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刚满十七岁,就到英国就读了。从小到大女儿鲜少离开过我们,可这一次离开,说不好几年甚至更久,这是我们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理性告诉自己,不能因为我们父母自私的情绪和感受,影响到孩子的人生。事实上,那段时间,我也把自己和女儿调整得特别平静。这次别离,没有伤感,没有不舍。事后,连我自己都觉着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似的冷血,有些让人不可思议。但总归,这样的状态,让我们在平静中别离了!
日子久了,生活的直面不断敲打着我,没有了女儿和我每周的畅聊时光,没有了女儿陪我逛街散步的光阴,没有了春节一家人的团聚....从此一家人常常天隔一方了,先生又常常出差,虽说跟女儿保持着频繁的联系,但一个人的日子久了,那份对女儿的思恋愈发强烈,有时候竟让我怀疑起当初的决定来。
第一次英国之行,是在女儿的殷切期盼下,去英国给女儿过十八岁生日。女儿半年前就在计划这次旅行。女儿满心期待,早已利用备考之余的时间,为我们安排好了所有的行程。单单听上去就已经很诱惑人了,经典的美食、伦敦的地标式景致、连景点的票以及来回的车票女儿都安排得非常妥当。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女儿的用心和期待。我也一样,一切既新鲜又迫不及待,可恼人的是,我那身体,受一点风寒就头疼,真是让人着急,以致于我几度都心生退意,甚至想在女儿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她爸一人过去。随即,想像着女儿接机那天,没见到妈妈的失望,想着女儿甚至伤心落泪、、我实在不忍于心做这样的决定,我虔诚向上帝祈祷,愿上帝赐福于我,自己则把平日里调理的味道难闻的姜汤和中药多统统带到了异国他乡。
因为我们语言不过关,女儿绞尽脑汁,为了让我和先生安全抵达,从英语提示到行程转机,途中各种标识指示,满满五张便签纸,记录着女儿的关心与惦记。她还机灵地给边境海关人员写了封信,大英帝国的海关直接对我们报以微笑并予以放行。我和先生直呼这丫头也太有办法了,心里也为有这个机灵的闺女沾沾自喜。整个行程,女儿无时不刻的牵挂着我们,女儿的爱第一次如此温暖着我们的心。当出关那一刹那,在异国,看到那个熟悉的更加美丽的小姑娘时,那份幸福感,现在还记忆犹新、、、
我们到达伯明翰时是当地时间上午十点,我们按计划乘坐小火车到伦敦。伯明翰的火车站很小,也有些陈旧,周边看起来是一个安静的小镇,放眼站台旁边的道路,除了在国常见的不知名的野草灌木,还可见丢弃的木材之类,目前的景象一点都没有让我觉得有置身国外之感。小火车的优哉倒也是有我们在国内也体会不到的绿皮车的味道。我强烈地在沿途寻找着异国的不同景致,不时还能看到散放的羊群牛群,期待着伦敦能带给我们惊奇。
酒店位于伦敦市中心,离市区的景致的辐射距离都在几公里之内,由此可见女儿非一般的用心。酒店分割的房间,让我们一家三口和谐的容于一室,床很软很舒服,相信能一扫我们每天游玩的疲惫,开放式厨房,更是人性化的备齐了各种需求的餐具碗具,简直是居家式的关怀了。
说来奇怪,在国内已是深夜的时间点了,我却没有一点倦意。我们步行经过伦敦桥,电影里出现的大钟楼就在眼前。天蓝蓝的,满眼都是欧式风情的建筑,古老而优美,微笑着向每个行人述说着他的历史和故事。走在伦敦桥上,行人满脸轻松,彬彬有礼,面带笑意,透着英国独有的绅士风度。桥上更有异国风情的男子,吹着叫不上名的乐器,惹得行人驻足观赏。我也忍不住求合影,他竟愉悦的答应了。我很快被这轻松的气氛感染,融入了往来的人流之中。
接下来几天,在女儿的陪同下,我们登上了英国的标志景点“伦敦眼”,观看了英国政府的议会大厦、著名的子午线,品尝到了当地特色美食。一路上,女儿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着我和先生,让我和先生觉得,女儿真的长大了。
在学校附近美丽的小镇,我和女儿边漫步边聊天,女儿突然说:“要是我将来有能力送我的孩子到国外读书,我会陪着他。”听着我鼻子一酸,我很难想象和感同身受地体会,女儿一个人独自在异国他乡,所面对和经历的一切,无助、孤独,还有离开家人朋友的那份思念中的煎熬...看着眼前被磨砺过后的女儿,展现出来的却是那样的淡定从容,我心疼的看着她,怔怔地不知道如何接话。接下来的两天里,我理了理我的想法,找着机会跟女儿就此做了沟通,女儿总算认可了人都是在磨练中成长的,人总是要学会独立,迟早的事。随即也对我说:“妈妈,现在想想其实也没什么,我不是都过来了吗!”脸上也扬起轻松的笑容,我的内心也一扫阴霾似的敞亮开来!
愉悦的时光总是很快,转眼就到我们离开的日子,我终于如愿看到了女儿生活学习的国度和这里的人们,也知道女儿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成长得非常独立和自信。这次一家人的相聚,更像是一场约定,告诉我和先生,是该到了我们和女儿从过去牵手,到现在目送她远行的时候了,女儿要离我们远航了!
而我,只有不断地宽慰自己,爱与离别不正是亲子关系的一体两面吗?!唯愿我们用一路的爱护送孩子远行,在这一世的缘分里,互相温暖,彼此成就,孩子越来越独立的同时,让我们也活成那个独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