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教育体系中,辩论是很热门的一项课外活动。辩论培养的是公众演讲、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信息搜集和分析等全方位的综合能力,而辩题往往紧扣国内国际的热点时事,在对辩题深入思辩过程中,学生的知识体系、国际视野和公民意识都得到提升。有过辩论的实战演练和比赛经历的学生,普遍比较自信,善于倾听与沟通、团队合作,心理抗压和临场应变的能力也强。
在加拿大,很多私校都在辩论上大手笔投入,不仅配置专门的教练,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教练还会带领学生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参加比赛。同比之下,公校受限于人力物力,学校即使有辩论队,很多也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所以长久以来,加拿大高水平的辩论赛事,大多是私校之间的角逐。
直到八十年代,一支来自安大略省小镇Oakville的公校的辩论队横空出世,改写了辩论赛上私校一枝独秀的历史。在过去三十多年里,这支队伍战绩骄人,获得的全国比赛和世界级比赛的冠军数量秒杀任何一所顶级私校,他们不仅在小镇Oakville家喻户晓,Halton大区媒体“Inside Halton”多年来对他们的战绩做连续追踪播报,去年全国性媒体“多伦多星报”也对他们代表加拿大去英国牛津参赛做了报道。
而这一切光环之后,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多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凭个人一己之力塑造了教育界的传奇。
他,就是Mr Guthrie。
1.
要深入了解一个人,必须了解他的成长史,因为成长史记载了他的价值观的形成;要深入了解一个老师,你要了解他的教育经历,因为他作为老师,一定摆脱不了自身所受教育的烙印。
Mr Guthrie 1971年毕业于加拿大私立名校Upper Canada College(UCC),回顾成长历程,他非常怀念UCC的六年中学时光,其间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塑造了他一生勤奋刻苦的工作态度,和不计名利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六七十年代的UCC以治学严谨闻名,学生每天放学至少需要花三个小时完成作业。Mr Guthrie高中最后两年住校,宿舍十点准时熄灯,作业还没有完成的孩子,都躲到到楼层公共洗手间里,借着微弱灯光接着写。于是晚上十点以后的洗手间,总是座无虚席,却又鸦雀无声。
那时候的任课老师负责敬业,Mr Guthrie印象最深的是英语老师,每周一都会布置一篇作文,周五一早必须要交。然后老师会花整个周末批改,赶在周一一早发还给学生。开学初的时候,班上几个孩子对每周一篇作文很抵触,想偷懒,就问:“Sir,how long does it have to be?"老师看了他们一眼,反问了一句:“ How long does a thread have to be?”学生回答不出来。直到学年结束,这几个学生还惦记着这事,跑去问“Sir, how long does a thread have to be?”老师笑答曰:“ As long as it needs to be !”这几个熊孩子,这才恍然大悟。正如线的长短取决于用途,文章的长短也取决于所要表达的思想,不可以一概而论。
Mr Guthrie描述下的那个年代的UCC校园让人非常向往:治学严谨却又不教条,学生学业至上,在保证学业基础上,才考虑其他各项活动;学习真理,服务社会是那个年代主流精英教育的价值观。
在了解了Mr Guthrie的教育经历之后,他的所作所为都不难理解了。
他多伦多大学教师学院毕业后,就一直在White Oaks 教书,迄今为止,已经是整整四十一年了。按照安大略省教师福利,早在十年前他就应该退休了,拿着跟全职上班差不太多的退休金,安享晚年。但是他实在放不下学生和辩论,依然奋战在教学一线。
他会在暑假里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去举办辩论培训班,而所筹的全部款项都用作辩论队的经费;教学中,他会不顾学生的抱怨,坚持每天布置作业并认真批改;生活中,他平和谦逊,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连买杯咖啡都会给营业员小费。
在加拿大教育界,但凡和辩论占点边的人都对Mr Guthrie高山仰止。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心无旁骛,从而达到登峰造极,却又谦逊平和,淡漠名利。他从没有统计过这些年取得了多少个全国比赛和世界级比赛的冠军头衔,跟学生们在一起并带领他们成长,他就觉得很开心很充实。
2.
“分析问题的能力、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最重要的三种职场能力。”
----摘自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2016年三月在西点军校的演讲
Guthrie涉足辩论,纯属偶然。
1983年,他去同城私校Appleby College访友,友人那年在Appleby执教辩论队,于是建议Guthrie在White Oaks也组建一支辩论队,两个学校之间可以进行一些实战演练。
Guthrie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White Oaks历史上第一支辩论队就此诞生。
第二天Guthrie在英语课堂上跟学生谈起辩论和辩论所培养的能力,他说,将来无论从事哪种行业都离不开分析问题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不信?你们想想看,哪种职业例外?
学生们,面面相觑。
这时候,坐在最后一排的大个子举起手,说:“ Sir , football!"
Guthrie说:“Tony,你想想看,在football比赛进行到胜负一线的关键时刻,教练必须把他的战术安排准确清晰的传达给队友,他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当球场上出师不利,节节败退,教练喊暂停,给球员讲话,鼓舞士气,重新做战术部署,他又需要什么样的能力?你真觉得football,不需要分析问题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吗?”
Tony,哑口无言。这个Tony全名叫Tony Mandarich,在1989年NFL选秀以第一名被劲旅Green Bay Packers纳入旗下,也是加拿大历史上迄今为止NFL选秀中排名最高的橄榄球运动员。
在Guthrie的41年的教学生涯里,除了耳熟能详的体育明星,也有活跃政坛的资深政客,也有知名的法学教授。除了教学以外,他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到White Oaks辩论队。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多年无数个周末,不是在组织辩论赛,就是在带领学生参加辩论比赛。
而在数百次大大小小的赛事中,他本人最津津乐道的是:199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举行的模拟联合国竞赛,有来自全球的2300名选手参加。White Oaks代表的是阿富汗,而就他们从加拿大开车前往纽约路上,收音机里播放了阿富汗政变,塔列班上台的新闻。根据比赛规则,White Oaks立场瞬时需要180度逆转,从政府转换成塔利班,所以事先准备的发言稿全部作废。
就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Guthrie和他的学生靠着扎实的功底,训练有素的思辨能力,超强的心理抗压能力,在比赛中竟然一举夺魁。而他们的发言稿更被作为演讲和辩论的经典在哥伦比亚大学永久存档。
听到这里,我按奈不住,脱口而出 : “What is your secret?”
3.
大道至简,悟性天成。
Guthrie沉思片刻说,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三个很简单的道理。
首先, 生源。人们一般认为私校的生源好过公校。其实私校的入学考试的筛选仅保证了整体水平,但是具体到单个个体,未必如此,尤其是高昂的学费,更是制约了私校的选择范围。White Oaks作为一所两千多人的大公校,在生源选择上,对比规模相对较小的私校,有一定的优势。
长期以来,公校在辩论领域少有建树,是受限于资源,大多数的公校学生没有机会接受系统培训,也没有机会参与到高水平的赛事里来。
像Guthrie这样不仅倾尽心力培养学生,还想方设法筹款带学生到处参加比赛,在公校中恐怕是绝无仅有。因为他所有额外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在公校做多做少都一样的报酬体系里,34年来没有分文酬劳。
其次,刻意练习。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提出学习任何一项技能,通过一万小时的刻意练习都可以达到专家水平。而刻意练习跟机械重复练习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有效的刻意练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心理表征: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纠正(fix it)。简单来说,需要将所学习的技能分解成基本的核心组块来反复专注练习,练习过程中由专家给出反馈,指出不足,然后想方设法来纠正。
Guthrie指导辩论,他强调一个“听”字。这个“听”包含了三个层面:
第一从教练角度,要少说多听。Guthrie在教学中,除了给学生的发言做点评外,把时间尽量留给学生做实战演练。而学生讲的时候,他全神贯注的听,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反馈和提高建议(feedback)辩论的精髓在于逻辑和以理服人,Guthrie从不用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作为选拔辩手的标准。
最优秀的辩手在一开始往往是最安静的。他们善于倾听,能够准确抓住对手的逻辑漏洞,思考问题深刻透彻,对老师的点评建议一丝不苟,认真自省,稳步提高。
第二从学生角度,要会说更要会听,听对手发言,听老师的点评。Guthrie在训练流程上,每个辩题在辩论完毕之后,会做一番点评,然后让正方和反方互换立场,再重新来过。不要小看这个流程,这即是教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也是给他们根据反馈立即修正(fix)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站在对手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第三从学习效果来讲,教是最好的学——如何让自己学习并掌握好一种技能,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这门技能去教授给别人。Guthrie将学生按辩论经验分为Junior和Senior两组。Junior组每周二放学后训练,在Senior组志愿者带领下做实战辩论。而Senior组是每周四放学后训练,Junior组成员也可以过来旁听,边听边学,发现自己的差距。这种训练方式,无论对Senior还是Junior成员都很受益。
辩论就像任何一项竞技体育运动,作为教练,不需要长篇大论的讲运动理论,而是要把技能合理分块,制定出训练流程单项指导运动员练习,在练的过程中,教练看到问题及时指正。高明教练和普通教练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并指导修正。当然对于一些团体对抗性的运动比如说各项球类,光光靠个人埋头苦练肯定是不行的,还需要有一个集体氛围来培养协作互助,以及队友之间的相互学习。
万物相通,当Guthrie把体育运动的带队技巧应用到辩论领域里,一样适用。
然后,阅读。
辩论不光靠伶牙俐齿,更需要言之有物,以理服人。优秀的辩手都是知识渊博,能够引经据典,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思路敏捷,能够迅速抓住对方逻辑的漏洞。而这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是来自于日常的积累。因为学生阅历有限,主要还是靠阅读,借鉴他人的智慧来完成自己的积累。
Guthrie本人非常喜欢读报,尤其是环球邮报的时事专栏。他要求学生读报,不仅是从了解时事的角度,更要学会把自己的理解与作者的观点相对照,学习作者如何论证观点,通过这样的对比,看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并尽力去寻求突破和改进。
在辩论里,有一个专业术语叫Refute,驳斥。驳斥一个观点,首先需要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对方的观点,然后解释对方怎样解释和论证这个观点,然后从论据,逻辑,或论证上来反驳这个观点。Guthrie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事评论的时候,有意识的启动Refute模式做辩论练习。长期的练习,学生学会了批判的吸收作者观点,取其精华,为我所用,逐渐建构起自己的思考系统。
作为加拿大教育界最受尊敬的辩论教练,Guthrie从不吝啬把他的训练方法跟同行分享,他也多次应邀回母校Upper Canada College 举行辩论workshop。Guthrie其实并不认为自己有所谓的致胜秘诀,靠的都是持之以恒的扎实的基本功训练。
多年来,White Oaks的学生只要想参加辩论队的,Guthrie都会欣然接受。因为他坚信:只要努力和坚持,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优秀的辩手。
于是,我让Guthrie聊聊这些年让他印象最深的学生,我以为他会提他的得意门生,15岁就被选入加拿大国家队Dasha Metropolitansky。但是他没有,他讲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那个孩子9年级参加的第一场辩论赛,名列倒数第一。结果一出来,她痛哭流涕,觉得不仅自己丢脸,还有损white oaks的声誉,坚决要退出辩论队。Guthrie非常坚定的告诉她,比赛名次只和经验有关,和她本人能力和潜力没有任何关联,只要坚持下去,比赛成绩会一次比一次好。那孩子半信半疑,但是出于对老师的尊敬,她听从了建议。三年以后,这个学生在全国辩论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后闯进了决赛。
之所以以这个孩子为例,是因为在Guthrie的理念里,像Dasha Metropolitansky这样能够取得光环耀眼的成绩,是因为她本身的优秀。而绝大多数的普通孩子,只要努力和坚持,也一样可以成为优秀辩手。而作为教练,你所要做的就是相信这一点,仅此而已!
最后借用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一诗来结束本文: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