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清澈的眼睛看世界
用干净的心来感怀
菩提花开
如是我来
————题记
迎着清晨的微风,走在去往花果山的路上,路边的玉兰花如同一个个微雕的小玉佛,静静地坐在碧如莲叶的枝头,散发着阵阵幽香。不远的山脚下,一座庙宇在柳树的掩映下时隐时现,不时有悦耳的梵音随风传来,一种愉悦的心情油然而生,于是漫步向寺庙走去。湖边的垂柳轻轻地摇摆着,一切是那么的安宁,清亮亮的大圣湖在阳光下现着粼粼的波光。修整过的堤岸上,鲜花盛开,草木青青,不时有欧鸟从湖面上掠过,而白墙、红檐、灰瓦的海清寺就做落在这一片山光水色之中。
海清寺的院落整体是坐北朝南方向,殿堂式的山门古朴凝重。进入殿前,只见一尊弥勒跃于眼前,那慈眉善目的微笑,似乎是在迎接着每一位前来的信众。殿外两侧的回廊里,存放着海清寺历代收藏的佛像与法器,造型典雅细腻,精美绝伦,让有缘看到的人们从心里暗自赞叹那时工匠们的精巧手艺。进入院内,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就是阿育王塔了。此塔兴建于宋代天圣元年,塔高40余米,塔下东、西、南、北的拱门内都供有点金的佛像。西侧的门楣上“根深蒂固”四个大字依然清晰。阿育王塔自古就是云台山的一个主要景点,明代叫古塔穿云,清代叫塔影团圆,九级八面,古朴凝重,典雅大方,历经八级地震也是纹丝不动。曾有诗赞颂此塔:九级云梯攀到顶,一天星斗喜垂肩。关心海岛千山雨,放眼齐州几点烟。公园三世纪的阿育王在经历了夺位及疯狂扩张后,幡然醒悟,一心向佛,在全世界兴建了八万四千座佛塔,奉安佛舍利传播佛法,海清寺的阿育王塔就是其中的一座。“人身难得今以得,佛法难闻今以闻;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海清寺的阿育王塔是目前仅存的几座之一,欢喜赞叹这难能可贵的文化象征。慧一法师鼓励大众“虔诚绕塔三周,得佛授记,可以心想事成”,因而,但凡来此的人都会绕塔三周,把握这么难遭遇的因缘。
据传,以往的海清寺寺院深广,有“敲梆开斋,骑马关山门”的说法,这足以说明寺庙年代久远,所以重建工程就以独特深厚的佛教文化、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为背景。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就是浮雕长廊。它从佛祖的出世、离世、开悟、弘法直至涅槃都以精美的浮雕形式表述出来,让人在及短的时间内,对佛法的来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沿着长廊漫步,踩着倏而飘下的落叶,置身其中,仿佛每一枚叶脉都向你传递着经卷里的深深禅意。循着空灵悠远的梵音静静地朝着圣殿走去,转瞬回眸间,世事浮云都已散尽。玉佛殿内,高高的供台上安奉着汉白玉雕琢的佛祖的金身。他眼帘低垂,神态安详,那淡定平和的目光,早已洞穿一切尘缘世事。此时的你无论清醒还是迷离,都不重要了。因为那怒放的佛光,将世间所有华丽的色彩都粉碎了。跪在莲花的蒲团上,翻开一本经书,也难免不参禅悟道起来。遥挂在梁柱上的古镜,照见红尘百味,也照见五蕴皆空。在佛祖的脚下,个人的悲喜是那么的渺小,功名利禄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让人有一种洗去铅华的超脱,千佛觉悟的悠然。
阳光就这样散放着,以它的热度温暖着这幽静的庙宇。微风吹响檐角的铜铃,惊扰着我独自飘忽的思绪。站在古老的银杏树下低眉沉思,一枚落叶飘在我的脚下,弯腰拾起的刹那,我似乎明白佛是通灵性的,他会在有意无意间悄然暗合你的心境,你的念想,在不知不觉间植入你的内心。而弥漫在庙宇里的心经,以清澈无尘宁静致远的禅韵,像清风一样穿越迷茫岁月,占据你的灵魂。就在那一刻,告诉自己这云林漠漠的古刹,就是灵魂的归处。
抬头仰望天空,古塔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更加显得庄重,离开的时候,回首看身后的路,已经找不到一丝走过的痕迹,收拾起一段青莲的心情,走过杨柳依依的堤岸,朝着红尘滚滚的城市继续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