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的忠实粉丝,每当我哼唱《智斗》一段时,都会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抛开革命大义不讲,阿庆嫂对胡传魁算不算背信弃义?
首先来看胡传魁对阿庆嫂。胡传魁在《智斗》中一出场,便是疾步上前,充满了对阿庆嫂的感激之情。
这个恩情大不大?从唱段中就能知道,确实很大,因为这是救命之恩。胡传魁遇到皇军围堵跑到了春来茶馆,被阿庆嫂藏在了水缸里,阿庆嫂面对皇军搜捕面不改色,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提壶续水镇定自若,这才骗过了皇军救了胡传魁。
那么胡传魁见阿庆嫂时的感激之情,是不是出于客套?
从细节上来看并不是,因为初次见面之前,打前站的刘副官对刁小三说的话,就证明刘副官知道这个“恩情”。可“救命”之时刘副官并不在场,能让他知道这个“恩情”的就只有胡传魁了。所以胡传魁显然将这个恩情铭记在心,还给认识阿庆嫂的弟兄们说过。
其次,他给刁德一介绍阿庆嫂时唱道:“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这也显示出胡传魁确实将阿庆嫂当作了“自己人”,还让自己的小刁参谋长多加照应。而在那个特殊年代,不同阵营的相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一个“小老百姓”能让胡司令这棵大树罩着,本身也是胡传魁在“报恩”。
再看之后胡传魁对阿庆嫂的所作所为,无论是拷问沙奶奶还是试探阿庆嫂,虽然几度怀疑,但胡传魁最后还是选择相信了阿庆嫂,这里固然有阿庆嫂巧妙周旋的成分,但真正让天平倾斜的砝码却是“人家阿庆嫂救过我的命”这句话。
所以在《智斗》一节中,当刁德一给阿庆嫂递烟时,胡传魁埋怨道:“人家不会,你干什么呀这是!”充满了对阿庆嫂的维护,而并不只是为了“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再看阿庆嫂,既然是开茶馆的,自然是“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可这时她可没少思量,先想他们要住多久,再想他们是谁的部队,当想到了拿她当恩人的胡传魁时,却是一句“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一方当作救命恩人终当报偿,一方当作草包加以利用,如果不是为了革命事业这个背景,单从交朋友的角度看,这个对比不由得让人心惊且心寒。
当然,对于二人的交情来说,其实除了“救命”之恩外,其它方面并没有太多交集。救命只是阿庆嫂救了胡传魁的命,胡传魁又没有救过阿庆嫂的命,所以这种单方面的恩情也没有必要强加在阿庆嫂身上。说到底真正能和阿庆嫂称得上自己人的,是维护老百姓利益的新四军。所以为了真正的亲人,这些行为确实有必要。
作为戏剧,必然有作品的历史局限性。所以正面角色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用“为了革命”加以解释,这也是这么久以来,我们看《沙家浜》、唱《智斗》不觉得违和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如果不是为了革命事业、不是为了大义呢?
当一些人将自己的利益当作信仰,超越一切情谊的时候,你的“推心置腹”也只能被当作“挡风墙”“垫脚石”,所谓信任也就是“草包”的一厢情愿罢了。
生活中又有多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把友谊当作一场交易,看着是春风满面皆朋友,其实不过是“相逢开口笑,全凭嘴一张。人一走,茶就凉。”
一夜宿醉今朝醒,从此相逢是路人。
交易之后,谁还把谁当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