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老在《人间草木有从容》提到自己在内蒙古的点滴,让我常常想起妈妈讲给我的她儿时的故事。
妈妈生在内蒙长在内蒙。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沟。风水山郁郁葱葱,柳河水穿城东流,一股股泉眼滋养着这方水土这方人。
鸽子花形似鸽子头有冠有尾有一对对称黄斑眼,蓝色常见,紫色少见。盛夏季节遍地的鸽子花开了,吸引着女孩们三五成群结伴来采摘,这是她们难得的饰品。采满把的鸽子花,坐在树荫下编花环、攒手链,然后相互装扮。攒手链时把鸽子冠、鸽子眼剔除,只留下鸽子尾。鸽子尾中空底部尖能一个一个攒起来,绕手脖一周头尾相接,或蓝或紫的手链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抗旱耐盐碱的马兰花点缀着夏季的山坡田野,在辽阔苍莽中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妖娆妩媚。因为喜欢马兰花,妈妈爱屋及乌还记得有关的童谣和画本。“小皮球,圆又圆,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口口相传,不知源头,不问西东。有一本小儿书名字就叫《马兰花》,马郎、大兰、小兰、老猫围绕着一朵马兰花演绎了一则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故事。
初识映山红是妈妈中考那年的暑假。当时姥爷在扣河子附近架桥修路,带队住在一个小山村里。妈妈独自一人乘坐班车去看望姥爷,日暮时分到达了目的地。姥爷还未收工,便安排住家的小姐姐为妈妈领路。在夕阳余辉笼罩下,村落旁的远山显得越发苍翠,而那从山腰蔓延到山脚下半山坡醒目的红色宛如子规泣血,毫无征兆地映入眼帘,直击心底。
为妈妈领路的小姐姐在家中行二,她们姊妹四人中最大的二十出头,最小的只有四、五岁。小姐姐的妈妈两年前病逝,大姐一条腿跛,仅比妈妈大三岁的小姐姐成了主要劳动力,操持家务、下田种地,外加照顾一家老小。家中徒有四壁,窗户上钉着塑料布代替了玻璃。晚上就寝时把一套最完好的被褥让给了妈妈,她们姊妹四人合盖一床大被相拥而眠。贫穷第一次如此真实地展现在妈妈面前,就象那片如火如荼的映山红分外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