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载回忆
二 离家求学四年
3 水利工程实习
学校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校学理论,到社会上去实践。
参加家乡水利工程建设
1956 年 11 月下旬,我和钦时中、刘锦华、邓金霞、宋泽群、徐桂英、樊明娟、罗才平、雷立鳌、李和生、周宗桥、罗志宏、章光霞、刘秋高、王敏慧、张淑芬、杜润华、罗源桂、张全贞、樊明桂 20 个安乡县人及李菊华等 10 个外县人共 30 名同学,参加冬修水利,到安乡重点水利工程实习。我先去张九台移堤工程,后到大鲸港排水闸工程。
张九台移堤工程是在安乡县安凝乡自治局至小望角河段,将原大堤内移,展宽河面裁弯取直的工程 。该河段移堤共9 千米,另有 3.63 千米的加高培厚堤段。为洞庭湖治理重点工程。成立有常德专区张九台移堤工程指挥部,由安乡、常德、澧县、临澧、南县和沅江 6 个县共 5.37 万人施工,其中安乡县 1.58 万人,最多时 2 万人。各县设有分指挥部。我和刘锦华、张淑芬分配到常德专区指挥部工程科,工程科长是专区水利局徐熙,省水利厅有陈工程师。我是作陈工程师的助手,做沉排堤段与不沉排堤段的对比观测,兼做土堤的质量检测。
工地条件艰苦,但能满足基本生活要求。办公房和住宿房全是用竹木稻草搭的工棚,棚内是竹木架做的通铺,或是地铺,用稻草做床垫,人睡在床上似排队。每处工棚都有专人管理,负责防火防盗和清洁卫生。专区指挥部规定要安排好生活,保证吃饱饭,每周至少要打一次牙祭。专区指挥部设在安凝小望角的外洲上,住宿和办公也是竹木稻草房,有一台人工电话交换机与外面联系,南下干部、专区指挥长曹庆丰也住在这里办公。那时有句话叫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领导,干部,民工在工地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同等待遇。
5 万多人的工地,人山人海,组织行动军事化,工地就像没有烟火的战场。为了抢时间早日完工,雨天土方工程不能施工,口号是“抓晴天,抢阴天,晴天一天当二天”,这个口号我是从这里学到的,后来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一直运用。
安凝新建的堤段绝大部分要穿湖过港,腰斩保凝湖和张家湖,穿湖堤基淤泥很深。为了减少穿湖堤段大沉陷,按省水利专家的意见,采用沉排处理堤基,即用松木扎排作穿湖堤段基础,并作对比试验。我协助陈工程师做沉排试验,每天在不同的试验堤段,观察沉排段和不沉排段的沉陷状况,测量沉陷数据。从现场观察看,沉排堤段沉陷均匀,没有发生意外,施工也顺利,而没有沉排的堤段,填土到一定高度后,堤基外两边软土鼓起很高,堤身下沉严重,施工困难,后来对这些堤段的施工适当的控制进度,减少沉陷速度起了一些作用。后来据说外县有一处在淤泥段修堤没有沉排,堤刚修好,堤高一夜间沉陷一半,堤外鼓起的淤泥与堤同高。总之沉排的效果好,全部工程施工质量也符合要求,工程竣工后洪道展宽5 百米至 7 百米,缩短防洪堤线 4.84 千米,良好的效果在后来的防洪中得到认证。我是实习生没有留沉排测量资料,两年之后看到了陈工程师撰写的沉排试验报告, 阐述了沉排良好的效果。
1982 年建保凝湖电排时,开挖基础我又看到了 1956 年沉排的松木红润光滑,完好无损,挖出后做了办公家具。
大鲸港排水闸工程为双孔涵闸,孔高4 米、宽 3 米,闸身长 21 米,是省水利重点工程,也是安乡县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涵闸。该工程的作用是在汛期后抢排堤垸内安丰和安裕的蓄水。那时没有电排向外河排水,堤垸内降雨产生的溃水完全靠内湖、哑河和沟渠调蓄,
大鲸港排水闸工程1956 年 12 月 20 日开工,工程指挥长是副县长曾济民,县委办副主任罗贻斌(80年代任安乡县县长)任政委, 省水利厅派胡詠球等 3 名技术人员,由胡詠球工程师主持施工,安乡县水利局有寇周进,民工 200 人。这里的条件比张九台移堤工地要好, 指挥所是租借的砖瓦房,我们和民工都住在竹木稻草搭建的工棚,全是通铺。有意思的是我们 30 个男女实习生,同住一个工棚,同在一长条用稻草做床垫的地铺上睡觉,男女间只用一块窄木板隔开,有一次差点闹出笑话。住宿条件不算好,但伙食开得好,常常打牙祭,晚上加班夜宵也不错,民工也基本一样。
建闸施工程序很规范,施工计划安排到日,每天晚上都小结当天的施工情况,布置次日的施工项目。除土方工程雨天不能施工延后外,其他都是按计划实施,工程进度很快。我们主要是熟悉设计图纸,作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方面的技术工作,如模板、钢筋制作如何节省材料,保证质量又便于安装等,所以分为木工组,钢筋组,混凝土组。民工也是分为这三个技术队和杂工队,我们虽然分了组,仍然要全程熟悉各项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涵闸施工的技术含量高,是安乡县的新事物,安乡县选派最好的木工和铁工做技术民工。工地没有施工机械,模板、钢筋和混凝土制作,振捣混凝土等各种工序全部是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民工施工很辛苦,但很认真。木工队是负责模板制作和脚手架。木工都是安乡县手艺和文化程度比较高的民工,我们告诉他们识图,便于制作各种复杂的模板。模板和支撑等材料的结构尺寸,都是经过我们结构计算后确定,制作和安装都控制得很好,混凝土振捣时有专人观察和维护模板。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很严格,先作配合比设计,再作实体试验确定配合比,制作全是人工拌合,要求准确按各种材料的配合比,按干三湿四的操作程序,即先将水泥、砂卵石均匀拌和三次,加水后再拌和四次至均匀。拌和混凝土时每个操作点都有我们实习生监控,达到要求才能做下步操作。拌和合格的混凝土熟料入仓后,使用专制的铁杆人工振捣,将混凝土熟料捣至表面浮出水泥浆,这项工序很重要,我们也是专人看守查验。钢筋制作和安装绑扎检查也很严格,制作形状和尺寸,安装位置和间距,我们实习生几乎是逐根检验。
工程指挥所根据施工实况,随机调整施工方案,如浇筑闸身混凝土时,估计气温会骤降,果断的搭建宽约20 米长约 30 米的大保温房, 在保温房内施工闸身钢筋混凝土和养护混凝土,避免了当时出现的大冰雪低温对施工的影响,保证了工程按计划于 1957 年 3 月 27 日顺利建成受益。
1957 年 1 月下旬我们实习结束离开工地。工地领导对我们实习期的技术工作很认可,离别欢送会上讲了很多赞扬的话。我们离开之后, 钢筋安装绑扎就出了事故,造成大返工,指挥长曾济民和胡詠球工程师后来对我们说,你们在就不会发生。
我们在大鲸港排水闸工程实习,时间虽然不长,却学到了不少实际知识,对钢筋混凝土涵闸的施工有了全面地了解,对各工序的操作要求有深刻的印象,为后来步入水利工程起了重要作用。如我参加工作后,在50 多年的几十处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若用人工拌和混凝土, 一直坚持用大鲸港排水闸工程拌和混凝土的干三湿四的操作,保证了制作混凝土质量,效果很好。
张九台移堤工程和大鲸港排水闸工程,经60 多年抗洪排涝验证, 实为洞庭湖长城抗灾的城墙和城堡之一。
参与湖南省水利规划
1958 年根据省委做好水利规划的指示,我校和省交通学校部分学生,在暑假期间参加全省水利规划的工作。我和几个同学在程琪老师的带领下,到沅江县新华垸作防洪排涝规划。在新华垸办公房作室内的规划设计,大约只有 10 多天,主要是做水利规划的计算工作。印象最深的是使用的地形图为日本昭和的 5 万分之一地形图,图中全是中文,很详细。可见日本鬼子侵犯我国的狼子野心早有预谋。之后, 我去了长沙县,先是在大兴乡、榔梨乡做水利调查,全都是靠两条腿走串各村的山塘和水库,每天行程在 30 里以上。了解现有水利工程现状,提供水利规划的资料。后来在省水利厅副总工程师顾知礼的指导下,参加涝刀河的流域规划。由我负责,我和我校的瞿玉祥、肖光和省交通学校的陈彩兰 4 位同学,以及 4 位临时工,还测量了黄花乡附近,一处规划建水库的库区地形,绘制了千分之一的地形图。测量正是酷热的夏天,中午温度高,测量仪器不能使用,人也受不了,只能休息,上午和下午 2 点后才能测量,每天都是黎明去,黄昏日落归, 在烈日下测绘十分辛苦,仍然完成了测绘任务。
黄石水库工程设计
1958 年水利冬修,我和向国照等 20 多位同学到桃源县黄石水库工程实习。黄石水库工程是大型水利工程,总库容 6.02 亿立方米,主坝为黏土心墙混合坝,坝高 40.4 米,灌溉面积 30 多万亩,装机 7300 千瓦。由湖南水利电力设计院设计,设计院派设计组到工地现场设计, 张风翔是设计组负责人。我由学校带队的老师推荐参加设计工作。我担任主坝的钢筋混凝土输水管道设计结构计算,被设计院采用制作设计图。我做的钢筋混凝土输水管道施工模板制作方案被施工单位接受制作。另外还做了一些其他的设计计算。黄石水库工程宏伟,施工场所人山人海,热火朝天,人人都为工程日夜辛苦劳动,我们参加设计工作的除晚上休息几小时外,也是连续工作。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人员都很劳累,也很乐意。工地上干部和民工的伙食都很好,晚上加班有夜宵。指挥部食堂还常包饺子和做包子吃,我就是在那里学会了包饺子和做包子。后来,我派往桃源县漆河镇,参加黄石水库渠系配套工程设计,做了渡槽典型设计。有一天晚饭后,水库工程指挥部电话通知我,要马上赶到水库工地,此时已是黄昏时刻,立即收拾东西,挑着行李,沿着漆河至黄石水库的公路步行。寒冷季节,沿途既无车辆,也无行人,
独自一人行走,步速由快变慢,沿途休息次数由少变多,很艰难地挑着行李夜行了50 多里,于黎明前到达灯火通明的水库工地,同学和指挥部的同志迎接了我这个疲倦不堪的人。不久结束实习回校。 1959年初结束黄石水库实习返校后,学校组织大家用各种方式互相交流实习的经验,共同享受实习的心得,提高实践能力。继续完成大专学习课程,1959年9月底毕业。
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