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我,就像活在悲惨世界。
好晚好晚了,都还不能睡觉。
谁让我把之前的“成都行记”弄丢了呢?
现在,只好凭记忆,再写一份了。
『再记成都行记』
18.10.22
7:50分火车就要开了。
可惊心动魄的是,车上只有我、柏亮和大包。
不见其他的人……
直到车门关闭,随着晃晃悠悠列车的发动,他们也才晃晃悠悠的走来。
据说,他们玩的才是『心跳』。
偌大的行李箱,从那么高的楼梯上,滚落下来。估计在上面看着的人,呼吸都会停滞了吧
据大包形容,幸亏下面那个差一点『中标』的那个人“机灵”一跳,要不然,我们今天估计是走不了了。
多幸运呀。
终于,集齐人马,浩浩荡荡,出发啦
11:50
准点到达。
下了车,才看到华华拿的行李
一个巨大的行李箱,和三个纸箱子。这是一个女、人类能干的是么?我很好奇,这个女、人类是如何早上拖着这么多、这么重的家伙们打车、冲到高铁站的???
绝对非人类!
这是掂着三个纸箱的男、人类。
逆光、所以没有拍出他们“呵嗤呵嗤”的感觉。
哎……能干的华华呀!
成都,我们来啦!!!
空气中弥漫的麻辣火锅的味道,让我和这个城市没有一丝的违和感,兴奋、激动!
看看,这是接我们的车生平第一次坐警车啊!
一路上的颠簸。
真的是“颠簸~~”
坐在后排,能把我颠起来……
所以看来,我还没多重
想想都开心。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目的地。
看!新食堂!第一天营业!第一餐!我们就赶上啦!
漂亮干净吧!而且,也很好吃哦!
吃饱饭后,在楼层中随意的溜达。
走到了天台,凭栏不远处,就能看见一栋高楼,里面清晰可见一群着囚服的人们在类似工厂中劳作。楼下的院子里还有几个着囚服的人,大概是在清理垃圾,几米开外,站着一位带着口罩的民警。
兴奋、激动。
我竟然这么近距离的看到了这么多的犯人。
对于我来说,犯人和宇航员一样,都只是一个名词,各代表一类人群,但大家共同生活中在地球上的不同区域里。
从来没有接触过。
见到他们,我的目光会不自觉的说些什么?我会不会觉得自己是和他们不一样的?毕竟是跨过“底线”的人,我见到他们会不会害怕?
......
经过重重关卡,终于进入高墙之内。
估计这个时间大家都在出工,所以道路上的人并不多,偶尔,会有一两个犯人和民警走过。心中说不清的喜悦升起来,脸上控制不住的笑容。我不知道看见的人会如何解读,至少我自己都不会,所以,只好尽量的把头低下来,不去目光接触过往的人。
虽然如此,但还是有个人,让我多看了几眼。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身穿囚服。虽然还不至于颤颤巍巍,但也没有了以往的矫健,就这么地和一位民警,走在监区的路上。
有些心疼。
这么大的年纪了,要在高墙里面去度过晚年,想想都是件挺凄凉的事情。
下午,按照工作进程进行访谈。
我一共访谈了4个犯人。
“个”、“犯人”是我当时对她们的称呼。现在看起来很不礼貌,但在那时,确实是这样。
本来是让我还有些小紧张的访谈,因为我不知道,当我真的和犯人近在咫尺的时候,我会怎么想。我会不会用不一样的眼光去看她们,会不会在心底先出现一些评价,然后会用这些评价去影响我在访谈中应该展现的中立与专业……?
当然,仅仅是预期的紧张。
当我站在门口迎来第一个犯人的时候,紧张早已不知什么时候都消失不见了。
我内在很稳定、平和的完成了所有的访谈。
改变了我很多的看法。
很多我之前对“犯人”的认为。
以前,我会觉得他们和我们是不一样的。
访谈之后会觉的,大家是一样的。拥有一样的情感,一样的生活,甚至会有相似的生活经历。一样的爱恨情仇,一样的生活琐事,一样的品味生活的酸与甜。
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间,慢慢铸成了大错。
除此之外,大家没什么分别了。都是一样的有呼吸,有血肉,有感受的人了。
其实,我还挺满意自己的这个发现的。
18.10.23
『以爱之名 助我新生』
这是一位服刑学员代表的发言。很感人。
很漂亮的一个女生,名牌大学毕业,银行的白领,幸福的家庭——曾经。
这几年,家人来见她时间,加起来一天多。她会计算到分钟,她会计算家人为了这么多的分钟,奔波在路上的时间,她说,家人留着每次来看她的车票,见证她回家的每一步。
当我们整天还泡在家里的时候,没有用分钟去珍惜过和父母、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因为觉得很多事情是天经地义的、因为从来没有觉得我们会走到头,至少目前看不到头。所以在很理所应当的“浪费”着我们的“关系”。
在这边和服刑学员接触的时候,每次听到他们谈起自己家人的时候,我都会和他们一同经历感动。很多的时候,都是家人支持的力量,才让她们更有坚持的毅力。为自己曾经的行为,承担责任,为了——回家。
以前,总是说“家,是温馨的港湾”,
以前,只是把它当做一句很顺溜的口头禅,用在日常的表达和有需要的演讲的开头、结尾,
以前,它就只是一句话。
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说。
但是在这,对这句话就有了很深的感触。
家,确实是港湾。
我们都是漂泊在外的小船。
或远或近,大家都在大海上经历着不同的凶险。在四周一望无际、辽阔的没有边际的时候,颤巍的小船要驶向何方呢?
如果,有像港湾的家屹立在远方的时候,那就是我们要前进的方向,不畏途中的风险。
『当我失去了联系......』
这是一个无法和外界联系的地方。
没有通讯设备,甚至没有时间。
筑起高压电的高墙矗立四周,就这么地划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我想念午间的咖啡,我想念可以随时点开的微信,我想念可以随意走来走去的生活。
这才是我进入这里的第二天。
第一天的兴奋和好奇都没有了,有的只是很多的不方便。
最不方便的就是联系。
以往手机在手上的时候,都觉的好烦,一天哪那么多事,那么多的电话要打?我都尽量减少接电话的时间和频次,估摸着没啥事的电话都懒的接。可真的把手机收掉,和外界断掉联系的时候,还有些不舍。
回到宿舍,最先看的就是手机。
可是看的时候还是很有矛盾的。
又有期待,又有烦躁。
期待的是,会有谁今天找我啦?
烦躁的是,会不会有很多电话?会不会耽误什么事?会不会...没人找过我?
没人找过......我......
不是烦躁,是......失落。
失落,原来没人在惦记我呀。
『爱自己』
爱自己,一直是萨提亚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我们在很多,很多的疗愈历程中,都要经历“爱自己”的信念。只有当我们学会爱自己,而不是乞求外在的爱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会更加的自由;当我们自己内心的爱充盈的时候,我们对他人流淌的爱会更加的滋养和温馨。因为这样的爱更加的纯净,不求回报。不会“以爱为名”去要求对方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然,“爱自己”还有很多其他的好处,以上种种不过是我现在能想到的一些。
既然,“爱自己”这么重要,
那么,要如何做呢?
这,是一件比较难做的事。
毕竟,道理说起来比较容易嘛!
所以,“爱自己”是一个比较常经常会谈到的话题。
做自己的好父母,对自己不苛责,接纳自己目前的有限,接纳自己的情绪......这些都是比较制式的答案,被表达的频率很高。
在女监中,大家也被问到了这样的问题:
照顾好自己,给自己少买零食,多买营养品。每月买两袋牛奶粉,每晚睡前喝牛奶。
每天保证喝3杯水。
......
发现写着写着有种想脱离最初的初衷的感觉。本来我想表达的是“爱自己”其实是一件可以很简单的事情,就像保证“每天几杯水”,很多平时生活中不经意的小事,如果留心起来,都是爱自己的一部分。
从小做起。不是从高大上的、好听的做起。
反而,是监狱中的学员们的答案更可行些。
对,上面的是我的初衷,但是在边写边捋思绪的时候,我对“爱自己”好像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看你从哪里着手:
行为层面:这会比较容易做到,也比较容易确定目标,并且目标容易达到和衡量:每天喝3杯水、少买零食、多吃蔬菜水果、早晨跑步、饭后散步......
心理层面:对自己更多的接纳,尤其是对自己的情绪和自己做不到的部分的接纳。
所以,“爱自己”是有层次的。在自己有限的可能范围内,自己可以做到的部分。
从行为层面,从心理层面。
从易到难。
『为爱回家——爸爸的三句话』
从小,我就是一个听话、优秀的孩子。长得漂亮,学习又好,向来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出国留学,回来后进了一家著名的大公司做管理,过着富足、精彩的生活。
很多人都很羡慕,爸爸妈妈尤为自豪。每当别人提起我的时候,爸爸总是掩饰不住内心流露出来的得意。
因为我是他们的骄傲。
爸爸从小对我的管教是很严格的。他用他认为的“一个女孩子应该怎么样......”“学习应该怎么样......”仔细的规范了我的成长道路,我也就沿途一直交着让爸爸满意的答卷。
或许就是因为我太听话了,少了很多同龄人有的叛逆;或许是我想稍微偏离下既定路线;或许我当初只是为了一点点的好玩与刺激;或许......我已经记不清了。
直到我被抓。
我至今还记得听到消息时,爸爸震惊的表情,在他眼里,我一直都是一个懂事、听话的乖乖女,怎么会犯如此严重的错?我还是他的女儿么?我还瞒着他什么?
妈妈的哭声伴随着爸爸的愤怒,我也害怕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么严重的后果我不曾想到。我真想变回小时候,可以哭着扑进爸爸的怀里,让他抱紧颤栗的我,可是,我已经回不去了......
爸爸,是我,亲手毁了你的骄傲。
在我服刑的这段时间,爸爸和妈妈没少来看我。
每次他都是第一个拿起电话,对我说:
你还好不好?
你还有没有钱?
有没有人欺负你?
每次我回答完他的这三个问题之后,他也就不再言语,把电话递给妈妈,坐在一边,不再吭声,甚至都不再多看我一眼。
爸爸,是我辜负了你对我的期望。
每当我想起的时候,依旧控制不了我的眼泪。
爸爸,你不愿意原谅我,是吗?
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心里带着这个情结,去回答他每次问的一样的三个问题,透过玻璃去看他渐渐佝偻的侧影。如果可以,真想扑到他怀里,痛痛快快大哭一场,告诉他:爸爸,我错了!
一次,在和妈妈的通话的时候,我小心的问了下关于爸爸的事,问他是不是还在生我的气。妈妈说,傻丫头,你知道么?每次要来看你的时候,你爸爸总是早早都把我叫起床,催着我早点出门,他担心来晚了。在等着叫我们的时候,时间稍微长一点,他都会催促我去看看是咋回事,是不是警官把我们给忘啦?每次进来的时候,都嫌我走的慢,不停的催,不停的催,就为了早点见到你......
电话这头的我早已泪不成行。
妈妈说,他们保留着每次来看我的车票,他们会用这些来见证我回家的路。
爸爸、妈妈在等着我......
回家。
18.10.26
『归家途中』
今天,我们结束了监狱的培训,踏上了归家的路途。
车窗外风景依旧,望着蓝蓝的天,傻傻的发呆。
心里的难受还在隐隐的作祟。
其实,在监狱中看到每一个人我都不平静:
遇见头发花白的,会觉得,这么大年纪啦要呆在这,不能像外面的老人家安享晚年;
遇见年纪和我差不多的,会感叹,正值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在家里最重要的时候,得在这里度过;
遇见少年犯,会可惜,这些孩子比我身边的孩子能大几岁呢?
……
我觉得他们不应该在这。
……
谁该在呢?
以前,我认为,监狱是“坏人”呆的。
那,谁是“坏人”呢?
五大三粗,一脸恶像,让人一看,远远都想绕道而走的。
不可否认,这是电影电视给我留下的刻板印象,就像我问他们民警,你们监狱为什么没有探照灯一样。
走在这里遇见的每一位,还没有谁能在我的“刻板印象”里对号入座,没有谁看着像“坏人”的。
可是,就是进来了。
在很多关键的选择上,不理智,或者情绪,或者无知占了上峰,酿成大错。
体会他们的经历,其实会发现,高墙内外真的就只一步之遥。
很多事情上的一念之转,或许才没让我们跨越过警戒的线。
我相信,没有谁一开始就是想实施犯罪的。很多都是一步一步被逼、被迫、演化发展而来的。在这过程中,有哪些事是我们可以做的呢?
『我的感悟1』
和大家分享下这次我们去监狱培训我的感悟。
我见到了很多的少年犯。年纪小,刑期长。他们的案情很多都让人瞠目结舌:
运送毒品。其实他们拿到的不过是一趟1、200元的报酬;
偷东西、抢劫;
杀人。
真的诶……小小年纪,杀死情敌。
在做访谈的时候,说起家人的等候,都是痛哭流涕:她想回家……
可当谈起小时候的生活的时候,很多都是留守儿童或者是以前和父母有很多冲突的记忆。
我们这次访谈的时候,加进了一个问题:在你的记忆中,你的父母或者是其他的抚养者最经常说的一句让你印象深刻伤害你的话,是什么?
你知道是什么吗?
我最初会认为是很恶毒的骂人的话,但当我访谈完我的六个服刑人员的时候,我大跌眼镜:
你看谁家谁谁谁,多好,你看你……(3人)
就你不行,就你不成才
谁谁谁说你怎么怎么啦……
你又犯病了……
有没有觉的,这似乎连骂人都算不上,也没脏字?但就是这样被父母或者抚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时候,对我们的孩子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
曾经听过曾奇峰的一个比喻:
如果,我们家里进来了坏人,那我们会奋不顾身的把孩子放到我们身后,拼命的去保护他,相信这是大多数父母都会做的事,这是身体层面、看的见的伤害;
可当精神层面,或者看不见的伤害来临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会去替孩子挡刀子,反而会把他们推到我们的前面。
……
想想,挺残忍的。
但,是事实。
『我的感悟2』
女监之行,受益匪浅。
毕竟,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与那么多平时接触不到的人近距离的接触,相互学习,让我很清晰的体会到我内在的成长。
首先,是眼神。
以前的我,很容易露出鄙夷、看不起的眼神。哪怕心里只有一点点的瞧不起这个人或者这件事,我加有蔑视的眼神挡也挡不住。
即使有时,我自己都觉得不太合适表露心中的不满,但我的眼神会把我的内心出卖的干干静静。
况且,我很容易地看不上很多,尤其是做的比我差的。
就像我对他人的苛责一样,我对自己也一样的苛责。觉得自己什么什么都不好,什么什么都做不到,什么什么都不如别人……
进监狱前,我就对我的眼神十分担心。万一再流露出来这些不屑,看不起之类的目光,我会觉得我这么多年的内在成长都做了什么?我会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否定的。
所以,当我后来真正去面对她们的时候,当我没有露出那样的眼神的时候,我从心底油然而生一股淡淡的喜悦,是对自己的肯定和嘉许。
其次,心态的认为。
以前认为我和他们是不一样的,甚至会比他们高一等。或许就是基于此心态,我才会露出那种眼神吧。
现在不会了。
自从和她们接触以后,有了新体验:我和她们一样,她们和我一样。
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过着无差几的生活,爱恨情仇、酸甜苦辣,都一样体验着不易的生活。只是,有可能,在某些时候,某些选择,让我们拥有了不同的人生。
仅此而已。
但,还都在为未来更好的生活,努力。
第三,关于我的来不及。
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时间有限,这么大年龄了,来不及了。有很多自己内心有点小悸动的想法,都是保持在想法里,因为我觉得自己“来不及”。
反正自己也做不好,也没那么多时间了……还不如就不要开始。
就在我纠结什么做,什么不做的时候,浪费的时间结果就是我什么也没做,但时间没有了。
这次在监狱的培训中,听着大家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以及在狱中有限的条件下做的准备,我突然发现,我其实是有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不管是我想在心理学里的精进,还是我想新学一个我喜欢的学科。
我,有时间。
没有来不及。
第四,心里面“爱”的部分。
我向来喜欢把“管好自己”当成信念,对他人的干涉,能少则少。
其实,说白了,有点自私的成分,也嫌麻烦,所以我不愿意对他人做多一点的事。
另外,也有不自信的部分。担心自己都不够好,哪里有资格对他人指指点点呢?
还有,对于控制的部分。如果我说,就希望按照我的执行,而不是仅仅把我说的当做“参考”……所以,我能少言即少言。
免得麻烦、免得多事、免得生气。
我就这么划着泾渭分明的界限,在一边孤零零的看着,一脸没关系的样子。
但,这次在监狱的体验,让我有了我也想做一点点什么的感觉。
不管是在面对服刑的她们,还是之后,我可以面对的大人们孩子们,总有我能做到的一点点事情。
虽然,我现在对这个一点点还不够确定具体是什么,但很明显的感觉到了我心中“爱”的涌动的感觉。而不是因为,这是工作。
……
有种很丰盈的感觉。
在最后一天做『生命之书』的时候,我也抽空做了一个。
我很满意,很喜欢。
在最后一页的“未来篇”的时候,我写了一句话:终将,破茧成蝶。
这是当时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的语言。
所以,我现在还有很多的不适或者别扭,只因我在破茧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