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霁》
浮光雨初婧,人影跃金晴。
幽翠薰柔煜,林娑醒苔氤。
落木萧清减,酌伞蕴春兴。
绕指弄棠棣,寄君书此听。
煜:明亮的样子
娑:①飘扬飞舞的样子②眼泪滴下的样子③逗弄
萧:冷寂,不热闹的,形容没有生机
酌伞:像拿着酒杯的样子把玩晃动伞
棠棣:指山楂树或山楂,这里指冰糖葫芦
作者的话:
正值晚秋,又是近晚,小雨刚刚停了,眼前的一切都湿润而清新,晚阳的光撒在我的眼前。
雨停过后,地面湿润,但是没有那种“粘稠、浑浊”的感觉,眼前的世界格外柔美。(因为雨刚停,下着雨的话,反光都是零零碎碎的,雨刚停,从动态到静态,犹显柔美)
光浮在水面,树、叶和地面都反射着点点微茫,就像是,少女明眸善睐。
金黄的阳光越过了旁边景物的阻挡,笔直而又发散地朝我而来,而我走过了一段又一段路来到这里,(我的影子一时和别的影子重合遮挡,一时又完整的印在地上,就像在跳跃)也跃过了一段一段的金色地面。晚阳把最后的晴朗投向地面,我的影子,也在最后的晴天跳动(跳动的还有我的心脏)。
背光的树显得幽邃僻静,雨后的草木气息,淡淡而又清新,像是为这柔和的明亮日光点上了熏香,地上金黄光芒的边缘,也因为这“熏香”而波漾颤动。
这时,吹来了一阵风,让树叶微微舞动了起来,落下的水滴,又像是落泪,又像是精心巧设的逗弄。(风逗弄树叶,就像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叶逗弄风,假哭鬼脸娇嗔)
水滴落下,微风吹过,像是惊醒了下方的青苔(以最底下的青苔代表下方较为低矮的植被),颤动起伏的草木的光晕弥漫散开,迷蒙静谧(在光的照耀下发生散射)。氤通“茵”最早出自南朝江淹的《江文通集·莲花赋》,茵的本意是毯子、垫子,引申为睡眠(茵饪,饪为烹饪)。一则隐晦表达秋天了,但仍有生机勃勃,“如茵”的绿色;二则,借睡眠之隐意,衬托静谧安详。
晚秋的风吹过,带了些肃杀之意,落下的叶子看上去那么冷寂,就算旁边有一同散落凌乱的同伴,每个“人”都是自顾不暇的“孤岛”。
落叶从树上掉下,晚阳的光在它身上转动,最后落地变得昏暗,好像,又消瘦了几分。(由光到暗的瞬间变化,会让原本被照亮的地方在对比下犹显幽暗枯涩,故而消瘦清减)
但是啊,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没有哪个季节是独立的,(没有哪个季节是独元的单纯地赋予生机或者肃杀掠夺)正是有了春的苏醒,夏的勃发,秋的凋零,冬的滋养,才有了缤纷而盛大的生命世界。
我想,正是因为秋日的凋零,才能让营养回归土地,蕴藏过一整个冬天的滋养,才能让春天灿烂盛大,万物竞发。“我”正是想到了这一点,像拿着酒杯一样,把玩晃动着伞。(世界豁然开朗,眼前并不明亮晴朗的光芒反而像是一反幽暗孤寂,因为,黎明前的夜,不也正是这样吗?)
突然想到,落叶也不正是像我摇晃着伞一样,打着旋儿飘下来的吗?为什么我会觉得孤寂幽暗呢?这明明是它跟我玩的捉迷藏,欢快跳跃的笑着,和我说:“记得来春天找我哦!”
而现在,我回到了房间,手里拿着红彤彤的山楂冰糖葫芦,无意义无逻辑的把玩摆弄着,时不时咬上一口,那种早有准备又猝不及防的酸甜可口,一下子霸道又娇俏地闯进心里,就像是今天的心情和风景。
而现在,我笔下写的这首诗,寄给你。
就像是,你在听我念这首诗;就像是,你也听到了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