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咖的“21天写作计划”第7天
技控?人控?绩效改进?有人能听懂我在说什么吗?带着这些疑问,今天一天的时间,我和二十多位小伙伴一起参加了牛志峰老师的《先技控再人控——绩效改进工作坊》,整个课程的信息量非常大,到现在脑子也还在懵圈中,现在仅能冒出嘴边的就五个字:全是套路啊。
人大附中的学生写作文,开头段要用场景式扣题并富有画面感,结尾段要排比、共情和升华,这是套路;西贝莜面村餐桌上的“25分钟上齐菜”的沙漏,既考核了后厨,又让顾客对等餐时间有合理期待,这是套路;“Very准“APP将乘客关心的航班起飞信息、延迟信息或取消信息一目了然地告知乘客,从此机场航班延误再也不用排队解释了,这是套路;工作中、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套路,比如我们手机上下载的众多APP,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特别多便利和效率的提高。其实所谓套路,就是方法,而且这个方法还是用技术手段实现的,而不是靠人,这就是技控与人控的区别。
绩效改进又是什么呢?就是用正确的方法达到提升组织绩效的目标。什么意思呢?简单粗暴地先上图:
第一个图是绩效的公式,从公式中我们看到绩效改进可以有三个方向的发展:一是用同样的代价获得更多价值的成效;二是增加一部分代价获得更大程度的成效;三是同样的成效用更小的代价获得,三个方向都可作为绩效改进的目标。
第二个图是将导致问题成因的因素分为两类,分别是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每个因素各有三层,后面的比例代表问题成因的统计学占比,我们可以看到75%的问题都是由环境因素导致的,这些就是技控的套路发挥的天地,剩下25%的问题才是通过人控的方式,比如解决人的态度动机、天赋潜能的选择、知识能力的提高等。
课程的后面关于绩效改进还有很多烧脑的概念和套路,比如绩效改进问题的提出、价值链的书写、关键价值链的选择、找差距的三级跳、冰山分析法找原因、六类关注干预措施等等,太多干货了,不一而足。
总之,今天的内容就像牛老师说的,属于知识金字塔的塔尖部分,需要细细揣摩和消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相关的书来看看,更多的沉淀还需要我们的践行和应用。新知永远不缺,能在实践中真正提升绩效、改进业绩和效率才是我们学习的真正目的,这也是套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