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一向是三国当中存在感最弱的那个,相比耳熟能详的蜀国五虎上将,曹魏的五子良将,东吴并没有什么排出名次的名将组合;蜀国有卧龙凤雏,魏国有五大谋臣,东吴也只有早死的几个大都督,其他人好像都没有什么名声。
但是有趣的是,三国有三次决定性大战,左右了整个天下的局势,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官渡是曹操和袁绍决定北方称霸的战役,而后两个战役的对战双方分别是曹操对孙权,刘备对孙权,也就是三国互相真正的对垒,而获胜的都是平时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吴国。
吴国的政体也是三国中最有意思的一个,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孙家父子
东吴虽然是由孙家为首,但是中间经历的波折实在是太过戏剧性。
第一代崛起的孙坚,原来只是一个流氓一般的平民,后来因为平定了周边的海贼,被逐渐提拔到行伍之中,最终做到了长沙太守,典型的白手起家。
当时孙坚的顶头上司是寿春霸主袁术,渤海太守袁绍的弟弟,势力强盛。爆发了董卓之乱后,孙坚作为袁术的前锋部队,突击董卓军一路凯歌。
和三国演义中的描述不同,孙坚作战十分勇猛,并且是凭借一己之力击破了虎牢关,打败了华雄,并没有关二爷温酒斩华雄的事。
在董卓火烧洛阳退往长安之后,联盟军只有曹操和孙坚追击董卓,曹操用兵不利中了埋伏差点身死,但是孙坚一路高歌猛进,冲进了洛阳,不仅拿到了首功,而且缴获了传国玉玺,也就是后来要了他命的东西。
经过一路的埋追堵截,孙坚终于没有躲过被袁术授意拦截的刘表,在过江的时候中了江夏太守黄祖的埋伏,身亡。
继承了残兵败将和传国玉玺的孙坚长子孙策,虽然知道都是袁术为了得到传国玉玺而做的幕后黑手,但是只能忍辱负重,投靠老上司,并且上贡了玉玺,求换得三千兵马。
孙策的目的只有一个,带兵回到江东,完成父亲孙坚没有完成的事业,把整个江东都划入孙家的势力范围。在获得了江北豪族周瑜、鲁肃的支持后,孙策杀回了江东,一路凯歌百战百胜,被世人称为“江东小霸王”。
正名顺言
孙策使用强大的武力征服了江东的土地,但是江东的人民可不是这么容易降服的,各地的民心不稳,而且孙家作为外来的土豪,非常不受本地人待见,就连父亲孙坚当初求婚吴国太的时候,都被拒绝了好几次,只因为不被当地豪族承认。
孙策也没有逃过这个问题,虽然家室问题已经由乔老爷子解决了,但是如何让自己也能名正言顺的管理江东呢?这就引出了未来东吴政体的问题。
孙策比不得曹操,可以奉天子以令不臣,绝对的汉家正统;也比不得刘备皇叔的头衔,汉室宗亲一呼百应。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江北逃难的专精儒家经典的小世族们迎到江东来,来充实一下孙家集团的名声。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二张了,张昭也在后面作为东吴文臣之首,辅佐孙家直到去世,可惜另一个张纮在孙权时期早早去世,并没有撑到最后。
另外加上吴地本地的豪族阶级,孙策的集团逐渐的被各大豪族人士充满了,在孙权继位后更是有过之无不及。
孙策因为被暗杀,而且没有能够稍微年岁大一点的子嗣可以接管江东,由弟弟孙权成为继任者,东吴集团的首领正式改为孙权一脉。而孙策时期东征西讨的战友将领们也都逐渐老去,慢慢的整个东吴军权,政权,全部被江东豪族把持了,孙权的位置很是尴尬。
四任都督
东吴在孙权当政期间,有一个非常敏感的官职——大都督。大都督在战时具有完全的指挥权,可以调动所有东吴兵马而不受孙权直接管辖。
四任大都督之后,该官职被取消。而这四位大都督,无一不是人中之杰,可惜演义出场篇幅太小,而且一般是作为反面角色出场,所以名声不大。
周瑜、鲁肃,作为跟着孙策起家的江北豪族,为东吴政权做了巨大的贡献。周瑜赤壁一战名震天下,鲁肃单刀赴会要回半个荆州,一文一武都是顶梁柱级别的。
吕蒙出身于底层,得到孙策赏识,后来熟读兵书终成大器,白衣渡江击败关羽夺取荆州,可惜没过多久又因病去世。
陆逊更是火烧连营,夷陵一战的主角,大破昭烈帝刘备,青年才俊。而后又有石亭一战大败魏国大司马曹休,面对蜀国魏国最强军力,都能不落下风甚至逆转胜利,吴国后期第一人实至名归。
但是除了吕蒙之外,剩下三个都是豪族出身,尤其是陆逊,更是江东四大家族的成员,顶峰期也算是权倾朝野,这就使得孙权十分的尴尬。
在电视剧《新三国》中,这一点表现得很有意思。剧中的孙权对每一任大都督都是怀有极强的警惕之心,但是又不得不依仗他们对抗外敌。
而现实中我们判断这种可能性很高。
有趣的吴国动员制
吴国虽然说很明确谁是老大,但是这个名义上的老大到底有多少权力?实质上除了政权,军权是很少的。
东吴的豪族,不仅身居要职,而且每家都有着成千的族人,大型的家产,他们构成了吴国最强的势力。而每次动员打仗时,很多豪族都是自带兵马钱粮出阵的,这使得他们的军中威望极高,而且孙家很难轻易去动他们。
东吴的军权也一般都掌握在这些豪族手里,比如步骘,陆逊,朱然,全琮,都是当地的豪族首领,而外来的名士在东吴扎根之后也有重大的影响比如诸葛瑾和诸葛恪。
正因如此,在赤壁之战刚发生的时候,孙权问是该投降还是该抵抗,张昭为首的名士们一股脑的说投降。后来鲁肃说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些豪族本身在江东就已经有极强的根基,曹操来了为了稳定人心,这些豪族依旧还是会保持原样,只有带头大哥孙权会遭殃。
可想而知,孙权因为这些个豪族到底受了多少气。而在自己年岁已大之时,才会利用党争之名除去陆逊为首的豪族,为继承人铺路。可惜了陆伯言惊世之才,也难逃政治迫害。
反观这四任大都督,都没有活得很久,其中的玄妙不得而知,历史之有趣莫过于此吧。
正金字塔形政体
吴国和蜀国的政体形状正好是相反的。吴国是上面尖端的权力小,下属的权力更宽泛而且更大,一旦失去了底部的支持,整个政局就会倒塌。
孙权作为顶端如坐针毡,在面对豪族集团的权力攫取时基本没有还手之力,只能听之任之。尤其在战时更看出孙权基本无法有效的调动全军,基本都是各自为战。并不是因为孙权统帅无能,实在是环境所迫。
而当孙权晚年除去大部分豪族之后,继任者孙亮便开始了荒淫无度,更是联合孙家元老诛杀了唯一还能独当一面的诸葛恪。在那之后吴国已经基本没有任何的主动出击能力了,一旦长江天险被突破,只剩亡国一途。
三国之所以为三国,不仅因为三国首领的姓氏不同,更在于三国的政体也完全不同。
魏国重平衡,蜀国重集权,吴国重放权。
三种文化,三种势力,三种利益集团,此方为三国。
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