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楚国的历史来历
楚国又称为荆,国君公族为羋姓。根据传说,楚之先祖出自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帝颛顼高阳氏。高阳后裔第六代季连为楚部族的首领。商王盘庚的女儿妣隹征婚,季连战胜其他部族首领的竞争成功娶到了她。他带领部落移居到盘地(今武汉东北郊黄陂区盘龙城),与妣隹生了𦀚(yíng)伯、远仲两个儿子,他们繁衍的后代,逐渐成为居住在长江流域的楚国。因此,季连被尊为楚国的始祖。因此,楚人与殷人是存在亲缘关系的。
周部落发展壮大时,周文王曾拜季连后裔鬻熊为师。周武王克殷后,周武王和周公旦对楚人还是比较歧视,鬻熊并未被封,直到周朝二代君主周成王即位,鬻熊曾孙熊绎被成王封为子楚,爵位只是为子爵,都丹阳(今湖北秭归)。
公元前706年,不满自己国大爵小的楚君熊通,遂攻打其北面的姬姓诸侯随国(今湖北随州),目的是要周天子晋升其爵位,随侯向周王室传达熊通的请求,遭到王室拒绝。公元前704年,熊通率兵再次征讨随国,迫使随侯投降。鉴于周王室拒绝提升楚军的爵位,熊通直接自立为王(后谥武,即楚武王),干脆与周天子平起平坐。这也是现今的湖北人(楚人后裔)的口头禅“不服周”的来历,也正因为如此,楚人(现今的湖北人)就一直被其他诸侯国人(或现今的其他省人)成为“九头鸟”,以表示湖北人(楚国人)“难搞”。周王室本可以一个虚头衔就可以得到和平的事情不做,结果是硬生生的强与楚人为敌,致使其南方诸侯国一个一个被楚灭掉,王室的京畿之地时时受到来自荆楚的威胁,这真是因小失大。
自武王时,就一直想与周王室建立正式联系,甚至都愿意成为其正式的诸侯国联盟中的一员。当然,周王朝一直对楚国人是嗤之以鼻的。孔子周游列国时,都到淮河边了,就是不肯渡河及楚,而且在《诗经》中,也拒绝列入楚国风情的民歌,尽管那时的楚国相当强大,是无可回避的春秋霸主。为了能够吸引中原诸侯国的注意,楚国就不断征伐其周边的少数部落(蛮夷),对其北边的姬姓诸侯国也是不断侵伐,被楚国消灭的小国还有古麋国(湖北郧阳、房州一带)、卢国、罗国(湖北襄阳、荆门一带),一路向南征伐百苗等大小诸侯国,成为江汉流域的霸主。
公元前505年,楚昭王迁都至郢(今湖北江陵北面的荆州市的纪南城)。楚国历代国君的不断征伐,楚国疆域越来越大,而且,楚国公室与卿大夫阶层关系(相对于中原各诸侯国)还基本上比较能够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所以,自春秋初期,楚国就一直一个强国。
《春秋》第一次记载楚国是在公元前710年(鲁桓公二年),此年为楚武王三十一年。记载的是两个离楚国较近的姬姓国蔡国和郑国,他们开始害怕楚国,因此在邓地见面协商对楚一致的外交政策。
2 城濮之战的缘由
晋国公子重耳于公元前638年在秦穆公的武力支持下,杀死晋怀公,即位成为晋文公。他整顿吏治,施惠于民生,整军备战,国力迅速强大起来。
宋襄公与晋文公的私人关系比较好,因为当初友好接待过逃难中的晋文公,还送给他80匹马,以便他可以继续南下楚国。眼看着晋国日益强大起来,宋襄公就想与晋国结好。于是,在公元前634年,宋国“叛楚即晋”,投入到晋国的保护伞下。
对宋国的叛离,楚国非常恼火。公元前634年冬天,楚成王命令楚令尹子玉、司马子西率师讨伐宋国,包围了宋国的缗邑(今山东金乡县),并联合鲁国,攻占了齐国的谷地(今山东东阿县)。
宋国并未屈服于楚,一年后,公元前633年冬天,楚军与陈国、蔡国、郑国及许国组成联合军团,包围了宋国国都商丘。宋国紧急派出大司马公孙固向晋国求救。
在公子重耳十九年的逃难流浪生涯中,当他途径曹国、卫国和郑国时,这三个诸侯国的国君都很轻慢他,并遭到侮辱。因此,在晋国的局势稳定后,晋文公就想兴师讨伐这三个国家、以报当时的屈辱之仇。
对宋国的救援请求,晋大夫先轸认为是天赐良机,至此一战,就可以报恩、救难、取威、定霸,一举四得。但如何救援宋国,晋国讨论激烈,直接开赴宋国与楚军开展,晋国的国力尚不足以与楚联军较量。
狐偃献计说,“楚国刚得到曹国的加盟,而又新近娶了卫女为妻。如果攻打曹卫两国,楚国必定救援,那么齐宋两国之围就自然化解。”
狐偃的“攻曹卫以救宋”之计,正合晋文公的思路,这样他就可以借机惩罚曹卫以报当年之仇。于是他整编晋军为上中下三军,任命郤毂统帅中军,郤溱为中军佐(即为副帅),狐毛统帅上军,狐偃为上军佐,栾枝统帅下军,先轸为下军佐,赵衰为执政正卿。加强练军备战。
于是,一场由晋国发动、为报复曹卫救援宋国、与楚军正面交锋的大战就这样拉开了战幕。
3 城濮之战的经过
3.1 攻克曹卫好报仇
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春季,晋文公准备攻打曹国,向卫国借路。军队已到晋卫边境,卫国不答应。但要去曹国,只能经由卫国,因此,晋文公决定也先攻打卫国。
晋国军队于是回师南下,秘密从南津(今河南淇县之南)渡过黄河,拉开伐曹攻卫的序幕。正月初九日,晋军占取了卫国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北莎鹿城)。二月,晋中军将郤縠不幸在战争中死亡,晋文公认为先轸的才德过人,就擢升先轸率领中军,胥臣接替先轸为下军佐。
为了能够集中力量对付楚国,晋文公决定稳定齐国。他与齐前国君齐桓公及齐国公族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和齐昭公在敛盂(今河南濮阳东南)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卫成公请求参加盟约,晋国正准备摧毁卫国,文公当然不能答应。卫成公转而想亲附楚国,其国人不愿意,所以把他赶走了,以表示屈服于晋国,卫成公逃离国都住到襄牛(今山东范县)去了。晋国军队轻而易举地进入卫国都城楚邱。
鲁国和卫国都是楚国的盟国,此前鲁国派公子买驻守在卫国,现在晋国开始伐卫,鲁僖公害怕强大起来的晋国,于是便杀了公子买来讨好晋国。对楚国人说:“他驻守没到期就想回来,所以杀了他。”鲁国于是也就放弃了对卫国的协防。
征服卫国后,晋国军队迅速南下,开到了曹国,晋文公发兵包围曹国都城陶丘(今山东菏泽定陶区)。曹国虽然比卫国还小,但曹共公带领曹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晋军发动了多次攻城,死了很多的人,但曹国都城门依然稳如泰山。曹军把晋军的尸体陈列在城上,以阻止晋军的进攻。
久攻不下,晋文公很忧心。为了给士兵们鼓气,他巡视前线。他听到了士兵们在议论,“咱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在他们的墓地,挖他们的祖坟”。看来智慧在民间,晋文公忽然开朗,于是他把军队转移到曹人的墓地上驻扎。曹国人十分恐惧,为了向晋军表示不要破坏墓地、死者为大,他们就把晋军尸体装进棺材运出来。趁着曹军恐惧混乱的时候,晋军发起了猛烈进攻。三月初八日,晋军攻陷曹国都,抓获了曹国君曹共公。晋文公历数曹共公的罪状,责备他不任用大臣僖负羁,而任用佞臣有三百人,并要曹共公供认当年观看晋文公洗澡的罪行。
为了报答僖负羁当年的恩惠,晋文公下令军队不得进入僖负羁的家里,同时赦免他的族人。魏犫胸部在攻城中受了伤,对晋文公的这个作法,魏犫、颠颉很不高兴,他们发怒说,“对我们这些有功劳的人不考虑奖赏,还谈什么报答僖负羁的恩惠?”于是放火烧了僖负羁的家。晋文公非常生气,想杀死魏犨,但又爱惜他的才能,派人去慰问,同时观察病情。如果伤势很重,就准备杀了他。魏犫捆紧胸膛出见使者,说,“托国君的福,我不是好好的吗?”同时向上跳了三次,又向前跳了三次。晋文公于是就饶恕了他,但杀死了颠颉,并在全军示众以警示必须严格遵守国君的命令,命舟之侨替代魏犨作为其车右。
曹卫是楚国的盟国,现在楚军还久围宋都攻克不下,而无法继续北上进入曹卫驱赶晋军,于是楚国加强了对围宋的军队,进攻也越来越猛烈。于是,宋国再次派大夫门尹般向晋军求援。
3.2 联合齐秦以抗楚
“宋国再次来告急,”晋文公说,“我们要求楚国撤兵,他们一定不会答应。我们要同楚国作战,齐国和秦国可能不会同意。怎么办?”
先轸说:“让宋国不要来向我们求救,而是去给齐国、秦国赠送财礼,假手他们两国去请求楚国退兵。我们抓住曹国国君,把曹国、卫国的田地分给宋国。曹国、卫国是楚国的盟国,楚国一定不答应齐国和秦国的请求。齐国和秦国得了宋国的财礼,对楚国的固执一定很生气,这样,他们能不参战吗?”
对先轸的“贿赂齐秦拉下水”之计,晋文公很高兴,于是依计而行。
为了尽快救援曹卫,楚成王加强了北上抗晋的军事力量,他率军进入申国都城(在今河南南阳)并驻扎下来。楚国两年前攻占了齐国谷地,楚大夫申公叔侯在驻守,楚成王命令撤离,对齐释放缓和的氛围;命令楚令尹子玉撤离围困宋国都的力量,进一步整合,以便能够更好筹划与晋军的决战。
为慎重起见,楚成王命令:“不要去追逐晋国军队!晋文公流亡在外十九年,而居然得到了晋国,当了国君。险阻艰难,他都经历过;民情真假,他都明白。上天给予他这样长的年寿,又帮他把政敌都剪除了。这是上天要扶植他,难道能够废得了吗?兵书《军志》说:‘适可而止。’又说:‘知难而退。’还说:‘有德的人不可与之为敌。’这三条,适用于晋国。”
但是,令尹子玉认为应该一鼓作气将晋军歼灭或至少能够将其驱离曹卫国境。他派遣大夫伯棼向成王请战,说:“不敢说一定能立功,愿意借此堵塞奸邪小人的口。”楚成王很不高兴,又阻止不了他,只好少给他军队,只有右军西广、东宫太子属下部队和子玉自己的若敖氏亲兵六百人跟去,此外,还有加入到联军的陈国和蔡国两国的军队。
3.3 先轸献计逼楚怒
子玉派楚大夫宛春去到晋军驻地,要求:“恢复卫侯的君位,同时把土地退还曹国,我也就可以解除对宋国的包围。”
晋文公的舅舅狐偃(子犯)说:“子玉无礼啊!我们国君得到的,只是解除对宋国的包围一项,而他为人臣,要求君王给出的,却是恢复曹卫两项好处。这样的作战机会不可失掉了。”
“君王应该答应他的请求,”先轸却认为,“能安定别人的国家叫做礼。楚国人一句话安定三国,我们一句话而使它们灭亡,那是我们无礼。这样,拿什么来作战呢?不答应楚国的请求,这是抛弃宋国;既然来救宋国,结果又抛弃了它,怎样对诸侯列国交代呢?楚国一句话带来三项恩惠,而我方一句话就使三国都埋怨。怨仇太多,将凭什么作战?不如私下里答应恢复曹国和卫国来离间他们,逮了宛春来激怒楚国,其余的等打完仗再说。”
晋文公很赞成先轸的建议。于是把宛春囚禁在卫国,同时私下里允诺恢复曹、卫。于是曹国和卫国就宣布与楚国断绝邦交。
楚军本来是救援曹卫的,结果却弄成曹卫与其断交,子玉异常愤怒,于是他一马当先,迎面向晋军驻地发起猛烈进攻。
3.4 晋退三舍以疲楚
楚国毕竟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晋文公统治晋国也才不过5-6年时间,他不敢贸然与楚军对抗,于是他急令晋军撤退。军官们说:“以我们国君而躲避他们臣下,这是耻辱;何况楚军士气已经疲劳不堪,我们为什么还要撤退?”子犯给大家作思想工作:“出兵作战,有理就气壮,无理就气衰,哪里在于在外征战时间的长短呢?当初,我们国君到楚国,如果没有楚国的恩惠,我们就没有今天。退让三舍,就是报答楚国的恩惠。如果忘恩失信,又去保护他们的敌人,那么,就是我们无理而楚国有理。他们的士气一向很旺盛,不能认为是衰疲。我们退兵之后,如果楚军也回撤,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还要求什么你?如果他们不回去,那么,为君的退走,而为臣的还在进犯,这就是他们理亏了。”
晋军一直后退。楚国骑士兵团要停下来,子玉不顾楚成王不要追赶的要求,他命令继续追击。直到晋军退出三舍以外,在曹卫交接的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停了下来,楚军也在背靠着险要的地方扎营下寨,与晋军形成了对峙的态势。
夏季,四月初一日,宋成公、齐国的国归父、崔夭、秦国公子慭也来到城濮。晋文公担心楚军凭险进攻。晋军士气旺盛,都希望与楚军决战,还有一首歌在军中传颂:“休耕之地绿油油,旧的不要了,新的多犁锄。”
晋文公仍然犹豫不决。子犯说:“出战吧!战而得胜,一定得到诸侯拥戴;如果不胜,我国外有黄河,内有高山,晋国不会亡!我们一定会没事的。”晋文公说:“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晋大夫栾枝说:“汉水以北的姬姓诸国,楚国都把它们吞并完了。何必想着那点小恩惠而忘记大耻大辱呢!不如就交战吧。”
晋文公做了个恶梦,梦见和楚王搏斗,楚王伏在他的身上咀吸着他的脑浆,因此更加害怕。子犯说:“这是吉兆啊。我在下面脸朝天,是我得到天助,他在上面脸朝地,是他在伏罪,我们将要以柔来制服他们了。”子犯这口才,死的都能说成是活的!
子玉派遣出大夫斗勃向晋国挑战,说:“我军请和贵军游戏一番,请君王靠在车横板上观看,为臣也将陪同君王一起观看。”
晋文公派栾枝回答说:“我们国君知道您的意思了。楚君的恩惠,我们是不敢忘记的,所以待在这里。我们以为贵军已经退兵了,你们臣下难道敢抵挡国君吗?既然你们不退兵,那就烦您转告贵部将士们:‘准备好你们的战车,忠于你们的国事,明天早晨见面就开打。’”
3.5 晋军用计破楚阵
晋国一方也是联军,不过主要是晋国军队,齐秦宋三国主要观战的军队。晋国战车七百辆,共有52500人,装备齐全。晋文公登上旧时有莘国(国都在今河南陈留东北)的一座废城上观看军容,说:“少壮的在前,年长的在后,排列有序,合于礼,可以投入战斗了。”于是命令砍伐山上的树木,进一步补充兵器。
初二日,晋军在城濮(这里也是就有莘国的北部边疆,故亦称莘北)摆开阵势,准备决战。陈蔡两国军队作为右翼部队,由楚大夫子上(即斗勃)率领,下军佐胥臣率领下军,抵挡楚右翼军队。左翼军队由西广和东宫太子属下部队组成,由楚司马子西(即斗宜申)率领。子玉用若敖氏的六卒亲兵作为中军,他咬牙切齿地说:“今天一定消灭掉晋军。”
胥臣把老虎皮蒙在马上,借以吓唬敌军战马。他先攻楚军联盟的薄弱环节—陈、蔡两军。陈、蔡两军果然不堪一击,见晋军的虎皮马,以为是什么天兵神兽,吓得四处奔逃,楚军右翼部队随之溃散。上军主将狐毛竖起两面大旗以迷惑楚军,冒充中军假装逃走。栾枝让兵车拖着树枝,激起巨大土尘。子西率领的楚国左军信以为真,狂奔追击过去。先轸、郤溱率领的中军埋伏在半道上,他们放过楚军先头部队,率领亲兵从道路两侧冲了出来袭击楚军,楚军被拦腰截断。狐毛、狐偃率领的上军停止后撤,转过头来迎击追赶的楚军,楚国的左翼部队也随之溃散。
楚左右两翼部队均大败。子玉及时下令收兵不动,其率领的亲兵得以不败。子玉命令收拾左右两军败兵,及时后撤。
晋军进入楚军大营,休整了三天,吃楚军留下的粮食,到初六日才起程回国。四月二十七日,到达衡雍(今河南原阳西北),为庆祝这次胜利,晋文君为迎接天子在践土建造了一座王宫。
郑国是楚国的盟国,在城濮之战时,郑国派出军队帮助楚国,还将自己的军队直接交由楚军指挥。楚国战败,郑文公很害怕,他请求与晋国和解,晋国接受了。五月初九日,晋文公和郑文公在衡雍结盟。
五月初十日,周襄王来到衡雍,晋文公把楚国的战俘献给周襄王:驷马披甲的战车一百辆,步兵一千人。周襄王“策命晋侯为侯伯”(用策书任命晋文公为诸侯的领袖),赐给他大辂车、戎辂车以及相应的服装仪仗,红色的弓一把、红色的箭一百枝,黑色的弓十把和黑色的箭一千枝,黑黍加香草酿造的酒一卣,勇士三百人。晋文公三次朝见周王。
楚令尹子玉不顾楚成王的命令,自己主动要求攻击晋军的,结果大败,他觉得愧对楚军及死去的申息子弟,回军途中,在楚地连穀,子玉自杀。
4 城濮之战的胜败原因分析
首先,很明显,楚军失败,是因为楚成王不愿意与晋国交战,他没有派出强大的军队。当子玉要求攻击的时候,他拦阻不住,只允许子玉的亲兵和少数部队随其出征,自己仍然驻兵在申地(今河南南阳),根本就没有去前线参战。因此,战争的胜败在开始就已经埋下了伏笔。而晋军则是倾其所有,全国所有武装力量都投入到攻伐曹卫、转而对付楚军上,而且是晋文公亲临前线督战,为将士们鼓劲。
其次,晋军在战争中善于找到楚军的薄弱环节,攻击其不堪一击的陈蔡联军,引起了楚军的混乱,使其左右两军不能有效策应。
第三,晋军在战役中使用欺骗手段,不但马蒙虎皮,还采用佯败后撤的手段,诱使楚军追击,进入其早就准备好的伏击圈,而且让实力最为强大的中军进行伏击,楚军大意自己钻进口袋阵,就难免不遭到失败。这种诱败的手法在战争中往往奏效,尤其是当一方比较急躁的时候。
第四,是子玉自视楚军强大,瞧不起年届花甲、才即位5-6年的晋文公所打造出的晋国军队,没有制定可行的对敌策略,只是准备简单的两军对抗、死命硬拼,他没想到晋军采用狡猾的手段交战。楚军的失败,可以说是“活该”!
5 城濮之战对春秋霸局的影响
即使在齐桓公称霸时,楚国的霸主地位也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但城濮一役,有效地动摇了楚国的霸主地位,也使楚国人对晋产生了心理阴影。
城濮一战,使整个晋国的士气大涨,从而走上了春秋霸主地位。晋文公被天子策命为“侯伯”,楚国的几个重要盟国如郑国、陈蔡等国都加入了晋联盟。晋文公最终还允许曹卫复国,给了他们天大的人情,获得了“敬服王命,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美名,比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博取了更大的名声。
从此,在春秋以致于战国时期的400多年历史上,晋国便有了底气和心理优势,敢于长期与楚国争霸,成为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虽然楚国的国力依然强大支持其霸主地位,但在与晋国的争霸中,楚国总是时不时地略输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