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我们迎来了第五期N师学院第3讲,分享嘉宾是伍松老师~心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资深阅读推广人,他分享的主题是《阅读如何滋养生命成长?》
伍老师主要谈到了:好的阅读者的标准、怎样做深度的阅读者、以及做专业阅读方面的内容,并针对学员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答,最后还介绍了荣获全人教育奖的四位老师们。
一个多小时的分享,干货满满,让我对阅读如何滋养生命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怎样做才算是好的阅读者?伍松老师分析出三种类型的人:
有的人喜欢写作,在读书中写下自己的感悟,能对他人的读书写作有一定的启迪,读写结合,帮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
有的人在读书方面擅长,不仅自己喜欢读书,还通过读书会等形式,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走在阅读的路上。
坚持读书写作,大多数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但是,读书,不只是读文字,用眼睛看,用嘴巴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大脑思考,用心读书,在阅读中走进作品中,与作者对话,学会批判性思维,做深度的阅读者,这才是最重要的!
伍松老师还分享了阅读策略、在专业阅读中,如何根据推荐书目,为孩子们选择合适的书籍等知识,我领悟到,老师不能机械地根据推荐书目,硬性规定学生读书,关键是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选择他们喜爱并接受的书籍,这样他们会更愿意阅读,效率也会更高。
让我感受最深,更能引起共鸣的是伍老师回答老师的问题时,对于有的孩子只喜欢漫画书,不太喜欢文字书的现象,我想到了我12岁的儿子,他就是一位喜爱阅读漫画书的孩子,每次到书店,他总是挑选色彩鲜艳、趣味性强、文字少的科学漫画书,对文字书阅读兴趣不大,有时我强烈反对他对漫画书,后来我阅读了《朗读手册》,明白孩子只要能够阅读,就不要去制止,于是只要顺着他的兴趣去读,有时也提出条件,买一本漫画书读完以后,要阅读一本文字书。
听完伍老师的分享,我明白了孩子对书籍的喜爱有阶段性,老师和家长要围绕孩子们的的兴趣,加以引导,让孩子慢慢转变对文字书的喜爱。
伍松老师的一句话深深记在我心里,“一个人的自学能力的大小,关键是他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一定要把阅读这个礼物带给学生。”
幸运的是,作为一名喜欢读书的小学老师,我非常重视阅读,努力做到了引领孩子们阅读,带领全班孩子们走了近三年的共读之路,他们大多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们徜徉在书海中,陶醉在书香里,幸福快乐地成长。
今后,我将继续引领孩子们读书,让一本又一本好书,陪伴孩子成长,让阅读滋养生命,为美好的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