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听到朋友对我说“你是怎么教育你家孩子的啊?把孩子教育的那么听话”,我心中就一阵不是滋味。
我承认,其实,我是一位非常失败的母亲。
女儿小时候,我对她极没有耐性。她所犯的一丁点的小错误,都会让我生气,甚至愤怒。我决定她的事情时,从来没有和她商量过,总是我自己替她做出决定。当她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时,我要么哄劝,要么命令,最后总是以我的“胜利”而告终。
于是,女儿就成了大家眼中听话懂事的“乖乖女”。
但是,现在,我终于为我的“胜利”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女儿过于内向,没有自己的个性,遇事总是照顾别人的感受而委屈自己,顺从别人——尽管那结果让自己不舒服,她依然会选择委屈自己。我知道,女儿内心并不舒展——一个总是委屈自己的人,又怎么能够活出自我、活得快乐呢!
但是,我只是为此而心疼、苦恼、懊悔,责备自己,却没有反思该如何改变自己。
养儿子时,我依然如此。但是,儿子的性格和女儿不同,儿子开始反抗。
有一次,儿子哭着对我大喊:“为什么咱家有那么多规矩呢?为什么小鹏家里就没有这些规矩呢?”我只是改变自己的态度,耐心地向他解释,妈妈立下的这些规矩,都是为了他好——可是,这些几十年之后才能够看到的“好”,一个七岁的孩子又怎么能够理解并接受呢?
儿子是聪明的,他知道,凭他小小的年龄,他是无力与我抗衡的。于是,儿子学会了阴奉阳违——我在的时候,他会很乖的写作业,一旦我离开,他马上就会打开电视电脑,放纵自己。
我经常为此而苦恼,为了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催促他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而心烦。
我终于知道,其实,是我出了问题,是我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要想让儿子有所改变,我必须首先改变自己。
于是,我开始学习——学习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母亲。
一、我们都是可怜的
现在,当我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时候,我第一次发现,孩子是多么可怜!在教育孩子时,父母总是结成统一战线——这所谓的“统一战线”,其实质不过是两个大人联合起来去对付一个孩子而已!来看看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和孩子谈话所用的口吻吧——命令、指挥、控制、警告、训诫、威胁、规劝、说教、布道、说服、教育、批评、责备、嘲笑、羞辱、质问、审问、禁止、否定......
我敢肯定,这些口吻,是每一位父母都曾经用过甚至是现在仍然在使用的!孩子是敏感的,他可以从这些话语中听出父母对自己的不接受。而且,没有一个孩子不痛恨被父母否定、限制或遭到禁止,不论这种权威的行使伴随着什么样的解释。否定和禁止孩子,只能导致孩子的抵抗、反叛、说谎和怨恨!
当我再次审视自己的时候,我发现,父母同样也是可怜的。当父母试图控制孩子的时候,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因为害怕惩罚,或者害怕失去特权,而不得不选择顺从父母。
记得有一次,我让儿子放学后马上写作业,但是他想先看一会儿电视。我命令他:“必须马上写作业!”他不服气的冲我大喊:“凭什么呀?”我竟然一时语塞——是啊,他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凭什么要受我支配呢!我只能支支吾吾地说:“凭我是你的妈妈!”幸好儿子没有继续喊下去,我真担心他会大喊:“可是,你做我的妈妈,并没有经过我的允许啊!”
但是,我真的不敢保证,倘若我和儿子依然用这种方式相处下去,几年之后,他真的会冲我喊出这样的话来。
二、孩子为什么不能自律
我们来看一场家庭冲突:
小娟:妈妈,我去上学了。
妈妈::宝贝,今天有点冷,你穿上羽绒服吧。
小娟:我不冷。我不需要羽绒服。
妈妈:怎么会不需要呢,这么冷,你会感冒的,感冒了又该打针啦。
小娟:我说了,我真的不冷,我不想穿羽绒服!
妈妈:看你的脸都冻得通红了,还说不冷!如果你穿了羽绒服,你就会暖和很多。
小娟:我不想穿羽绒服,穿上它,我就像狗熊一样,我不穿!
妈妈:你必须穿!今天这么冷,你不穿羽绒服,我就不让你出门!
小娟:但是我不想......
妈妈:没有“但是”——如果你不穿它,我是不会不让你出门的!
小娟(生气地):好吧!你赢了!
(小娟穿上羽绒服,重重地摔门而去,只留下妈妈暗自生气,觉得自己一心为孩子,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越想越伤心。我们很难确定,在这场冲突中,有没有真正的赢家——表面看来,好像是妈妈赢了,但是,妈妈得到了什么呢?难道只是孩子的怨恨吗?)
当然,有的时候,这场冲突是这样解决的:
小娟:妈妈,我去上学了。
妈妈::宝贝,今天有点冷,你穿上羽绒服吧。
小娟:我不冷。我不需要羽绒服。
妈妈:怎么会不需要呢,这么冷,你会感冒的,感冒了又该打针啦。
小娟:我说了,我真的不冷,我不想穿羽绒服!
妈妈:看你的脸都冻得通红了,还说不冷!如果你穿了羽绒服,你就会暖和很多。
小娟:我再说一遍——我不想穿羽绒服!我不会穿它的!
妈妈:你必须穿!今天这么冷,你不穿羽绒服,我就不让你出门!
小娟:不出门就不出门!今天我不去上学了!
妈妈:哦,我投降了!你不穿就算了,反正到时候生病难受的又不是我!
(小娟满意地走了,只留下妈妈暗自生气,觉得很有挫败感,对孩子充满了怨恨、恼怒。而且,当孩子学会了怎样用发脾气来控制父母之后,就会变得野性难驯、无法管教、冲动任性,他们永远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只会索取,不会付出。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往往会遭遇人际交往困难——没有人愿意和那些“被宠坏的孩子”交往。因此,这些孩子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关于自己信息,都是不被人喜欢,所以,他们开始变得自卑。)
其实,在第一个场景中,妈妈才是最大的失败者。因为,每次当父母通过运用权力或权威强迫一个孩子去做某事,父母就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律和自我责任感的机会。
十四岁的小明有一对严厉的父母,他们总是运用自己的权利逼迫小明写作业。小明说:“每当我父母不在我身边时,我发现我不可能让自己离开电视前面的椅子,我已经习惯了他们逼我去写作业,当他们不在家时,我自己内心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让我去写作业。”
现在,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孩子不愿意执行父母做出的决定,为什么父母必须一遍遍的唠叨、提醒孩子,孩子才会不情愿地去做本来就属于他自己的事情。因为这个决定是父母单方面制定的,孩子没有参与进来,对这个决定毫无贡献(这个道理很容易理解,比如,当孩子辛辛苦苦栽好一棵树之后,他会特别爱护这棵树,不允许任何人伤害这棵树;但是,如果这棵树是别人栽的,孩子就会毫不心疼的折断树的纸条当玩具),在制定这个决定的时候,孩子没有任何发言权,他们对这个决定是抵触的,所以,父母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去监督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催促孩子,父母的决定才能够得到执行。
三、改变,从自己开始
于是,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
又是周末。下午,儿子跳完街舞回来,就吵着要去小鹏家里玩。但是,他还有一项作业没有写完。如果在以前,我一定会命令他必须先写完作业才能去找小朋友玩。我可以预见到这样做的后果——儿子非常不高兴,但又没有力量违抗,于是带着情绪回家写作业,故意趴在学习桌上,把书摔得啪啪响,把字写得弯弯扭扭的。然后我火冒三丈,开始厉声批评,一场大战一触即发。结果就是,我们俩都很不开心,我觉得儿子不是个好孩子,儿子觉得我不是个好妈妈。而且,儿子带着委屈、愤怒写作业,可能写过的生字,仍然记不住写法。
我不想要这样的结果。
我问:“你觉得,你的作业大概多长时间能写完呢?”
儿子说:“一个半小时吧。”
我看看表,说:“现在三点四十了。你想在小鹏家玩多长时间啊?”
儿子说:“你5点叫我吧。”
我继续问:“那,你准备几点写作业呢?”
儿子说:“我晚上把作业写完。”
“好吧。但是,我打小鹏家的电话,只打一遍啊!当我一遍又一遍的叫你回家,你却一直不回家的时候,我心里会很生气。”(儿子只要一出去玩,就很难叫回来,电话打了无数次,每次都说“好,我马上就走”,可是过半个小时再打电话催促,他还在小朋友家玩呢,还是说“我马上走”,因为这个,我都快头疼死了。)
儿子很开心的去小鹏家了,可是,不一会儿,就又下楼了,原来小鹏不在家。
儿子很不开心,边回家边说:“妈妈,我回家想先看会电视。”
我说:“你先算算自己的时间吧。”
儿子掰着手指头低声说:“我看半个小时电视,看到四点半;然后写一个半小时的作业,写到六点;然后吃饭,吃到六点半;然后写日记、口算题,大概就七点了。”
我说:“那你就不能去小鹏家玩了啊,现在天冷,别人都睡得早。你可以自己决定,是先写作业晚上去找小鹏玩呢,还是先看电视晚上写作业呢。”
儿子想了想,说:“我晚上不出去玩了。”
我说:“好的。我们说好了啊,看到四点半,我提醒你关电视。但是,我只提醒一遍啊!”
时间一到,我说:“四点半了啊,该关电视了。”儿子眼睛盯着电视,手动了动。我赶紧夸:“儿子真是个男子汉,说几点关电视就几点关。你在找遥控器吧?给,在这儿呢!”说完,我把遥控器塞到了他手里。儿子慢腾腾的从沙发上起身,慢腾腾的走到电视前面,我赶紧在他脸上亲了一口,说:“儿子真棒!亲一个!”他一边笑,一边关了电视。
以前,让儿子关电视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我催促三遍五遍,根本就不起一点作用。我总是大喊“再不关电视以后就再也不让你看了”、“再不关电视就让你爸爸把电视拉回老家”、“再不关电视就把机顶盒摔了”,喊完还是不起一点儿作用,然后我就冲到电视前面,伸手把插销拔掉。儿子还会一边大喊“等一下等一下,让我看完这一点儿”。但是,他话还没说完,电视屏幕就变黑了,儿子就开始生气,赌气不吃饭,坐在沙发上发呆。我自然也生气啊,于是,好一顿数落,弄得大家都不开心。
想不到,这一次关电视,居然如此容易。看来,还是孩子自己做出的决定,他才愿意主动执行啊。
关掉电视之后,儿子一点儿都没有磨蹭,马上就开始写作业了,而且坐姿端正,精神饱满——以前,可都是我把他硬拉到学习桌前面的,他还会趁我不注意,马上溜到床边,在床上赖一会儿,然后我又开始生拉硬拽的,把他摁在椅子上。
看来,真的并不是孩子有问题——即使真的是孩子出了问题,也一定是孩子生活的家庭或孩子的父母首先出了问题。在孩子所犯的错误中总是可以看到父母犯错的痕迹。例如,一个拖沓的孩子背后总有一个帮他整理收拾的父母;一个撒谎的孩子总是受到了一个颐指气使的父母的影响,这个父母总是试图通过强硬和严厉的方法来纠正小孩说谎的毛病。
是的,我们应该再次确定,是我们做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只要我们的教育方式得当,我们就可以使孩子自觉地按照我们的期望约束自己行为的。
当然,这需要我们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