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分别遇到这样两件事。
周末的时候,我妈兴致高昂的在家煲鸡汤。鸡汤炖好后,她又买来红薯粉丝煮进汤里,这样便能解决一顿午餐。
等鸡汤粉丝吃到嘴里的时候,我和我妈同时都愣了。鸡汤好喝,但粉丝却是满口留沙。细细嚼上一口,牙齿和沙粒的摩擦声声声入耳。
我跟我妈说:“算了,我们就喝汤吧,粉丝扔了。”
我妈气闷:“我弄了一早上,还特地跑到XX超市去买的粉丝,就怕粉丝里有沙。”
我劝我妈:“算了算了,我们下次就不买了,吸取一个教训。”
没过一会儿,我妈起身将汤碗打包,抓着没开封的粉丝和发票就出门了。她说:“我倒是要他们去试试,要他们知道自己进回来的是什么东西。”
我没拦住,我妈就这样拎着汤碗走了。等到她回来的时候,事情解决。
超市退款,承诺不再进这种粉丝出售。
另外一件事是我朋友遇到的。她是作者,长期给各大杂志供稿。有人给她发来私信:“你好,我很喜欢你的文,我能把我的文发给你修改吗?”当然,这人自然不会只发一条私信给一个作者,至少三五个作者都收到了这样的回复。
我朋友回复:“你好,我对你的银行存款很感兴趣,你可以告诉我你的账户密码吗?”
大多数人一定会说:“算了,别搭理就好,不要为这种人生气,不值得。”
或者更有文化的自会引经据典:“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但我朋友并没有理会这些声音。她直接截图挂出了那人,并言辞理智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哪知更多人在下面留言:“别生气啦,不要跟这种人计较。就当没看见好啦。”
我很意外。一来,我朋友并没有生气;二来,这人的做法本就不妥当,我朋友指正她,这算什么计较?
言辞犀利只是一种说话方式,表明立场也是合理的诉求途径。但为什么有些人却觉得这种正常理论叫做生气。而他们唯一劝慰的方式就是:不要理,别计较,假装没看到。
太多人知道世事不公。但是他们对于不公往往只有两个手段,一是抱怨,二是沉默。
有人成日成夜不合理的加班,明明觉得不合理,还是选择沉默;在超市买东西买到过期产品,心里想着是小钱,选择了沉默;被人插队,看到来者凶神恶煞,生怕被打,沉默。小区物业纵容乱停车乱经营,想想说了也没用,沉默……
眼看别人为自己的不公声讨,TA还要嘲笑:“说有什么用,反正也没有用。”
一旦有人因为发声而获得了相对的公平,沉默的人还有话说:“那是他运气好。”
不是他人运气好,分明是因为别人敢想敢做。他们知道这是正当的权益需要维护,而不是一味纵容恶人踩入自己的底线。
谁都知道什么东西好吃什么东西不好吃。吃到难吃的东西,人人都会说上一句“难吃”。那为什么到维护自己的时候,却统统都吃了哑药?
小时候老师教是非、明对错,长大之后倒是自私,不愿意教教别人怎么做人。眼看着无耻的人越无耻,还要抱怨是世界不好。
可笑。
你是什么样,世界就是什么样。无所作为一味纵容的沉默,便是恶的开始。那自以为是的伪善和宽容,其实就是在粉饰一种叫做“懦弱”的东西。
懦弱的人把这种沉默称为“成长”。成长就是变得无耻和同流合污。还有人以此为名,写过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声称:“我终于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不用变,这种人本来就是让人讨厌的人。懦弱和无所作为的沉默造就了TA,TA还要假装自己很无奈,非不肯承认自己是越活越没用。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刀也拿不起的人,不太可能成佛。
为自己发声都做不到的人,TA的沉默,绝对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