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啼哭
划破了医院黎明的宁静,一个小女娃瓜瓜坠地了。窗户外投进一缕金色的阳光,窗台上的绿叶尖上滴下初晨的第一颗露珠,但病房内的众人却无意欣赏这美景,每个人面上愁云密布。
医生说:“这个孩子出生时脐带绕颈,造成大脑缺氧,很有可能是个智障儿,我劝你们放弃这个孩子。“
医生的话仿佛晴天霹雳响在这对年轻的夫妇耳边,稚嫩的爸爸久久看着刚出生的女儿,不言不语。病房里像沉水一样死寂,没有人说一句话,新生儿没有给家庭带来希望,却带来了无尽的忧愁。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家庭,沉重的医疗费和可怜的体弱多病的婴儿使这个刚刚组建的新生家庭摇摇欲坠。或许这种结合本就不能长久地延续下去。孩子的妈妈是城市人,就像作家笔下的小说一样,遇见了在城市努力拼搏的男主人公,一见钟情。他们不顾家人的反对,在城市狭隘的一角安下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年轻的爱情在透骨的现实中不堪一击,他们离婚了,是的,他们在一个星期之内迅速离婚了。在医院,孩子的外祖家只说了一句话:既然是智障儿,就干脆抛弃吧。这句话彻底割裂了两个家庭的联系。
但是,幸运的是爸爸没有放弃孩子,初为人父的他不舍抛弃自己的骨肉,但是巨额的医疗款让他双手无措,全身上下所有的钱都已经交给了医院,仍旧欠着医院大笔的费用,于是他叫来自己的同胞兄弟,也就是孩子的叔叔和伯伯。在医院上演了一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戏码。首先,叔叔先和医生说要给孩子做一个脑部CT检查,支开医护人员,后面伯伯偷偷把孩子从医院后门抱出去,就这样孩子跟着爸爸来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
踏进村庄的那一刻起,爸爸再也忍不住了,在广阔的山林面前,缓缓留下了两行清泪,在恍惚的泪光中看见孩子不谙世事的笑容,他也笑了,只是笑容中略带了一丝苦涩,原来眼泪的味道真的是咸的。
一个青涩的大小伙子,突然多了一层父亲的身份,他不知道怎么带孩子,只好把孩子托付给自己的几个嫂子,只身外出打拼。是啊,孩子的奶粉钱,抚养费,还有身体保养费以及医院的大笔欠款,这些都像大山一样压着他曾经挺拔的脊背。一周后,孩子的妈妈后悔了,她想要回来,想要找回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但是有一句话叫作覆水难收,爸爸的亲眷们劝他不要为这种嫌贫爱富的城市女人暗自神伤,很快就为他物色了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不久的不久,他们组建了新的家庭,在当初的当初,为了使他们的婚姻顺利进行,孩子被托付给了孩子的四伯。是的,她作了四伯的养女。
四伯没有女儿,只有一个比她大六岁的哥哥,于是她就真的作了四伯的掌上明珠。可能就像她刚刚出生时那样不平凡,一岁时,妈妈去镇上赶集,把她放在摇床上并且叫哥哥看着她。男孩儿调皮的天性,不一会儿就没有了影子,只留下她在门前的走廊上,邻居家的猪满满潺潺找食吃,无意间撞翻了她的摇床,把她反扣在地上。天见忧伶,一个卖碗的货郎路过她家门口,把孱弱的孩子救起,再次延续了她的幼小的生命。七岁时,在二伯家的空地奔跑,正巧大堂哥在门前吹箫,女孩见了,争抢着要玩,为了哄可爱的妹妹,哥哥给了妹妹一根短箫。在农村的晒谷场,多的是凹凸不平,在奔跑过程中不经意间被绊倒,短箫刺破了喉痛,流了一大滩的鲜血,但是命运没有就此终结她的人生。经过精心治疗后,完美康复。十三岁时,刚好碰上水痘流行期,她也患上了这种流行病,半夜高烧不退,妈妈抱着她走了三公里多的路去找老中医,爸爸为了她的病从外地匆匆赶回来,想方设法让她喝下救命的良药。那个时候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农村医疗设施非常不完善,但这并没有阻碍她向上生长。人生再一次给了她惊喜,经过两周的治疗也痊愈了。在她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很多与常人不一样的奇妙,就这样这个女孩跌跌撞撞地长大了!
记得作家三毛曾经说过:人,不经过长夜的痛哭,是不能了解人生的,我们将这些苦痛当作一种功课和学习,直到有一日真正的感觉成长了时,甚至会感谢这些苦痛给我们的教导。对于她来说,刚刚出生就被妈妈抛弃,童年时几经周折才被给予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成长路上更是一波三折,时常徘徊在死亡的边缘,可正是这些经历和苦痛给了她不一样的人生。她以别样的方式来到人间,体会着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我记得她曾经和我说过一句话:“人之所以能够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的舒适,而是生活的希望”。她说:“这种希望是她四伯带给她的”。
(她是我家邻居,比我大四岁,小时候经常带我玩。更是我们村里首位考上名牌大学的女孩子,那个时候在农村人眼中女孩子可以不读书,早点找个好人嫁了就好!可是她不甘于成为一般人,她想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活法,更是为了回报四伯对她的栽培养育之恩。我很佩服她,她是我的偶像与榜样,我一直认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她就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