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灌南精神病院里的故事灬
故事的主角是个年近70的老人,他是我奶奶的远房亲戚,他应该是我的叔叔辈。
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我见到他时,是在灌南的精神病院,那时还没有迁到大圈,在中秋节的前一天晚上,我随父亲去看他,当时父亲给他买了月饼苹果之类的。当时,他看着我,竟然还记得幼时刚蹒跚学步时的我。那时的他,刚被上海的警察压回到我的老家一百绿。
最初回到家乡时,他病的很重,听父亲说,年少时失去双亲,成了孤儿,后来成为了上门女婿,婚后有了两个女儿,妻子背叛他,被他捉奸在床,他气愤难当下,点火烧了他岳父母家房,房子没有烧掉,他确被警察抓去了,等通知老家的亲戚们去接他时,他已经神经失常。
后来,在表姑的安排下辗转来到了灌南精神病院,他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精神病院成了他30多年唯一呆着的地方。
每逢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父亲总会买点东西去看望他,有时父亲一个人去,有时弟弟开车陪父亲去,有时老公也会开车送父亲去,有时母亲也会和父亲散步一同前往。
不管和谁,不管有多忙,父母总会抽出时间去看看他,30多年,那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一种责任。
在他的亲戚中,父母绝不是最富有的,也绝不是和他的亲戚关系最近的。但我相信,最牵挂他的一定是我的父母。
我想一定有很多的亲戚们早已忘记了还有这个人存在,他们的孩子也许压根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位亲戚,更不会知道还有这样的故事在。
在前天远在南通的大表叔打电话给父亲,他让父亲去仁慈医院去看望我的这位神经病院的叔叔,父亲没有吃晚饭,便骑车去了,回来时父亲说,住在精神病院的这位叔叔腿无力,走路都困难。父亲给他买了毛巾牙刷苹果,没有看见医生,所以不清楚他的病情。
父亲还说,他的脚上穿着两只不一样的鞋。听后,我和母亲都感慨万千,我对母亲说,明天我给他买双鞋。今天下午,送儿子学画后,我给他买了双棉拖鞋,还买了一包蛋糕让父亲送去了。
晚上,接儿子回到父母家,刚推开大门,便听到父母在谈论他,父亲说,鞋子大小合适,。
和他同病房的人告诉父亲,昨晚父亲走后,他对病房里的人说,30多年里多亏父亲时常去看他。
父亲诧异极了,一个傻子竟然也知道谁对他好谁对他有恩。让我们的心不由酸酸的。
如果他有家有爱他的家人,我想他完全可以回归家庭。但远在上海的两个女儿却冷若冰霜。
几年前,他拉肚很重,精神病院让大表叔他们联系他家人,几经辗转,找到他女儿时,在再三做工作这下才不情愿来到灌南,敷衍一下,匆匆而去。
听父亲说,神经病院的这位叔叔,20出头时,是个非常帅气的年轻人,高高的个子俊朗的外表,还是一名好木匠,,有着一手会雕刻的绝活。在当时的上海他就靠这个手艺在养家糊口。
在上海寄住在女方家,想来一定不止妻子背叛一件事对他的打击,日常生活中一定尝尽了寄人篱下的苦头,只是身在异乡,身为孤儿,无处言说人生的无奈和痛苦。
而他唯一的妻子,却和工厂的同事搞起了婚外情,。那个年代,人们对情感的忠贞度要求有多高,我想从我们的父辈对待婚姻的态度就能看出来。这样的打击无异于是致命的。
在那样绝望无依下,在一个夜晚他买了一桶煤油想烧了那个毫无温情的家。旧时的上海人家听说是木制的楼房,刚点火便被抓走了。究竟是妻子预谋好的还是灬而他的病究竟是气疯的还是在警察局吓疯的灬
真实的原因因为他的疯已经无法考究了,也没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听一个疯子的胡言论语了,更没有人愿意为他去讨回公道了。他的故事和他将一直藏于大圈的精神病院,伴随生命的消失而灰飞烟灭
他曾有两个年幼的女儿,幼时也许我们可以想象她们无法来照顾他,成年之后,听说两个女儿是练杂技表演的,经常到处表演,不知道哪一个杂技能有他父亲的精彩,哪一场演出能比他父亲的人生更扣人心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