放回自身或放空,让自己能静静,这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同时心中使终给自己一片空间,这个空间以自己为主。给自己留出时间空间,让自我是勤快蚂蚁同时具有懒蚂蚁属性!
二、跳蚤效应
跳蚤效应指跳蚤调节了自己跳的目标高度,而且适应了它,不再改变。
跳蚤能从地面上跳起一米多高。但是如果在一米的地方放个盖子,这时跳蚤会跳起来,撞到盖子,一再地撞到盖子。过一段时间后,拿掉盖子就会发现,虽然跳蚤继续在跳,但已经不能跳到一米以上了,直至结束生命都是如此。原因是:跳蚤已经调节了自己跳的高度,而且适应了这种情况,不再改变。
跳蚤并非自身已失去跳跃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后学乖了,习惯了,“自我设限了自己能跳的高度”。
人也一样,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高度决定人生品质!
很多人不敢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已经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再往上成功是不可能的,是没办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限制人们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同时以身做则不断突破局限,领引孩子具有成长性思维,不断去追求更大目标!面对困难挫折时,鼓励孩子超越自己!拔高自我的心理高度!
三、参照对比
摩根是美国的大富豪,年轻时带妻子闯荡美国,那时还是个穷人,和妻子开了一个卖鸡蛋店。摩根卖鸡蛋时常常有顾客抱怨说他的鸡蛋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便让妻子来卖鸡蛋,结果顾客不再嫌鸡蛋小,对摩根的印象和态度也大大改观了。原因在于,摩根的手又大又粗,手中鸡蛋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小了。同样一个鸡蛋,放在女人纤细的手里和男人粗壮的手里,在购买者的视觉上,鸡蛋就不同了。
启示:因为鸡蛋不会因比较而变大,而是参照不同,心情也就不同,效果更大不同!
面对问题:一味地争辩和抱怨是没有用的,理解对方的感受,不陷在负面思维带来的负面情绪中;焦点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上,效果会更好!
以正向思维方式以身做则引领孩子成长,孩子也会有较好的情商和成长性思维面对问题。同时,针对孩子成长,不对比、不攀比,不和这方面优秀的孩子比这方面,你焦虑孩子也累。而是孩子自己和自己比;对比自身以前,有一点滴进步,就多鼓励肯定,给孩子信心和勇气!
四、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是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生活中,人们有时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让人们自我设限,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尝试突破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产生无可奈何、命运不佳的认为。
亲子教育中,父母消极批评居多的有条件地爱等会让孩子可能产生“习得性无助”的思想,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或自己就是笨、不行的心理认知,严重的孩子会自暴自弃,在缺爱、压抑的成长环境中”习得性无助“发展成真正的无助!
五、反馈效应
反馈效应: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即时去了解,这种对结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学习的强化作用,促进了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个小故事:日本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在一家餐厅招待客人,一行六个人都点了牛排。等六个人都吃完主餐,松下让助理去请烹调牛排的主厨过来,他还特别强调:“不要找经理,找主厨。”助理注意到,松下的牛排只吃了一半,心想一会儿的场面可能会很尴尬。主厨知道叫他的客人是大名鼎鼎的松下先生,紧张地问:“是不是牛排有什么问题?”松下歉疚地说:“牛排很美味,但是我只能吃下一半。原因不在于厨艺,你是位非常出色的厨师,但我已80岁了,胃口大不如前。”主厨与在场的人都很困惑,松下接着说:“我想当面与你谈,原因是我担心,当你看到只吃一半的牛排被送回厨房时,心里会难过”
启示:这就是即时反馈。
生活学习中,家长多给于孩子即时反馈。孩子做对事正是养成好习惯的时机,做对事多即时就事肯定赞美,孩子更有动力。
六、苏东坡效应
苏东坡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站在这座山中,却不识其真面目;自己拥有“自我”,却不自明,认识“自我”比认识客观现实可能更为困难。人们将这种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苏东坡效应”。
有则笑话:一位解差押解一位和尚去府城。住店时和尚将解差灌醉,并剃光他的头发后逃走了。解差醒时发现少了一个人,大吃一惊,继而一摸光头转惊为喜:“幸而和尚还在。”可随之又困惑不解:“我在哪里呢?”
问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什么在一些小事上控制不住发脾气?我想要什么?我在等什么?我又在期待什么?我经常焦虑是为什么?心中到底恐惧什么?不当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哪些?表相背后的实相又是什么?等等。
心灵成长是从认识自我开始,未知未觉到后知后觉,到当知当觉,到先知先觉。认识了自我,意识了部分痛苦的根源,满足自己爱自己,就不再多陷入“苏东坡效应”里无法自拔,而是哪怕生活多磨难,也会像苏东坡在被贬的路上发明”东坡肘子“样地享受生活和幸福!
七、甜柠檬效应
个体在追求预期目标而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就百般提高现已实现的目标价值,从而达到了心理平衡、心安理得的现象,称之为甜柠檬效应。
这一术语来源于伊索寓言的故事:有只狐狸原想找些可口的食物,但遍觅不着,只找到一只酸柠檬,这实在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但它却说:“这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
这与酸葡萄效应一样,都是以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自己所追求目标失败时的情景,以达内心之安、心理自救的目的。其差异只在于酸葡萄效应是把所追求的目标价值变低,而甜柠檬效应是把现已实现的目标价值提高。
有时,这种效应起到了接纳自己、承认现实、知足常乐、自得其乐的作用,比垂头丧气,痛苦悔恨,埋怨、对抗等效果要好。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时会有甜柠檬效应或酸葡萄效应的心理,孩子为了达到“自欺欺人”平衡内心的效果会傲娇或撒谎,这时需要家长更多理解和耐心,没有大的原则错误和严重性,可以适当睁只眼闭只眼,不必明察秋毫严厉指出孩子错误,适当引导就好!
八、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说: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根本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美国空军上尉工程师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人们在早餐时所吃的面包片,如果不小心被碰出桌边掉到地上时,几乎总是涂了奶油的一面着地,诸如此类的现象比比皆是,他把这种现象概括为:“如果一件事可能被弄糟,那就一定会弄糟。”
举几个生活常见小例子,看看是否灵验?
1、排队时另一队总是动的比较快;你换到另一队,你原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的比较快了。
2、等公交车很久都没来,刚走了,公交车就来了。
3、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了;你准时到,不开始,还要等;迟到了,真就是迟到了。
有时候,人的心理暗示是导致这种现象因素之一,比如,你愈是担心孩子一件事,这件事在你的有意无意提示下孩子真的就这样做了,同时墨菲定律后记忆特别深刻,会有一种我就说嘛、我命如此的事后诸葛的水平!
九、黄油猫悖论
又叫黄油猫理论,是把两种民间常识组合而成的笑话,该常识为:(1) 猫在半空中跳下,永远用脚着陆。(2) 依据墨菲定律,如果失手将一片涂有黄油的面包片抛到半空中,永远将会是涂上黄油的一面落地。这个悖论出现在,你把黄油面包片没有涂上黄油的一面黏着猫的背部之时,让猫从半空中跳下。依照以上两条定律,猫永远无法用脚着陆,因为黄油面包片永远在涂上黄油的一面落地;但同样的,黄油面包片涂上黄油的一面无法落地,因为猫永远用脚着陆。
很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论。因为,墨菲定律本身就是一个描述人的主观偏见现象的理论,并非是基于经验主义的科学定律。这个悖论实际上就是用来驳斥那些坚称墨菲定律是客观正确的人的。
世事无绝对,不可一概论。针对家庭教育,好的道理是遵循规律相通的,可以做为教育孩子的理念依据和指导方针,但较多家长喜欢找标准方法,没有什么方法是适用于每一个孩子的,他家孩子有效,却不一定适用你家孩子,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适合的才是更好的!
十、黑暗效应
黑暗效应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暗效应”。
有个这样的案例:有一位男子钟情于一位女子,但每次约会,他总觉得双方谈话不投机。有一天晚上,他约那位女子到一家光线比较暗的酒吧,结果这次谈话融洽投机。从此以后,这位男子将约会的地点都选择在光线比较暗的酒吧。几次约会之后,他俩终于决定结下百年之好。
人的情感反应在较强灯光下更激烈,在光线较暗环境中,人更温和。如果夫妻交谈前调暗灯光,那么吵架几率相对也会大大降低。
针对亲子教育,安全感对孩子一生非常重要。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借鉴黑暗效应,和孩子朝夕相处时,从幼儿起,对孩子正面的语言、微笑的表情、积极的肢体拥抱、抚摸等是和孩子最好的“约会”环境,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让孩子很轻松和放松,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一定会喜欢上你,终生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