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读书会书友通过投票列出了今年的读书清单,会长女士笑着说:“这单子上的书我女儿读过一半了,我还没有女儿读得多。”她的女儿才上四年级就看了这么多且范围广的书,与会长的引导和影响不无关系。
会长是图书馆的一名编辑,因为工作的原因,节假日她女儿基本上都呆在图书馆看书。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
会长女儿开朗活泼,在学校里是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的小才女,不但学习好,学得轻松,而且唱、跳、书法、琴艺样样获奖。她良好的阅读习惯把课内、课外知识相得益彰地结合,一方面巩固了她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另一方面不断提高的阅读水平及开阔的视野,也帮助她更有效地学习其它各种知识。牢固知识休系的同时,形成了小姑娘自己的一种学习能力。
有的父母说:“那也得孩子爱读书才有用啊!我家的孩子就是不爱读书呀!”
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爱阅读的,这需要大人慢慢引导和影响的,就像是教孩子如何自己使用餐具那样,大人除了做示范,还要鼓励孩子,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家里多放些书,多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逛逛,让孩子有读书的氛围,并习惯性阅读。
阅读不是识字孩子的专利,幼儿时期就可以培养了。
幼龄孩子阶段,可以看那些只有图片的书,大人可以根据图片,配编一两句简单、有趣的语言和孩子互助,否则单让孩子欣赏图片,哪个小家伙有耐心和欣赏水平啊,早无味地闹哄哄或跑开了。
三岁左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都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这时父母可以选择有文字的儿童图书,和孩子一起阅读,增加孩子的词汇量,丰富孩子的语言内容。
除了父母讲给孩子听,孩子复述给父母听。还有一个好方法,让孩子会自己读(敲黑板),和孩子坐在一起共同看一本,大人指着字读,也可以把持孩子的手指着字,讲述速度缓慢一些,让孩子边看着指的字边听故事。刚开始时间不要太长,坚持半个月,你会发现常读到的简单汉字,孩子可以自己认识好多个了,并且记得很牢。
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这个方法,但是后来无意中发现没有教过认字的孩子,居然会自己认字读书了。
孩子年龄越小的时候越容易培养习惯。
我的孩子刚读小学一年级时,就幸运地遇上了一位非常棒的班主住。这位老师特别注重对孩子习惯的培养,除了要求孩子坐姿、握笔、拿书等习惯,她规定孩子包里每天必须带一本课外书。
午饭后,这位老师就要求孩子拿出课外书阅读。这位老师连任孩子两年班主任。到三年级时,新来一位班主任,她当时才带孩子们一周就特别惊讶表示,这个班级孩子的阅读习惯非常好,孩子们有空就会主动看课外书。
小学六年走下来,孩子班里的总体成绩一直非常棒,有好多孩子语文阅读题部分都不丢分的。
为什么同样年龄的孩子,有的作文写得情文并茂,有的孩子提到作文就是一脸迷茫,大半天憋不出一个字,肚子里没货写呀!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得分重点,也是拉开分数差距的大题。常阅读,常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不过选错书,并非有效果。
昨天晚上,孩子班级群里一位家长给自己孩子买书,为了包邮求带数量,立刻有好多家长跟买。
选书,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才能让孩子与文字有心灵上的碰撞。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在阅读内容上逐渐有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因此我们平时应注意观察、了解。但是,孩子的阅读一定要多样化。
像我的孩子起初只喜欢绘本、童话、漫画、寓言故事,慢慢地喜欢的范围就较广,现在特别爱科学类、历史类书。
有好几次,发现孩子的语文作业上涉及历史方面的知识,他都轻松答出。
有一次,我问他是怎么会的,他跟我说从看过的书里分析得来的。为了验证他的说法,我就问他一些与三国故事有关的内容,他不光知道,还能一一给出分析。
他在看《三国演义》第一遍时,并未全懂,恰巧他后来看了电视《果宝特攻》第1集果冻三剑客,孩子就想到书上看的“桃园三结义”,他就边看电视边联想书中所读,发现与书中讲到不一样的地方,他就再次去读书,几次复盘后,他愈发有研究的兴趣了。这样也就把书读活了,如果只是死记,反而不容易记住。
现在《三国演义》里每个人物使用的武器,他都能画出来并讲解不同武器的用法和特点构造。
父母要掌握方法,不要强迫孩子去阅读,而是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开始阅读,把阅读当成每日的习惯,通过阅读潜移默化地将“真善美”植入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