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翻转的结局。但,有一幕幕的回忆,有一丝丝的怀念,有一阵阵或伤感或甜美的情绪。从八零那个年代走过,我们都会有一个属于那个年代的故事!
那时于童家的电视才买一年多,十四寸黑白的。
记得在家里没有买电视的时候,他总是去大爷儿(于童爸爸的哥哥)家去看电视。大爷儿家是屯子里为数不多的有钱户,也是当时为数不多能买得起电视的人家。在大爷家刚买来电视的时候,每到晚上,屯子里的好多人都跑到大爷家去看电视,家里就像一个小电影院一样,能坐上二十多个人,把个小屋子挤得满满当当的。有的人来晚了,怕没地坐了还自己带个小板凳来。每天晚上看完电视,大爷儿家屋里都是烟气腾腾、满地狼籍的,家里的瓜子呀,热水呀没的特别快。大娘本身就是一个小气的人,一看这个情况,就很不乐意,没几天的工夫就不干了,就和大爷儿说再有人来看电视就赶出去,不让看。可大爷是个实在人,又不好意思赶人,大娘就和大爷儿生气。
终于有一天,大娘想出来了一招。一到晚上,她就把电视的电源拔下来,谁也不要看了。来人了就说电视坏了不能看了,有识趣的,知道是什么意思,便知趣的走了。可也有那不识趣的,非要把电源插上看看坏没坏。大娘就把这个不识趣的拦住,说不能碰,说坏了就是坏了,又不是你家东西,你要是再给碰坏了,你给赔呀。这个就笑说瞅大嫂这个抠门劲儿的。大娘说你不抠门多买几台分给大家看不就完了。结果这人也就只能笑着走了。这么一来二去的,大爷儿家的看电视的人就少了,于童虽然是个亲侄子,但做大娘也没给太多的好脸子,弄得于童也不爱去了。
可于童总想着电视,后来在于童的“催促”下,爸爸一狠心,就也买了一台电视。电视刚买回来的时候,于童成天不离开电视,什么节目都看,只要电视亮着他就高兴。而现在没有好节目是不看了,而春节联欢晚会还是有足够吸引力的。于童常说那时的春节联欢晚会别看电视里的人土里土气的,而且只有俩色,但总比现在的好看。而且那时看电视时,化上一盘冻秋梨,吃点儿瓜子,含几块水果糖,那才叫美呢,才是过年的滋味呢。每年一到这个时候,主持人在电视里祝福大家新年好,于童的心里总有种奇奇怪怪的愉悦感,但他自己又说不出来是一种什么感觉,反正是什么舒畅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
当电视里主持人让大家静静的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于童家里已经吃完了年夜饭。本来爸爸要把那挂带色的鞭炮在饭前放了,可于童不让,他说十二点放,一定要十二点放。在于童心中,这样好的东西一定要用在节股眼儿上才行,而且让爸爸感到意外的是今天不只是妈妈,就连于影也是在护于童。爸爸一看今天自己是少数力量,便也拧不过于童了,就只放了一挂小鞭。
可吃饺子的时候,于童却又挨爸爸骂了。饺子出锅的时候,于童没有像往常那样着急着去吃,而是在里面不断地搜索,可是他发现自己错了,饺子没煮熟的时候是一个样,熟了的时候又是一个样,包饺子时,他那个印象最深的饺子没有办法找到了,让他好不丧气。于是,在吃饺子的时候,他就一路地狂吃,最后撑得都顶脖了,可还是不罢休,就是为了把那个铜字儿吃出来,可是就是吃不出来。
妈妈护着儿子,还特意挑了几个像有铜字儿的饺子给了儿子,但吃了也没有。这时爸爸看不下去了,就骂他,说吃饱了就滚,大过年别再撑死了。妈妈就和爸爸生气说大过年的说点吉利的不行啊。于童一看爸爸妈妈都生气了,就不敢再吃了。可他刚一放下筷子,于影就说什么东西这么硌牙,往出一吐,铜字儿邦地一下掉在了桌。妈妈一下就笑了,说这叫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一看姐姐就比弟弟有福气。说实话,于童看着姐姐把铜字儿吃出来已经很不是心思,一听妈妈又这样说,就更不是心思了,就一撅嘴,有点眼泪汪汪了,可是大过年的还是强迫自己忍住了,把筷子往桌上一扔,转过头去看电视了。妈妈知道儿子的心思,就和爸爸和于影使了个眼神,意思是说大家都别逗于童了。
电视里的钟声刚敲了一响,于童就拽着爸爸出去放鞭炮了,而且他把姐姐和妈妈也推了出去,让她们也看看。
爸爸把那挂鞭炮挂在高杆上,用香烟把念儿点着,念挺长,火花“嗤嗤”上窜。随着鞭炮“噼里啪啦”炸响,那五颜六色的火光在夜色中闪舞,于童就看傻了,他想:要是那帮小伙伴在这,一定会羡慕死的。
爸爸、妈妈和姐姐也看呆了,驻立着一动不动,只有爸爸那夹在手指间光亮的香烟在五颜六色的爆炸声中蹿着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