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后一夜。并非所有人都怀着对新年的憧憬而喜笑颜开,我就是其中之一。
晚上七八点的北京,天色全黑。凯德MALL里的灯火,此刻阑珊美好。电影院检票口,泪点一贯不低的我,以及身边说笑嬉闹的家长、孩子与情侣们,谁都没有把网上遍天飞的、关于此片催泪瓦斯般的怪效放在心上。然而直到《Remember me》的音律三度响起,我才意识到我与身边已默默啜泣了许久的一对母女一样,泪腺已不再由自己控制。默默摘下骤然沉重无比的3D眼镜,任由泪水滑落,流进嘴角,啜一口,细细品尝久违的温馨与真情。
皮克斯的动画,近年来是略显颓势的。不知打何时起,工作室渐渐丢失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一些创意、一些变化,而与迪斯尼的套路风格越走越近。显然,一部《COCO》的出现,并不能明显改变什么,但是,让我内心感到欣慰和温暖之处,在于皮克斯电影的思想内核,依然准确把握住了每个人情感的柔弱点,引起了所有观者内心最深处的共振。
《COCO》的中文片名《寻梦环游记》,仍不改皮克斯动画引进时一成不变的翻译套路:《...总动员》《...特工队》《...环游记》。但英文片名出乎我所料,跟歌手李玟没什么关系,也并非英文单词或者首字母缩写,而只是小男孩米格曾祖母的名字。然而,这个简单的名字,却牵动了米格整个家族的心,不分生者还是逝者。用它作为片名,简单明了却又含义万千——才发现,皮克斯的电影常起一些极为简单的标题,诸如《Brave》(勇敢传说)、《up》(飞屋环游记)以及《Cars》(汽车总动员)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让观众看过电影之后再回读标题,才发现一些东西真的是不能三言两语能表达出来的,于是,一个极简单的标题便能成为无数思绪的寄托,岂不更耐人寻味。
关于《COCO》的感人剧情,此处不想再多提。至于电影本身到底有多催泪,自己去影院,感受那种全场肃穆的气氛就好。但阅此片之后,我倒联想起另外两部与“梦想”主题有关的电影,分别是《La La Land》(爱乐之城)以及同样出自皮克斯之手的《Ratatouille》(料理鼠王)。
如果说《La La Land》叙说了“梦想与爱情”之间的放手与抉择,《Ratatouille》指明了“梦想与友谊”之间的权衡与宽容,那么《COCO》就为我们揭示了“梦想与亲情”之间的矛盾与不舍——如果给你的人生限定两个选项,要么像米格的父母和祖父母一样秉守家业、呵护至亲,要么追寻自己内心,为了热爱的神圣音乐而抛弃家人而去,你会怎么选?相信我,屏幕前的你,做不到爽快的排除,更做不到选择之后的凛然无悔——世上有太多困难无比的抉择,从救女友还是救母亲的送命题,到牺牲一个还是献祭五个的“电车难题”,在人生无路可退的分岔路口选择一条路,此事古难全。
然而,抛开选择这种注定无法周全的东西不说,这三部电影让我更加确信,“无论这个世界多么残酷无情,你要知道在某个角落,一定还有默默关注你、爱着你的人。”即便在一段感情中,为了梦想不得不各奔东西,但你要记得,彼此曾经深爱过,大千世界上曾经有另一个灵魂爱惜过你的灵魂;即使在一段友情中,为了各自的梦想有过背叛和误解,但你要知道,真正的友谊是需要经过风雨击打才能茁壮成长、绿树成荫的;就算是在一片天地中,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坎坷受阻、折断双翼,也还有你的家人试图理解与关怀,亲情的保护伞依然常为在外漂泊的你时刻撑开...追梦途中,爱你的人常有,且行且珍惜。人生短暂,没有大把大把的时间留给遗憾。
影片结束,灯光亮起。片尾一曲《Remember Me》动人的和弦,再次回荡于全场。人们都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有孩子倒在父母怀里大哭,却没注意到父母脸上也有晶莹的泪;也有女生瘫在男生怀里,两个人一起无言凝噎;更有携手来看的爷爷奶奶,竟然也面对荧幕静坐无言,仿佛忘却了时间。能不分国界、不分年龄、无种族隔阂地触发人类意识最深处的共鸣和心动,让一切不和与不解暂时烟消云散——我想,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就应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