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我的成长课结束了,收获很多,在此做个小结。
此次成长课的主题是《有活力的小池塘》,课题我选择了科学中的初识生态系统和数学中的倒推法。
第一节课初识生态系统,首先充分地考察学情,孩子们用周末时间画出了心中的小池塘,画出了非常丰富的动植物和优美的环境,画作的共同特征就是缺少了腐生动物这些难以注意的角色。于是,我将对分解者的学习作为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理解四大角色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
课程设计如下:(1)以猜歌名的游戏开启课堂,当刚播出歌曲的前奏,就有孩子猜出了小跳蛙,孩子们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开启了小池塘这一话题;
(2)接下来孩子们列举自己画出的小池塘中的事物,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孩子们根据每种事物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分类;(3)我们选择了认同度比较高的“植物类、动物类、非生物类”的分类方法,然后引导孩子思考每一类事物在小池塘中的作用,我们发现植物类是吸收环境中的阳光和水分,自己不断生长;大动物以弱小动物为食,而弱小动物只能依赖植物为食;而非生物类则默默地为植物提供着阳光、水分。于是,我们总结出了这样的关系图。(4)然而我们学习了死亡的话题,不禁想到植物会产生枯枝败叶,动物也会有老死病死的一天,美丽的小池塘如何永久的维持活力呢?孩子们一下就想到捞出来的办法,又从清洁打捞,想到了腐烂,最终提到了微生物的分解,我随即展出了细菌,真菌,腐生动物的类别,并取名为“重要的清洁者”,随即四大角色就构成了我们的生态系统;
(5)接下来是换名词的活动环节,将我们有趣易懂的名字,替换成生物学的专业词汇“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6)最后,孩子们基于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类事物,归到了四大角色中去。在小跳蛙的愉快歌声中,我们结束了这堂课。
第二节课智慧广场的倒推法:(1)借助水槽模型,按照老师出示的放水注水要求,进行操作,让孩子对整个过程有感性的体验;(2)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操作信息,观察到孩子整理信息的方法很多;(3)分别展示孩子们示意图法、线段图法、箭头图法,并体会这些方法的特点;(4)引导学生思考解答问题的方法——“倒过来想”的策略,并提炼“倒推法”的思想;(5)借助游泳课的例子,进行巩固练习,并将这两个题目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什么样的题目应该用倒推法,以及该如何思考;(6)课堂小活动,现场操作拿取天鹅蛋,快速作答。(7)出示池塘中浮莲生长的题目,让孩子对比理解倒推法和正推法方法之间的取舍。
下面是自己的几点反思,收获:
(1)孩子们第一节状态很好,一直在推到课堂活动的进展,但是第二节课,孩子们积极性没有那么高了,对于数学题目,孩子门感觉很容易了,失去了好奇与耐心。此时,我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善:①提前公布结果,让孩子的注意力和关注点更多地放在过程上,解题思路方法上;②有的孩子掌握地特别好,我却没有及时地给他机会,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让好层次的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差层次的孩子听,让双方都有事可做;③孩子累了,就应该先停下来,唱首歌,做个课堂小互动,稍微娱乐一下。
(2)抓住孩子的想法不够及时有效。第一,孩子们正确的想法要及时get到,孩子们课堂上很快就提到了“倒退法”这一概念,我却没有及时提出,还是按照自己的进度掌控,应该及时调整策略,根据学情开展;第二,孩子们错误的想法也要及时get到,让孩子们留意下错误的判断,留下悬念,可以在孩子们得到正确结论后再反思刚才的错误。
(3)小池塘生态系统一课中,我先让孩子们周末画了幅小池塘的作品,然后了解了孩子们所认知的小池塘中的事物。生态系统上完以后,可以再回归到孩子们的画作上,再把自己的小池塘生态系统所缺失的事物画出来,最后把各个角色之间物质的关系用箭头图链接起来。这样,更有利于目标的落实,更起到检验作用。
(4)引导语言方面还有待提高。教师的引导语言应该在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的基础上,力求简洁、通俗,富有启发性。这次倒推法整理信息过程中,其实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应该让孩子自己感受、交流几种方法的特点。
这次成长课通过一次磨课以及正式上课学生的反馈,还有各位老师的评课意见,让我感悟很深,收获很多,又找到了自己的问题。非常感谢肖老师,佳玉老师,还有各位听课评课老师的建议,收获满满。成长课虽结束,但是把悟出的经验心得,总结出的反思应用于实际的课堂中才是最重要的!加油,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