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乱伦禁忌的牢笼,
禁忌是乱伦的牢笼。
该论文是关于乱伦禁忌以及禁忌的独立思考,其中的一些理论纯属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及假设,之后还有待被考察和论证。我们将通过对生理、宗教、感情、道德伦理层面的梳理与思考,去凸显出社会在乱伦禁忌中所占有的主导地位以及所发挥的决定性的作用。该论文仅是为了研究乱伦禁忌与禁忌形成的原因以及过程,而不是为了打破这个禁忌。就算是为了打破这个禁忌,也并非打破这个禁忌本身,而是打破常年以来学术界对禁忌本身的研究与讨论的避讳以及过分谨慎。
以禁忌为中心轴的世界划分
以禁忌为基准,这个世界可被划分为两个世界,一个是禁忌以外的世界,另一个是禁忌中的世界。第一个世界里也同样包涵着许多的游戏规则与限制,然而禁忌却是一种更高阶的限制。作为一场社会的等价交易,违反某一条限制就需要承担某一种后果,这是违反限制天生自带的一种代价性质。而作为一个更高级的限制,禁忌的违反理应导致更为惨痛的代价。若是反过来从代价的角度去思考,那么有些人或许会通过理性的权衡认定自己的某一个违规行为会比不逾矩对他个人来说有更大的意义,那么所需要承担的代价可能就变得不足轻重了。而禁忌的代价通常是人们完全没有胆魄去触及或是挑战的。每一个禁忌都是先从一个普通的、原始的限制形象演变出来的,而正是因为其代价的惨痛程度才会使它被定义为一个禁忌,是一种绝对的禁令,有着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威性。我们无法确定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威性究竟来源于何处,是否只是一种代代相传的古老传说还是曾有过违反者悲剧性的案例作为告诫或是其他不可知的来源。而除非攻破禁忌,否则人们根本无从知晓禁忌中或禁忌背后可能的“世界”究竟会是什么样或是存在着什么。
以性为核心的乱伦禁忌
以及欲望的诱惑
乱伦禁忌的关键点在于性,因此我们可以以性作为一个中心轴,再将乱伦的定义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血缘关系或亲情关系的家庭设置,第二是性行为,第三是性行为对象以及对象与自己的亲属关系。因此,乱伦可被定义为一种与自己的亲属进行性行为的现象。
其次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性行为的对象以及自己与性行为对象的关系。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每个家庭中的角色又应该担负着什么具体的社会责任,完成什么社会功能,或是符合什么设想,服从于什么规范 (norms) ?每个角色又是被赋予了何种不可拒绝的特殊意义?
乱伦禁忌是否只是行为上的禁忌,还是同时也是思想上的禁忌?行为上的禁忌代表着绝对不能够出现任何实质的行动,但思想上还是有一定的自由度的。 而如有思想上的禁忌,那么最好是连想都不要想,如果实在是想到了,那也千万不能够让自己的家人,而且尤其是其他人,知道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念头。 但总体来说,思想上的禁忌是一件很难界定与把握的一个层面。由于行为通常先源于思考,行为上的禁忌理应源于思想上的禁忌,可如果只是纯粹的行为上的禁忌而思想却不羁,那么恐怕会形成某种程度不一的心理冲突。
但通常在提到并且了解了乱伦禁忌的意思之后,人都难免会去尝试想象,并将自己的亲人一一放入在这个设想当中,之后再对此产生某种特殊的心理反应,每个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一次经历。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因人而异,但我们可以抽取出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普遍心理反应,并且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第一种是排斥心理,而第二种则是一种诱惑心理。
详细地来说,第一种是恶心、厌恶、怪异的一种强烈的排斥心理,一种道德排斥感。这种心理可能是最普遍的,特别是在相对传统以及封建的社会当中。这种道德排斥感可能会转化为一种道德谴责,这种道德谴责可以是面向自己的(内疚与自省)或是面向其他人的(指责、批评、嘲讽)。而对于自己的道德谴责,其实是源于一种社会恐惧的心理:在一个社会团体起到互相监督作用的社会形态中,乱伦思考者深怕自己的想法在被其他人知道之时会遭到集体的谴责与排挤,这也将深陷于人们思想里的社会文化影响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而道德谴责从自身转向他人的这种心理活动背后的原理,其实是为了将自己的自责与内疚转移到他人的身上,通过过错的对象转移达到一种自我救赎,并且也以这种方式延续了之前的文化,起到了强化加深社会对于乱伦排斥的作用。这种心理的深层形成源于社会文化古老的灌输。
第二种可能产生的心理是一种诱惑心理,它源于禁忌意识的念头作为诱因导致了某种欲望的压制。从禁忌这个词本身的含义来分析,禁忌之下所隐藏的欲望,若是可见可知的欲望,那么必然是一种强制被压抑、禁止被释放出来的封闭欲望。借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被压制的欲望中所隐含的力比多(libido),终会通过另外一个有别于正常渠道的途径释放自身,并且欲望越是被压抑,其中所隐含的力比多就会越发浓烈,最后以一种更为奇异的途径被释放出来。而当你的家人不再是以一种亲人的形象出现在你的面前,而是以一种“禁忌”的象征或是符号呈现在你的面前时,此刻或许会有一种“去亲情化”的认知过程,使你也不必再坚守之前的那些亲情里的传统法则。这可能是一种认知混淆所导致的无意犯错而并非一种明知故犯。 但每一个禁忌都会面临着相同的本质上的质疑,就是禁忌本身是否就拥有某一种违反的诱惑力,因此违反禁忌者也不应承担所有的责任或是遭受太过沉重的后果?
禁忌自带的神秘感,以及背后可能的风险与危机,使得禁忌有了一种无法抵抗的、独特、鬼魅的诱惑力。 举一个经典的例子,当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偷吃禁果的时候,他们也深切地体会到了这种违反禁忌所带来的快感。而在违反乱伦禁忌的念头或是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一种对原罪式快感的追求,一种可被视作为极其龌蹉、变态的欲念。
于此同时,家人的日常关系其实也是很微妙的,比如说一个哥哥对自己的妹妹天生就带有某一种特殊的情感,而如果妹妹成天都在他的周围环境周旋不断,那么哥哥也难免会对妹妹产生更加深厚、多样化、丰富的依赖、习惯、与情感。 这一对兄妹会经常闯入对方的私密空间里(卧室)并且也会毫不避讳地有亲密的肢体接触(例如拥抱、勾肩搭背、捶背、等),而这正是更强烈的肉体接触的欲望由此诞生的基础。 因此,我们每天其实都面临着强烈而又无法避免的诱惑,但禁忌似乎就像一个隐形却又非常硬朗、无法攻破的盔甲一样, 被套在亲人的身上。日常地接触却有不违反禁忌,禁忌的背后究竟是有一股多大的力量正在推动着这种绝对的服从与守规?所以禁忌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社会文化传统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强大到足以让我们能够抗拒这些诱惑,坚守禁欲,不去满足一个我们一直都很想去满足的原始欲望? 这种拥有扎实的历史根基的社会文化传统,以及长期累积下来禁忌传承,造成了一种无法量化却又不能被忽视的心理压力。
此外,当你越是反抗某种诱惑,它越是会浮出水面,当你在反抗它的时候,就代表有一种服从的可能性,而你越是反抗就代表着服从的可能性越发强烈。而当你不再去与它反抗时,那种服从的可能性便又更加有胜算了。只有当你真正彻底地放下对它的反抗时,你才有消除诱惑的可能,可这几乎是一种不可能快速达到的境界。
悲剧无非也就是当自己的一些想法、理念与社会形成了极大的冲突,并且双方都不愿意退让,因此使得某个行为或现象有了悲剧的特质。 因此,我们会意识到在某些人身上的一种悲剧性的克制,对于自己心里深处的矛盾和冲突的一种克制,然而这种克制本就是一种没有结果的、荒诞的徒劳。
乱伦禁忌的生理辩护
我们一定要严谨地区分开乱伦在生理层面上的两个部分:生理过程与生理结果。排除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我们拥有自然的生理能力以及权利去选择与任何人进行性行为。因此,与自己的亲人发生性行本身并不是一件反自然的事情,没有任何从自然生理的角度无法进行的性活动。例如,假设把一对父女放在一起,将他们的双眼蒙上,不告知他们对方是谁,并且在他们自愿的前提下让他们进行性行为。这会是一件非常自然、通顺、毫无障碍的一个过程。 只有乱伦之后的生理结果,也就是带有残疾的后代的诞生,才能够界定并且鉴定乱伦的性质。
换言之,生物或生理学只是运用了一种学科学的方法将一些看似道德匮乏的现象合理化的过程。包括过去与现在可能有大量的学术报告或是文章通过生理的解释去强调乱伦后果的严重性,但这种刻意的结果主义或是后置的论证方法,其实是在回避问题的根本。因此使得这种亲戚之间的性行为被定义为乱伦,以及使得乱伦被禁忌化的并非自然生理原因,而是因为长期以来受到了社会文化的影响。
另外,若是想要避免承担乱伦的生理后果,乱伦者也可以选择使用适当的保护措施甚至是堕胎的行为。而这种及其缺乏人道主义的残忍行为其实也是暗中受到了社会压力的迫使,而并非完全自愿的。 另外,假设另一个极端,从那个乱伦行为中所诞生出来的孩子之后究竟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父母”,如何称呼他们,以及如何面对社会对于他的生理后果以及血脉混乱的来历的质问? 社会恶意的眼神以及回应将会对他的人生造成致命的伤害与心理阴影,甚至剥夺他正常生活的权利。
宗教作为乱伦禁忌的历史根基与缩影
性本身在宗教当中就有一种非常负面的象征。通常,对于信仰者来说,性行为只是一个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与天职的一个渠道。在进行性行为的过程当中,信徒也不应该感受太过强烈的快感或是不懂得节制,而是应该把它纯粹地当作一个达到某个具体的目的的渠道而已。而顺着这个逻辑,同性恋与乱伦这种不可能有健康繁衍结果的现象绝对会被强烈斥责是对于上帝的安排的一种不尊重以及背叛,是一种会受到极大惩罚的行为。 然而,随着性解放时代的来临,宗教的禁欲束缚也变得没有之前那么显著了,因此宗教或许只能作为乱伦禁忌的一种历史根基与缩影,而并非拥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惨和在乱伦禁忌中的爱情、情感与性
另外,其实乱伦禁忌也不是完全没有任何缝隙可言。偶尔人们也会用一种比较轻松的玩笑的方式去间接地触碰到这个禁忌,包括有时也会带有一丝挑战这个禁忌的意味。例如,每个女孩在小的时候或许都曾经表达过将来想要嫁给自己的父亲或类似的愿望。然而当大部分的家长听到这句耳熟能详的胡话时,只会一笑而过。而这种玩笑形式的回避,绝对不代表父母是认可这样的行为的,相反,这种风轻云淡的回应可能恰好是为了保持禁忌的权威性,与它继续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而表现出来的。但如果是在一个传统以及家教比较严格的家庭当中,孩子可能会遭到父母激烈的驳斥以及纠正教育。
此外,另外一个可能的情景是,在童年时期,母亲会帮自己的儿子洗澡,看见孩子完全裸体的模样。然而,到了某一个特定的年龄,当孩子的身体慢慢地开始发育时,这种异性之间的肢体举动以及频率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少,会开始有一些心理上的顾及与限制或是被界定在某一种“安全的范围”之内。 特别是当孩子成年,拥有了健全的性意识和性认知之后,仿佛他们的裸体只能够展现在他们所爱或者想要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对象面前,而这个身体的象征也使得禁忌有了一种符号化的表现形式。 总的来说,禁忌在一个人的成长的过程当中似乎是会发生变化的,也就是说它的严谨性是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甚至是可以被调整的。因此,在儿童时期,这方面的禁忌性并没有那么强烈,而成年之后却反向而驰,或许是因为某一种意向性的产生,使得肢体接触与性行为参杂了一些复杂的感情与道德的因素 。
“异性相惜”规律背后
所隐藏的乱伦诱因
在文化传承中,我们也会经常听到类似于“儿子会更像母亲,女儿会更像父亲,母子关系和父女关系是家庭中最亲密的两种关系”的言论。无论这是否只是纯粹的生理原因,亲情中似乎包涵了某一种“异性相惜”的规律,而这本应该只是存在于爱情或情欲当中的一种自然规律。如何解释如此亲密的亲情关系中也会隐含着这种诡异的规律?
俄狄浦斯情结或“恋父情结”
与社会角色的奠定
弑父这个举动绝非一个常规的举动,而是一个极为异常的举动,因此也是非常值得去深入研究的。 儿子的初始目的是与自己的母亲结婚,而并非谋杀自己的父亲。弑父只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的一个途径而已。然而,为什么儿子选择了这个特殊的途径,或者说似乎必须通过这个具体的途径才能够得到自己的母亲呢?为什么对于他母亲的“所有权”,他与父亲无法共享呢?这源于一种社会对人群的分类,而家庭是一个普遍的社会单元,并被细分至家里的每一个人所扮演的具体角色、所担负的责任、以及与其他家人独特的关系。 因此,俄狄浦斯的父亲已经扮演了这么一个父亲的角色,而在家庭伦理关系当中,唯有父亲的角色才能与母亲的角色结合生子。相反,儿子的角色当中并没有类似的相关条例。因此,俄狄浦斯必须通过弑父才能够取代父亲的位置,他只能通过取代父亲的角色去迎娶自己的母亲,而并不能以原有的儿子的身份去迎娶自己的母亲。
举另外一个例子,一直以来都有“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这么一个传说流传在不同的文化当中, 而在乱伦禁忌的逻辑中,基于他们各自的社会家庭角色,父亲与女儿是不可能拥有情人的关系的。因此这个逻辑错误似乎也被“前世”这个时间概念巧妙地淡化了。
而延续着之前那个兄妹的例子,我们还需区分出短暂的性冲动以及参杂着情感因素的长期性欲望。如果说在这一对兄妹日常相处的过程当中,两人之间真的产生了超越了亲情的爱情,并且两个人希望能够以恋人的形式在一起,哪有该怎么去处理呢?这样的关系是绝对不可能被父母或是社会准许和祝福的。到了特定的人生阶段,这一对兄妹必须各自负起社会所分配给他们的责任,完成一个社会角色的使命,并且为了不辜负社会的期望而违心地去寻找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结婚生子。 同时,在比较有建设性的情况下,这也可能是激发出一场激烈的宣战以及革命的突破点。
社会作为乱伦禁忌背后
主要的幕后操纵者
禁忌的根本是不可违反的,而在更表层的意义上,禁忌也是不可言说的。例如,当一个家庭中出现了乱伦的现象时,两位乱伦者首先会共同一起保守这个秘密。而就算有一天被其他的家人知道了,这个可耻的秘密也会被戛然而止于家庭的范围里,是绝对不会被有意地泄露或扩散出去,传到别人的耳中的。因此,乱伦的现象就会被默默地扼杀在家庭这个狭小的社会单元中。相比同性恋的现象,当越来越多的案例与公开频繁出现时,这个现象就逐渐地从“不正常”被正常化了。而回到这个词语的根本定义上,其实“非正常”(abnormal)的客观的定义仅是偏离于“正常”规范的一种状态。然而长久以来的文化传统难免将这么一种状态对立于大多数“正常”的常态,并且基于这种对立而赋予它负面的道德评判。 因此这种禁忌的保密性质,甚至是神秘化,会导致某一种公共的错觉以及认知混淆:如果这种行为禁忌性很强,一直都不被公开的话,人们就会不禁认为这种现象不存在或是很罕见,但实质上,这并不代表它就是不存在的。这么古老的一个禁忌到现在还仍然未被打破,而只是局部被打破,偶尔出现一两个个例。从过去直到现在,有关的媒体报道一直数量非常稀少,而当出现相关的报道时,报到的方式总会带有某种可预测的道德偏见,凸显出道德败坏的一面,并以及其恶俗的言论和字眼去夸张地强调类似事件的恶劣性质。 所以我们无法想象乱伦关系有一天可能以一种非常平和的语言被揭露出来,或是以一种新型的爱情模式被推崇出来,否则这将会造成激烈的社会舆论以及引起公愤。 所以这种报道的方式,其实是媒体作为一个具有巨大社会影响力以及扩散能力的中介,继续保持这样的社会禁忌文化的一种途径。 因此当很多人阅读此类报道时,他们内心的恐惧以及社会服从性(social conformity 社会从众性)只会被不断地加强、巩固,使得这个乱伦现象继续禁忌化,最终自封成谜。 媒体的作用力会形成某一种怪圈,当然“怪圈”这个概念也只是基于你认为这个禁忌有被打破的价值的基础上才被引用的,否则也并非绝对的“怪圈”,而只是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没有那么正大光明的方式而已。
如果在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单元中出现乱伦的现象,那么这必定会导致家庭秩序的混乱,每个人将会丧失自己原本社会已经既定好了的家庭角色以及责任。而由于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的最庞大的单元,那么以此类推,这样的乱伦现象也必定会导致社会秩序(social order)与道德秩序的破坏以及混乱。 因此,为了避免社会混乱(social disorder)以及为了维护社会稳定(social stability),维持道德上的秩序以及加强对民众的监控与控制是一个必须的保障。
禁忌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对于禁忌打破的代价以及后果的一种很深的恐惧,其中包括各种可能的代价的形式。而作为一名社会人,最强有力的代价莫过于引起社会的公愤以及排挤,遭到隔绝性的孤立。由于社会的压力,禁忌被赋予了一种极强的保密性,绝对不能对外公开,并且必须被扣留在家庭的范围内。最终,这种社会文化传统以一种代代相传的形式,形成了并且维持了禁忌。这其实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以及经典的社会运作的方式,乱伦的禁忌通过社会化 (socialization = the integration of the norms and values of a society) 而无限进行加密 。而对于社会化的定义,那所谓的“同化”(integration) 并非一种自愿的同化,而更多是一种潜移默化,甚至是被迫的思想灌输以及服从。 而规范“norms”是形容词“normal”的词根,并且也赋予了“正常”的对立面,“非正常”(abnormal),一个相对的意义。
结语
我们会发现在这样的社会文化的体系以及结构当中,似乎能够看到一种环环相扣的压力的传递以及延续。首先是从内到外,为了满足父母与社会的期望而遵守着禁忌的规则的社会人。而另外一方面则是社会将道德文化压力从外到内植入到每个社会人的价值体系当中,并且将它深埋其中。 因此这一种双向的禁忌延续与加深的体制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形成了一种自动的循环模式,自成体系,而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社会现象,因为它似乎已经长期被默许以及牢固到无法被攻破了。或许禁忌之所以被称之为禁忌就是因为它经过了长年的考验而依旧无法被攻破,有一种终极的不可攻破性。
相对于同性恋来说,对于乱伦禁忌的攻破似乎没有太多的进展。我个人可能会保持一个比较悲观的心态,特别是在这种社会压力循环的模式之下,我确实找不到任何可能有实际结果的,有一丝建设性或是决定性的突破点。或许这是因为我们对打破乱伦禁忌的价值与利益不是那么地确定,或者隐隐约约地估测它的价值不可能高于它背后可能的风险(社会秩序的混乱)。该论文只是为了研究乱伦禁忌以及禁忌形成的原因以及过程,而不是为了亲手打破这个禁忌的。就算要打破这个禁忌,也不是打破这个禁忌本身,而是打破我们对禁忌本身的研究以及讨论的避讳。 而打破禁忌的革命工作应该是交由其他有心人来完成的。
社会是乱伦禁忌的牢笼,
禁忌是乱伦的牢笼。
延伸思考题
一件令我们感到非常惊奇并且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同性恋与乱伦截然不同的发展以及社会接受度。 同性恋在最初也是以一种禁忌的形式封闭自身的,同样带有很强烈的禁忌性。然而随着一个个同性恋案例不断地出现以及被公开,如今同性恋作为一个正在“正常化”的感情关系,成为了一种合法的关系,也逐渐地落实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婚姻法律规条当中。而乱伦经历了那么多年的考究之后,依旧无法摆脱禁忌的牢笼。因此,我们所应该探索的是同性恋与乱伦作为两种在社会看来都是“非正常”的关系,究竟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导致这样不同的人生?社会无法接受乱伦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国外社会学学说》期中论文
2017.12.01
遗珠与惜才之情
以及玫瑰下的惨不忍睹
分数已出!本学期最高分!收获满满 炒鸡开心!孙老师特别棒!🤗
2018.01.16 迟来的生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