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
一一一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当心心念念终于买到的白色板鞋在人群中被踩成黑色;当花费很长时间化好的精致妆容在推搡中付之一炬;当发现就算绷直了身子依然没办法在拥挤的空间里喘一口气时,你觉得你还有尊严吗?
-❶-
初读小波,相见恨晚
前段时间,小编每天利用乘地铁的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在拥挤的地铁上看完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 。
初读王小波的作品,便被他睿智的幽默所折服,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令人欲罢不能。
唯独读到《个人尊严》这一篇时,小编心里有了不同的声音。
▲原文如上
文章中,王小波提到:
挤火车的人没有尊严。
作为每天上下班都要加入到拥挤地铁人潮中的我,看到这句话,自然是不舒服的。
我怎么就没尊严了?
于是,搜了各种关于此篇的评论,有褒有贬,也不乏许多有深度的争论。
以前和朋友争论过,说尊严是自己给自己的,只要自己保有尊严,任何人都无法侵犯。
所以,在看完这篇文章后,我极力找论据要为自己辩解,为绝大多数要挤地铁挤火车的人辩解。
-❷-
直到某一天,我发现,我没办法体面地上下车的时候,才终于明白,我是真的没有了尊严。
当地铁内的人自觉地让出一条道方便要下车的人时,我感到欣慰:终于不用冲破重重人墙,终于不用逼迫柔弱的自己用蛮力拨开人群,终于可以稍微不那么狼狈地下车了……
可地铁外疯狂的人群,带给我的是绝望。
到站了,车停靠之前,我就看到车外虎视眈眈的人们,一个个蓄势待发。
在我之前,大家都相安无事地一个个顺利走了出去。
地铁的边缘就在眼前,只差一步,我就可以成功脱离苦海。
可就在这时,地铁外的人就像发了疯似的突然涌过来。
我被这突然的阵势吓到,一个趔趄,就要向后倒去。
在向后倒的过程中,心里闪过种种疑问,脑袋一片空白:
不是要先下后上吗?
时间不是充裕的吗?
为什么人还没全部出去你们就要挤上来呢?
耳朵里飘进的是地铁服务人员紧张急切地呐喊声:“先下后上!先下后上!不要急!你们小心不要伤到人啊!”
那一瞬间,那个和我同样柔弱的妹子,顾不上阻拦那些疯狂的人,赶忙来拉住我的手,将我一把拉出了地铁。
这一拉让我免受踩踏受伤甚至是丧命的后果。
但是她给我的温暖远远抚慰不了那群疯狂的人带给我的绝望。
在强烈的撞击和推挤中,全身都在隐隐作痛。
走出地铁,通往出口处,是一条空荡荡的通道,让人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我开始明白王小波所说的个人尊严。
我开始承认尊严不仅要自己保有,还需要别人给。
-❷-
谁该为个人尊严负责
此前我觉得乘地铁挤火车没有侵犯到我的个人尊严完全是因为拥挤的程度还在我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可我却忽略了不同拥挤程度下本质的相同。
原来,绝大多数的个人尊严在不自知的情况下都被侵犯了。
究其原因,竟发现没有头绪。
是因为中国的人口多吗?
是基础设施建设得不够好吗?
是城市的规划不合理吗?
是地铁的票价还不够高吗?
是人们的素质还不够高吗?
我没有明确的答案。
我曾看到过深圳的市民一个个有序排队等着公交,公车来了不会一拥而上,车满员了剩下的人也不会有任何抱怨继续等。
他们上了电梯会自觉往右边靠,方便赶时间的人从左边跑。
在那里,我看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
这与人口毫无关系。
-❷-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尊严已被侵犯
其实,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让自己体面,那么他们在维护自己尊严的同时,也维护了别人的尊严。
但很多人却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尊严已被侵犯。
早高峰时,来来往往为工作奔波的人们,面无表情,如同僵尸,只不过比它们多了点血气;上了年纪比不得年轻人动作敏捷的老人,拉着行李箱杵在一旁,手足无措;
他们往往排了几十分钟的队,目送过很多趟往来频繁的车厢,却始终只能望眼欲穿。
看着这一切,我心生恻隐,却也无力。因为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如果在车停靠时不一拥而上,就不会有机会抢到座位,也就意味着要忍受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拥挤和扭曲;更糟糕的,挤不上地铁也许就意味着与全勤奖擦肩而过。
也许是太拥挤,被淹没在人群中不被注意,地铁上许多老人、孕妇、孩子都没有座位;
也许是太残酷,让座就意味着本来就已疲惫的身躯还要忍受可怕的拥挤,所以很多人对此选择视而不见。
生活不易,人艰不拆。
也许是生活把人们变成了他们自己都不喜欢的样子。
再回头看一遍王小波的《个人尊严》,竟觉得有理。
也不知道他所期望的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沉默的大多数》
编者著:王小波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4月
本文为小编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订阅号:文学影视评论
微信号:Literature-22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