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非修成,复归而得
——苏树华
没有我的灵明,便没有我的天。没有我的灵明,便没有我的地。没有我的灵明,便没有我的鬼神吉凶。没有我的灵明,便没有我的一切事相。这一点灵明,便是我的天地万物的根。觉悟了这一点灵明,契合这一点灵明,即是回归了本源的人,即是圣贤。昧却了这一点灵明,背舍了这一点灵明,即是背觉合尘的人,即是凡夫。禅宗惠能大师云:“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这一点灵明,即是诸人本有的天理。这一点灵明,即是诸人本有的良知。既然是本有的,向外求什么?若向外求,则同骑牛觅牛。佛经有云“以头觅头”的比喻。
佛告富楼那:“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
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释迦牟尼佛告诉富楼那,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像演若达多的狂性,他自造妄想,自己又去追逐自己的妄想,就象一个人,他自己弄出个声音,自己又去追逐这个声音,以妄逐妄,无有了期。其实,演若达多发狂的时候,他到外面去找自己的头的时候,他的头也是没有丢失的。即使他找到了自己的头,那也不是从外面找来的,而是从自己这里发现的。我们寻找天理,或曰寻找良知,或曰寻找佛陀,或曰寻找净土,也是以头找头,也是骑牛觅牛,若向外求,那是永远也找不到的。佛教的修行,也是这样,故云回归自性,或曰往生净土,而不是从外面找一个佛来,也不是从外面找一个净土来,更不是将自己搬迁到他方净土去。所谓的往生,那是根本不往的,若有往来,则非往生。佛教告诉人们,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既然实不去,哪里更有往?既然没有往,向外跑什么?
学儒学佛,也是如此,不是从外面找来一个圣人,不是从外面找来一个天理,不是从外面找来一个佛人,不是从外面找来一个世尊,而是从自己的当下找回这个“本真的自己”。这个“本真的自己”,是真圣贤。这个“本真的自己”,是真佛祖。所以,释迦佛说:“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