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商学院】“在春天,种下一棵树”写文打卡活动
赵茜心里盘算着与癌同行的日子,与其无聊度过,不如做个记录吧。将来老了可以看看,当做回忆录。
开始计划记录“自己与癌同行的日子”时,赵茜挺有兴趣。但是她写着写着,记着记着,忽然兴味索然: 为啥要记录呢?写这些有啥意义?自己将来会翻看么?……虽然她也回答不了这几个问题,本着有始有终的习惯,还是继续吧。
所有的化疗副作用在赵茜身上几乎都没有逃过,还有一项,她其实心存侥幸,以为可以借助营养品的力量与之抗衡,结果在副作用的战车下,秒成渣渣。
影视剧里呈现的癌症病人,都会经历脱发至光头。化疗后十二天的早晨,洗漱梳头,看着地上的头发数量,赵茜知道自己终未幸免。所有的侥幸心理,都抵不住事实的无情呈现。
关于脱发,赵茜一直在观察。每天都是正常的数量,属于那种自然的新陈代谢脱落。24号早晨的脱发数量,赵茜看着很无语。
到了25号和26号的脱发量,赵茜第一想法是全扯掉算了,这样的脱落,好麻烦。哈哈哈……来个痛快的,一下子掉完算啦!
每天的脱发,赵茜都拍照做记录。26号的脱发量,她已经懒得拍了。她感觉头发不是长在头皮上的,更像是扎根在浮土上的草,轻轻一抓就出土了。赵茜的头发随便一摸,就是十几到几十根。
赵茜知道,终有一天,她也会跟影视剧里罹患癌症的人一样,变成光头。唉......在劫难逃!
经雯姐帮忙,在三甲医院方舟肿瘤中心挂了甲乳外科专家陈教授的号。
25号下午,赵茜跟陈教授做了病情的交流和沟通,第二个疗程的化疗住院就不去楚河中西结合医院了,改在方舟肿瘤中心做后续的治疗。治疗方案没有太大变化,化疗药物的量可能需要调整。
关于赵茜的治疗方案,先化疗后手术,专家也给了说法。因为乳房小,刀口长,原有的皮肤缝合后因为张力可能引起坏死,所以,需要化疗先将肿瘤变小、将皮肤变软,这样刀口就可以短一些,有助于缝合。
这样一说,赵茜忽然明白了头发脱落的原理。头皮属于皮肤组织,头皮变软,毛囊就失去了弹性,无法约束住头发,头发自然无法附着在头皮上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再看看垃圾篓里的头发,赵茜对化疗的抵触情绪似乎减轻了一些。
跟雯姐和另一位老友说了脱发的事情,老友安慰我说她头上的发量也够呛,哈哈哈……雯姐说送赵茜一个顶级假发。赵茜说:“好吧,我准备好迎接光头的日子。”
除了大量脱发,喉咙基本上好了,舌头根部还有些溃疡,咀嚼和吞咽还有些不畅。肛周痒的症状在减轻,排便依然颜色很深(近乎黑色)。
26号上午,到楚河中西结合医院拿出院小结,同时,把埋针的地方换一下敷贴。上周因为皮肤起疹子很痒,把保护膜换成了敷贴,敷贴附着力较弱(护士说只能保持48小时),赵茜竟然保持了6天才换,也是很会用了啊。
距离下一次住院还有一周,中间再换两次敷贴就可以了。
赵茜咨询了保险公司,可以正式申请重疾理赔了。上传了门诊病例、所有的检查检测报告、出院小结、银行卡,等待调查和审核,直到理赔金发放。
第一针化疗后的第19天,恶心、呕吐、四肢酸痛、胀气、皮肤起红点、拉稀、便秘、脱发,这些副作用全都过了一遍。特别是脱发,真是折磨人啊!
从24号到26号,脱发量逐步加大。关于洗不洗头,赵茜纠结了两天: 周六想洗,担心一洗后,头发大量脱落,吓到儿子,于是想忍到周日晚上,儿子去住校了再洗。
周日早晨,实在忍不了,还是要洗头。结果悲催了。洗头就要揉搓起泡,好嘛!头发全都缠我手上了,手离开头时,一坨头发就在手上了。赵茜一看手,黑乎乎的,全是头发!啊……
虽然在意料之中,看到实际的样子,还是好惊悚。唉,选择了开始,就要洗完。洗完后,赵茜一照镜子,几乎就是女版的火云邪神。镜子里的她看着很搞笑,可是,她却一点也笑不出来。
把盆子里所有的头发捞出来收拾干净,避免堵塞下水道;用毛巾把头包起来,避免老公和儿子视觉冲击太大。
前几天下单买了一顶渔夫帽,帽子一到就去把头发剃了。祈祷下单的帽子能够准时到达。
出了卫生间,赵茜赶紧看手机上的物流信息,显示达到时间正是自己剃头的那天。
赵茜就跟黎志强商量,晚上把儿子送到学校后,回来就把头发剃了。
整天都用毛巾包着头,怕湿头发捂着不好,又换了条干毛巾重新包头。取下头上的那条毛巾,上面覆盖了满满的头发。把毛巾摊在腿上,静下心,一根根的捡下来丢到垃圾桶里。
捡头发的过程,就跟做手工一样,挺能静心。这个手工活儿,一天里赵茜干了三次,一边感受无聊,一边仔细捡拾。
傍晚,赵茜和黎志强开车把儿子送去学校,回来路上顺便给客户送了一份保单(还有她的体检报告)。客户老公看赵茜晚上戴着帽子,有点奇怪,问她怎么了?赵茜也不扭捏,说得了癌症。客户老公吓一跳,楞住了,不知道说什么。
赵茜笑了,说: “不要紧,早期,好治。”然后告辞上了车。
黎志强把车停到小区外面的道路边上,俩人散步到了老区那边的理发店。这家理发店是家老店,夫妻店。儿子从小一直在这里理发,老板理发比较实惠。
很幸运,理发店里没有其他人,只有夫妻二人。进了店,赵茜摘下帽子,说把头发剃了。老板没有多问,赵茜自己啰嗦了一句:“化疗脱发厉害,所以索性剃了。头皮因为化疗副作用,有点软,剃的时候慢一点,估计不太好剃。”
老板嗯了一声,老板娘没有吭声。赵茜问老板,给化疗病人剃过头么?他说,剃过。
剃头确实不太好弄,老板操作了好半天。全部剃完后,老板说,头皮坑坑洼洼的,有的地方毛囊软了,有的地方还是正常的,所以不太好剃。
黎志强看了看赵茜的头上有的地方白(没头发碴子),有的地方黑(又头发碴子),就问能不能刮干净点?老板说不能刮。赵茜问,刮是不是会伤到头皮?老板说是的。
“好吧,就这样!”赵茜只能顶着这样斑驳的头。虽然轻松许多,却也感觉怪怪的。眉毛也掉了很多,看着就像脖子上放了一个剥了壳的鸡蛋一样,怪异而别扭。
镜子里的那个人,赵茜觉得好陌生,好陌生。
回到家,赵茜问黎志强看自己啥感觉?黎志强说想起了尼姑,赵茜说她想到唐僧,只是自己没有唐僧好看,哈哈哈……
然后,赵茜自己写了一首打油诗:
《无题》
化疗脱发添烦恼,枕上青丝天天找。
与其等它落慢慢,不如剃刀除杂草。
镜中那人头光光,这是谁家男儿郎。
既无漂亮女尼容,也无俊俏唐僧貌。
顶着一颗清水蛋,有事无事独乐嘲。
与病友互相探讨和学习
赵茜纠结了好几天,要不要跟一位客户联系见面。客户在前一年被确诊罹患了乳癌。人和人,如果没有相同的经历,是无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的。
赵茜为啥要跟她见面聊呢?因为去年为客户申请理赔时,跟客户聊过天。那时还健康的赵茜,除了认真为客户做好理赔工作,其他的,她不知道也无法做什么来支持到客户。
当然,赵茜更多的是怕自己言语不当,冒犯到客户。现在的赵茜,跟客户罹患同样的疾病,算是同类人了,俩人之间的距离瞬间就拉近许多。
从赵茜确诊第一天,她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位客户。赵茜却为难如何开口说自己的病。怎么说?啥时候说?
纠结了很久,赵茜终于在微信上给客户发了一张自己的穿刺检查报告,如实告诉客户自己确诊的疾病,并发出关于疾病相关话题的探讨邀请。客户爽快地答应了,约着第二天在公园边散步边聊天。
次日,俩人各自在家中吃完早餐,就在楚河公园会合了。
客户问了赵茜发现疾病的过程,诊疗疾病的过程,然后,她也很详细地说了她自己的整个治疗过程,包括各种副作用在身上的反应。讲得很详细,跟去年的讲述相比较,她这次的表达更加细致和坦诚。
赵茜想那是因为去年是代理人和客户的关系,而现在,俩人是病友,是同类人,也是的感同身受的人。这种感情,很微妙,很难用文字言说。
大概是彼此经历的痛苦一样,说出来的话,互相能真切地感受到,并深深地共情到对方。就是你懂我的痛,我懂你的苦。
客户已经治疗了一年多的时间,而赵茜还不到一个月。俩人的乳癌分型不同,采用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有区别。客户云淡风轻地讲述那些身体难受的经历,还有医生的失误。
如果赵茜是健康的,她其实是无法做个很好的倾听者。而现在的赵茜,不仅与客户罹患同类疾病,也经历了医生的失误,还有化疗副作用的折磨(赵茜才经历了一次,而客户已经经历了八次)。
看客户淡淡的表情,赵茜知道她的身体曾经遭受的折磨,还有那难熬的日日夜夜。
如果客户是健康的,她也无法倾听赵茜诉说的一切。所以,客户静静地听赵茜说着怎么发现的?怎么选择治疗医院和方案?经历了哪些副作用的折腾?医生的失误带来什么思考?
两个人叽里呱啦地聊得挺带劲,公园里越来越多的人,身边嘈杂起来。俩人起身换了一个地方。
客户的脱发不是很严重,所以没有剃头。俩人都戴着帽子,里面的脑袋却有天壤之别,说到彼此的脑袋,俩人哈哈大笑。
客户因为后期的口服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太厉害,严重影响到了生活,所以,已经停药一段时间。现在的她,注意饮食均衡,保持适度锻炼(六段锦和快走),通过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是她康复的重要方式。
客户送给赵茜一提营养品,赵茜说:“好惭愧!我啥礼物没带。”她笑笑说:“没关系。”
客户问,中午要不要一起吃个饭?赵茜说下次吧,待会儿要到医院换埋针的贴膜。
俩人在公园门口,各自预约网约车后分手。
来自陌生人的善行
第二次打化疗的日子,早晨还有一个空腹B超要做。适逢周六,B超室只开了一间,赵茜是1011号,从8点等到快9点才轮到她。
做完B超回到病房,床上的吊针架上挂满了药水。护士说要打针了,赵茜说自己还没有吃早饭呢,等吃完早饭再打针可以么?护士同意了。
赵茜穿着肥大的病号服,走到医院对面一家面馆里,点了一碗骨汤宽粉,不放辣椒,不放胡椒粉。然后拿着小票坐着等待。很快,有服务生把粉送来了。
赵茜慢慢地边吹边吃着,耳边听到服务生叫号的声音。赵茜反应过来的那一瞬间,内心涌起一股暖意。她头戴的帽子,明眼人都知道是癌症病人;她的病号服,明眼人也知道是对面医院的病人;这家医院里的病人都是肿瘤病人。
因为赵茜是肿瘤病人,服务生没有叫号让她自己去端粉,而是亲自给赵茜送了过来。这样一个对他来说的举手之劳,在赵茜心中却是重如千钧的善行。
眼睛潮湿了一会儿,低头默默地把粉都吃完了,汤也喝尽。心里默默地说声: 谢谢你!(赵茜都没有记住服务生的样貌,惭愧)
吃过早饭,回到病房,开始打吊针: 护肝的、护胃的、抗过敏的……中午饭吃的是医院食堂的送餐。
下午正式打化疗药。
化疗药里的红色盐酸多柔比星,滴速控制得比较严格,滴得很慢,这一袋从下午1:30打到下午4点,耗时2.5小时。其他的药,滴速就快一些。后来又挂了几袋药水。这一天打针打到晚上快9点才结束。
打完针,赵茜又是病号服走到医院对面找吃的。本来想吃老乡鸡的酸菜鱼的,太晚了,已经没有这个菜了。赵茜转头走进大米先生,点了两个菜,计划点个汤的,但是赵茜想喝的玉米排骨汤没有了,只得作罢。
拖着盘子里的菜和饭,滑到收银台买单时,里面一位看着应该是个负责人的男子对赵茜说: 送你一份绿豆汤吧。第一遍赵茜没有注意,所以没听清楚。看到他把一碗绿豆汤放到自己的大餐盘里,赵茜对收银的说,还有一份绿豆汤。
那位男子又说了一遍: 绿豆汤不要钱,送给你的。于是,收银员只收了赵茜14元。赵茜楞了一下,竟然没有说谢谢。只是端着餐盘找了个桌子做下来,开始吃饭。
赵茜边吃边在脑子回放刚才的事情,心里默默地说了声谢谢。不知道是化疗药物影响了她的脑子反应,还是她的身体感受变得迟钝了?
赵茜明显感觉自己的反应,不仅慢,还会忘记或者遗漏信息。总之,感觉特别不好,希望自己别变傻了,因为本来就不够聪明。
一碗绿豆汤,不值几个钱,却因为赵茜的衣服帽子暴露出的病人身份,得到了别人额外的赠送。这在赵茜的人生中从未经历过,除了感动,赵茜觉得还有一丝丝甜意。
早餐和晚餐,都遇到了陌生人给予的善意和善行。不知道他们在从业经历中,用这样细微的举动,温暖了多少如赵茜这样的病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两位服务业的男子,对于赵茜的举动必然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他们是常常行善举,心怀慈悲之人。赵茜心里祝福他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意兴隆。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