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书名是《灰度决策》,现实生活中没有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大部分都是灰度问题,如何做出更好的决策是每一个人都面临的问题,只有克服人性的弱点,道德的绑架以及个人局限才能避免损失。
书中列举了三个颠覆认知的思路,第一,不要太相信自己;第二,只重视结果,你的损失会更大;第三,坚持把事情做好,你就输了。
首先是第一条,不要太相信自己。书中举了一个案例,1996年,一家纺织厂由于大火付之一炬,纺织厂的老板需要做一个巨大的灰度决策,如果重建工厂,那么保险赔付根本不够重建费用,而且重建过程一定流失大量客户。可是这家工厂是这个老板的心血,也是许多员工心血的来源,于是老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重建工厂,并且在重建期间继续给员工发薪水。
这是一个非常正能量的故事,当时老板的这个承诺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并且本人也被授予了很多荣誉称号,然而故事也就此画上了句号,因为工厂倒闭了。这是为什么呢?的确,老板果断勇敢,目标也很明确,承担起社会责任,但是他输在了太相信自己上,因为人是非常容易高估自己的,高估容易让人盲目冲动。为了避免犯纺织厂老板这样的错误,我们再决策时应该先罗列一下自己有哪些选择,对于老板老说,重建是一个选项,而放弃纺织厂,开一家皮革厂又是一个选项,放弃现在带的厂址,选择另外一个地方又是一个选项,避免自己的决策过于僵化。第二步,把选项会产生的后果写下来,直接和间接的都要写全,如果纺织厂老板愿意分析当时的国家政策以及市场的情况,其实纺织已经是处于下坡路了,也就不会做出如此错误的决策。
第二条,只重视结果,很多管理者都会对下属说,我只关注你的成果,我不关心你有多努力。然而这样的结果思维用到别的地方可能就会出问题,著名的电车难题,就是杀死一个人和杀死六个人应该如何决策的问题。大多数人会选择杀死一个人,因为死一个人总强于死了六个人。那么我们把问题转化一下,一天晚上,三个警察告你你附近有六个急救病人,需要器官移植,要把你强行带走,你会接受自己一命换六命吗?当然不同意,那你可能会觉得那是因为人性都是自私的,那如果你是医生,让你打晕隔壁邻居用他的一条生命换取医院六条生命,你会愿意吗?大多数人同样很难做出这样的决策。
所以灰度决策首先考虑人的利益,其次还要考虑社会规范和道德,最后还不能忽略人性。许多要素都要纳入决策中,才能把决策的风险降到最低。
最后,如果坚持把事情做好,你就输了。《君主论》作者马基雅维利警告说一些坚持吧事情做好的人往往会输给那些不怎么样的人。又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服装销售团队,每一个人都有着很大的绩效压力,而当中有这么一个人就是因为和高管关系好才进来的,这个人经常完不成工作,并且不太重视团队合作。那么如果你是这个部门的领导,你怎么办呢?在这个故事里,部门领导贝琪在给了这个人几次机会后决定按照真实情况打分,最终还把他开除,这当然会得罪公司高层,当贝琪告诉副总裁这个人不适合时,受到了强烈的批评。
那么贝琪是如何做的呢?她私下找到了那个人,发现那人也意识到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于是贝琪提出建议在公司会保全他的面子,并且给他提供培训的机会,并且帮助他找到更好的工作,过了一段时间,那人自己离职了。把事情做好这个出发点没有错,但是到了具体决策应该更加灵活,避免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
以上就是小编对这本书的简单分享,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