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忙碌者的大脑健康课》读书笔记4
作为给大脑合理滋养的一部分,除了给大脑补充营养之外,还需要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而睡眠就是对大脑最好的休息方式。因为我们在睡眠的时候,大脑通常会做三件事:脑脊液会进入大脑,帮助大脑清除白天工作产生的废物,相当于清空缓存;分泌更多的脑源性生长因子(BDGF),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短期记忆的信息会在大脑里运转到控制长期记忆的区域,形成长久的记忆。
那么我们的大脑需要怎么样的睡眠才能得到最好的休息呢?一般来说,人类晚上的睡眠可以分为4到6个周期,每个周期包括:浅睡眠、深睡眠、回到浅睡眠,最后快速动眼睡眠,而大脑最需要的就是深睡眠和快速动眼睡眠(REM),这两类睡眠占了整个睡眠时长的30%—40%,深睡眠让我们完全丧失意识,心率减慢,体温降低,这个阶段的我们最难叫醒,也最有利于恢复体力;快速动眼睡眠这个阶段,我们的眼球会快速转动,肌肉完全松弛,但此时我们的大脑却是极为活跃,我们早上起来记得的梦,就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这个阶段对记忆的增强和情绪的恢复作用最大!
而且上半夜的时候,深睡眠占的的比例比下半夜高,在下半夜则相反,所以如果你是体力工作者,那么就建议早睡,利用深睡眠恢复体力;而脑力工作者,在下半夜的睡眠最关键,最好能够睡到自然醒。
增大睡眠动力的四句口诀。张遇升老师把睡眠比喻成滑滑梯,想要更快进入深睡眠,就要增大下滑的动力,减小下滑的阻力。概括起来就是:早上按时起、白天多活动、睡前要放松、没事别上床。
早上按时起,就是要求我们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都要按时起床睡觉,形成习惯,时间差不能超过正负15分钟,我自己有体会,有时候一旦过了睡点,就很难入睡。
白天多活动,个人理解就是多消耗体力。当时。张老师的解释就科学多了:一个是要求户外,尤其要在阳光下,这有助于促进甲状腺素和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增加睡眠动力;另一个就是要求运动,运动能产生腺苷的分泌。也能增加睡眠动力。
睡前要放松,对睡眠最重要的是起床后的一个小时和睡前的一个小时,尤其是睡前的准备工作,在这一个小时里呢,就是要放松,放松不是刷抖音、玩游戏和看剧,而是要远离手机,具体方式有:冥想、泡澡(脚)、散步、调低室内温度、保持室内黑暗。
没事别上床,只要不是睡觉,就别在床上呆着,这主要是训练大脑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和思维定势:上床就是睡觉!
最后,张遇升还提到了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的毛病,就是心里性晚睡,也叫报复性熬夜。很好理解,一旦工作回家,哄完孩子,感觉时间的掌控权终于又回到自己手上啦!于是,手机游戏、煲剧、抖音,结果第二天顶着两只“熊猫眼”上班,就算是周末,也是无精打采!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留些时间给自己放空,缓解熬夜的焦虑!
其实这一讲对我帮助挺大,坚持运动的理由又添上一条了,也给自己哄完孩子之后的报复性熬夜敲响警钟,人到中年,睡眠很重要,不要等哪天连续失眠了,再去调整,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