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窗子,可以看到小镇的局部。
虽然是局部,却也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这里,和东北的普通小镇没什么两样:只有一条主路,路两旁除了星星散散立着几栋楼房,大部分都是平房;临街的大都是店铺,但是店铺卖的东西大都面目可疑,杂乱无章地堆在那里,零散又傲慢,一副你爱买不买的样子;马路上尘土飞扬,车辆和行人两不相顾、各走各的,让习惯了红绿灯的我看得心惊肉跳;在小镇的两旁,是大片的玉米地,时近深秋,所有的玉米都以干黄,灰头土脸地站在地里,等待着农人带它们回去……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就是越过玉米地的更远处,矗立在略显昏黄的天空下面看起来有些平淡无奇的山峦有个不同寻常的名字:
天山!
我的一个同事说,他五月份来的时候,对面的山顶上还有积雪。我来的晚,看到的山体呈黄白色,棱角分明,寸草不生,在明亮的阳光的照耀下若隐若现,好像随时可能与天空融为一体,如烟雾一般消散在空气中似的。
天山,是我此行最大的惊喜。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出来不久,透过车窗,看到左右两边都是黑黝黝、连绵不绝的山体,不同的,有时是坚硬如铁的岩石,有时是松软粗粝的沙烁,有时是光滑柔和的土质……不管质地如何,有一点是相同的:荒芜——没有人烟,没有树木,甚至连野草都看不到……
这不是我想象中的天山,却是天山该有的模样。
习惯了密集的人群的我,看到外面的景象感到非常震撼:这就是无人区啊!宁浩的电影《无人区》就应该是在这样地方拍摄的吧?在这样一个除了天和地一无所有的地方,人才会解脱掉所有的束缚,变得不像一个人,也才成为真正的一个人,所以,才会发生那样可怕的故事……
同行的同事告诉我,一千多年前,唐玄奘就是从这里穿过天山,一路西行的。身处实地,才会发现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没有《西游记》里面的孙猴子为他前方探路、护卫周全,没有猪八戒插科打诨、活跃气氛,没有沙和尚负重挑担、悉心扶持,只有他一个人,一匹马,面对的危险却是不亚于小说中妖魔鬼怪:疲劳、饥渴、风沙、烈日、毒蛇、幻觉……但也正是这些艰险,才塑造出了他的伟大,告诉我们,哪怕你是肉体凡胎,只要心里有一份坚定的信念,就可以做出多么了不起的壮举来!
还不仅仅是玄奘。一路上我的心里都在默念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以及岑参的“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这就是诗的天山,慷慨悲歌,金戈铁马,苍凉雄阔。
让我激动的还有,小时候在连环画上看到的《七剑下天山》里的那些侠客和后来读到的《天龙八部》里的天山童姥、李秋水、无崖子等怪杰们,就是在这样的天山上或为天下苍生而奔走,或为了儿女情长而快意恩仇,衣袂飘飘,剑气纵横……真的只有这样的天山才配得上那样的故事,那样的传奇。
列车行到一处开始调转车头,进入另一个线路,穿过了天山山脉,再看天山,山色转灰白,山脚也渐渐有了星星点点的绿色:一丛一丛的骆驼刺,偶尔出现的矮树……我多么希望我们所去的地方也能这样。可是,下了火车,转汽车,来到的却是和我所惯见的没什么区别的地方,心里不由大失所望。
工作的余暇,我也曾想走到看起来不远的天山去,甚至想登到山顶,看它蜿蜒起伏的身姿,看山那边是什么景象,是不是古人所说的八百里瀚海……可是,真的开始走我才明白什么叫“看山跑死马”,半个小时过去了,我才走了短短一部分,天山还是那样遥不可及。看来,我的那点时间,是不够去天山的,还是老老实实地坐在斗室里透过窗户欣赏它的雄姿吧。
后来,我也有机会去到天山天池,看到了青山碧水的天山,远处的山巅上的积雪如梦如幻。美则美矣,可是虽然我已经身处天山之中,却没有登临天山的喜悦,只是觉得来到了一处景点,和我心中的天山没什么关系。
没想到,离开新疆的飞机上,我竟然在万米高空之上,再一次透过舷窗看到了天山。好像是为了抚慰我似的,山势如龙,绵绵不绝,山顶上的皑皑白雪离我是那么近,宛如触手可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