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文化不在中国,国人喜欢喝茶多一点,我年有时间或者是跟长辈在一起时,也愿意喝茶。
咖啡伴随了我很多年,从高中开始。那时候是速溶的雀巢,但是也解困,现在不行了。
シータとパズー(Part.1)
久石让
不行的原因是就跟有瘾的东西一样,随着时间的递增,量也就上去了,现在只喝黑咖了,喝不惯别的。习惯太难改了,我的牙医说我不能再喝咖啡了,但是我还是悄悄的喝,毕竟快乐更重要。每次要去见他时,我就控制前2天不喝咖啡,后来他看出来了也只得无奈的说少喝。
劝人是特别不容易的事,我都是诚恳的应答,好的。
跟姨妈见面,她家有个活泼开朗的小孩,小孩看我泡了一杯黑糊糊的东西,觉得以为又是跟她爸爸一样在喝可乐估计骗她,非要尝上一口。一口喝下去脸都绿了,因为确实太苦,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么苦的东西,大人愿意花钱买来喝,堪比药物。
从次,这个阔爱的小孩见我,就说那是我的药药。想来并无大碍,确实是我现在的药了,每天起床自然先来一杯咖啡。
第一杯即溶咖啡来自日本。这让我有些意外,因为咖啡的文化在我的印象里都是欧洲比较盛行,历史悠久且纯正,这点意大利人肯定无比赞同。美式跟意式紧随其后,然后后来者居上,现在广为人知的就是美式了。匆匆忙忙的上班族每天走进星巴克,带走一杯冰美式,冰美式就成了打工必备神器之一。
你很难想象人们愿意熬夜不早睡都要靠咖啡提神,其实早睡才是良药。
据某网站的数据显示,世界上喝illy 、星巴克、UCC的人比喝可口可乐的人还要多。虽然无法考究数据的真实性,但是不可否认很多人靠它帮助自己度过了很多个难熬的早上。
我喝咖啡的原因很简单,我需要一个点开启,或者是说提示我应该要集中注意力做事了。只要喝了咖啡,我就会按照时间计划去执行一天的任务,我也可以换成茶,但是时间不允许我早上起来再沏杯茶,所以咖啡省事些。
之前看有的杂志上就说喝咖啡的跟喝茶的文化不同,走不到一起。我就很纳闷,他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局的?还振振有词说咖啡跟茶的区别与不同,我只是觉得可能是我浅显了所以不懂他们讨论的其中道理,不过我觉得喝什么都无所谓,只要是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什么实际伤害的,自己想喝啥喝啥。
咖啡到底加不加奶加不加糖?我也不知道,我现在的口味是纯的才好,最好给我提纯的,早上来上一口,那便是一天好心情的开始。
我有时候去那种喝奶茶的地方,都是点他们的美式,因为点美式就是最保险的。不会错,喜欢喝。渐渐的,我身边熟悉的朋友给我点单也不会错,都是热美式或者冰美式。口味比较单一,我至今很少找到比黑咖更让人舒服的口感跟感觉。
有时间我愿意多学学喝茶,毕竟我不忙的时候还是更愿意喝喝红茶的。绿茶也不是不喜欢,只不过喝了好几种绿茶,觉得口感跟气味不如红茶适合我。
有时候在喝的方面口味单一我反倒觉得挺好的,没人乱会给我奇奇怪怪的喝的东西,我也不是不喝其他的咖啡,只是在我这里,咖啡只分为2类,一类是纯的,一类是加了别的东西的。
煮的黑咖是最好喝的,但是如果省去煮的这个时间那就是不管怎样,都请给我纯的。结果现在有人给我说我抗糖做得不错,我简直不敢相信原来自己喝黑咖是抗糖。
抗糖这个词语以前也没有经常听人说起,最近这个一两年经常有人提及,主要是女性,抗糖皮肤好…抗糖不长胖、抗糖……好像甜食没有一点用一样。其实,甜食才能给人幸福感跟甜蜜摇摆,至于皮肤跟长胖这个事,太复杂。皮肤主要还是基因决定的,长胖嘛,多半是因为人的审美标准不同。但是有很多人孜孜不倦的牺牲很多吃美食的机会来换取一些不确定会不会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