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与本事——说说《师父》

规矩与本事——说说《师父》

(一)

我是缺个师父的。

心里倒不是没有想把之当做师父的人。

只不过,世事、机缘、相逢、年齿;都对不上。

《师父》里的师父,本事好,人不坏,却不是个好师父。

(二)

教的出好徒弟的,就是好师父吗?

徐皓峰笔下的师徒,太多酷烈了。

李尊吾四个徒弟,两个成才了,一个废了,继承衣钵的,是最没本事的那个。

成才的两个都想杀师父。

徒弟,都惦记着自己的师娘。

何安下拜谁为师,谁就遭难。

(三)

郑山傲说的对,他挑好的人,一辈子不回天津,他认。

耿良辰做不到,死也得回天津。

多少人一辈子没离开过,走不开,不是多好。

那时的天津没那么大,出了城,走几步,就出了天津。

现在的天津也没那么大。

蓟县人一直“天津是天津,蓟县是蓟县”。

规矩多,在北平是摆谱,在天津是保守。

任你天大的劫难,天津这块地方油泼不进,任你天大的好事,天津这块地方冷眼旁观。

铁炮开国关,万国皆占,是吃过见过。

敬重有本事的,也不愿意当出头的鸟。

安稳,可能也叫没出息。

(四)

开武馆的规矩,是为了故事。但像是天津人的做派。

也像是官面上的人的做派。

事儿得办。

面子还不能伤。

各方都得过得下去,各方都得掉块肉。

郑山傲是老江湖。以为都得守着规矩。

但是,江湖变了。

就算江湖不变,老江湖不隐退,新人又怎么出头?

没有一个人一辈子占着名声的道理。

街面上打架不见铁器的事,像是真的。

旧时天津的混混比狠,是对自己下手。

你断根手指,我断条腿。

比着狠的从油锅里捞大洋出来。

谁对自己不狠,谁就不是爷。

落下残疾,帮会里一辈子养着。

官面不管。

谁会管自残的人?

事儿办了,分了高下。

不给道儿上的弟兄添麻烦。

(五)

这都是规矩,规矩好。

有了规矩不乱,什么事都按照规矩来,不伤和气,大家开心。

规矩大了,人没本事。

顺着规矩安逸的熬着,谁还肯玩儿命。

来了外人,就没本事挡着了。

民国武林。

天津、佛山。

不是霍元甲,也不是韩慕侠;不为黄飞鸿,也不为叶问。

民国是功夫末世,也是那些老玩意儿,老手艺的末世。

长衫已是外族妥协的衣饰,西装再笔挺也找不到原来的味道。

宫二说烟消云散的东西多了,宫家为什么就不能散。

东西是好,对这“世事”没用的,都留不住。

文人、武人,都不如军人、商人了。

(六)

那年月,认枪炮,谁能打,听谁的。

大帅换的像走马灯,文人没耽误了学问,武人没耽误了练武。

这年月,认钱,谁钞票多,听谁的。

上市公司多的像牛毛,文人没了骨气,武人只出现在电影里。

文人、武人,都是走在边缘的人。

起源于孤独,还得走向孤独。

陈识每日挥刀五百下,禁止了自己的胡思乱想,不乱想,自己一个人,才能练出真本事。

文人读书写书,也是一个人的事。读后写后切磋交流,读时写时都是自己枯坐。

以文扬名,以武扬名都快。

但也都架不住没落,敌不过年月。

《叶问2》里,徒弟问叶问最多能打几个,叶问说没用,再过二十年,你一拳能打倒我。

拳怕少壮,一代人一代事。

为什么叫一代宗师?

因为每代都有每代的宗师。

赶上了一个时代,或者没赶上一个时代,都是说不好的事。

幸与不幸,得失我命。

(七)

陈识挣来了面子,没能破掉规矩。

有规矩好,还是没规矩好。

我不太知道。

但我喜欢另外一个词。

“讲究”。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