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关于两岁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到两岁的时候,突然孩子会出现一个容易犯脾气的阶段,开始对所有的事情说“不”。
父母通常会非常的困惑,怎么孩子突然对什么事情都会说“不”呢?
原因在于孩子两岁的时候,想独立于父母,心理学上称为分离/个体化的过程。
分离表现为孩子从身体上离开父母的意愿,个体化是指孩子内心独立自我意识的形成。
这时孩子想离开父母,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在两岁之前,孩子和父母出于共生期,孩子认为自己是父母的一部分,这会让孩子有极大的安全感。
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认知的提升,孩子发现自己和母亲是两个独立的人。这时孩子想试图控制每件事情,同时又想继续从父母那里获得安全感,这种矛盾的心理以及刚刚萌发的自我独立意识,让孩子以非黑即白的方式对待一切。
孩子说“不”的意思是:我不是你,我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他们的愤怒源于无法掌控自己生活的焦虑。
两岁左右孩子发脾气,并非故意让父母的生活变得更糟,他只是在经历一个成长的困难阶段。
人们通常称孩子的这个阶段为可怕的两岁,有时又称为孩子的第一逆反期。
02 注意事项
由于孩子处于第一逆反期,可这时孩子对父母说“不”,父母不必耿耿于怀,因为孩子发脾气并不是针对于父母,而是成长过程的心理状态使然。
父母有如下几个注意事项:
1、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不必妥协
若父母总是妥协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仅会为今后的溺爱埋下伏笔,也会让孩子学会用发脾气达到目的。
2、不要忽略孩子
忽略孩子会让孩子感觉到无足轻重,在孩子需要帮助却得不到重要他人的认可和支持,会让孩子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感,使孩子没有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会对孩子未来的成长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父母要帮助孩子明白他们的所有的情绪都没有错,但要注意一些行为。
3、不要试图说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试图说服两岁的孩子相当于对牛弹琴,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前额叶没有发育成熟,情绪控制能力还比较差。
处于情绪状态的孩子需要时间来恢复平静,只有孩子平静下来才能理智思考,才能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4、不要对孩子说“你不该那么想”
这种说法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否定孩子的感受,会导致孩子质疑自己的感受,还可能失去与自己感受的重要联结。
这可能让孩子失去体察自己感受的能力,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父母正确的做法是:
认可孩子的感受,并将他们用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情感,比如:你现在感到失望、害怕、难过……
通过孩子的行为探寻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想法和需求。
5、不要暴打惩罚孩子
若父母因为孩子的行为不明就里的就暴打一顿,会造成得不了后果,如自卑、缺乏自信心等。
6、不要说“这太荒谬了,别干傻事儿”
说这样的话会极大的伤害孩子的自尊,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会忙中添乱。
面对可怕的两岁,这些注意事项你都注意到了吗?
实际上,有的时候成年人都没有摆脱发脾气的阶段,哪怕芝麻大的事儿都可能让他们大发脾气,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学过如何控制情、绪保持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