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暖,蝴蝶无聊,蜜蜂啊,拿不定主意。——题记
今天晴。也许今天最让全世界瞩目的是这一场俄罗斯代表团和乌克兰代表团在白俄罗斯戈梅利州举行的谈判。虽然此前乌克兰总统泽表示他并不期待谈判取得突破。但他认为乌克兰应该尝试并利用这个机会,即使它很小,因为这样就没有人可以指责乌克兰没有努力阻止战争。不管怎样,远方的哭声终将与我们相关。战争,永远不该被调侃,被戏谑,被消解。无论如何,愿世界和平。这里我想分享诗人惠特曼的一席话:“因寒冷而打颤的人,最能体会到阳光的温暖。经历了人生烦恼的人,最懂得生命的可贵。”
今天的学习强国上说,《求是》上发表了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里面阐述了他的一些观点。 一方面,他认为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如何把民主价值和理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转化为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需要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找到正确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另一方面,他认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所以他提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宣传工作,讲好中国民主故事。
同样在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21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揭露美国侵犯人权的真相。包括美国操弄疫情防控付出惨痛代价、固守暴力思维威胁生命安全、玩弄虚假民主践踏政治权利、放纵种族歧视加剧社会不公、背离人道主义制造移民危机、滥用武力制裁侵犯他国人权等几部分。这一年疫情防控始终被高度政治化,政客只关注政治私利,却无视民众生命健康。枪击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对公众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总统选举的全国范围初选完全受富人、名人、媒体和利益集团的操纵,民众投票支持的总统参选人往往不真正代表民意。将民主政治化、工具化,大搞选边站队,拉帮结派,分裂世界。反亚裔仇恨犯罪频发高发,对穆斯林群体的歧视有增无减,种族经济鸿沟不断扩大,种族不平等日益加剧。移民难民危机已沦为美国党派攻讦与政治斗争的政治工具,政府朝令夕改、暴力执法,移民群体遭受超期羁押、酷刑和强迫劳动等不人道待遇。美国一贯奉行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干涉主义,以强权挑战公理,以私利践踏正义,肆意侵犯他国人权,已成为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阻碍者和破坏者。总之,劣迹斑斑的美国人权状况进一步恶化,政治操弄导致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激增,枪击事件致死人数再创新高,虚假民主践踏民众政治权利,暴力执法让移民难民的处境更加艰难,针对少数族裔特别是亚裔的歧视攻击愈演愈烈,美国单边主义行径在全球制造了新的人道灾难。
为纪念尼克松访华五十周年,美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约巴林达市尼克松图书馆举行相关活动。活动由尼克松基金会主办,中国驻美国大使秦刚出席活动并发表演讲。同样,为纪念尼克松访华暨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五十周年,中方亦于上海锦江饭店举办“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大会。双方发言人均肯定了尼克松访华的积极意义,中美双方发言人均强调要克服敌意、偏见和零和思维,加强双方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公共问题。“上海公报”所确立的一个中国原则,连同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原则一道,构成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的政治基础。曾任白宫办公厅主任、财政部长雅各布·卢表示,将“脱钩”视为“新常态”是危险的,中美双方应保持主动和透明的接触。基辛格博士在线上致辞中回顾道,美国对“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持异议。他强调,中美双方不可能在世界上所有问题都达成一致,但是应保持积极的沟通与良好的态度。中国外长在讲话中呼吁道,我们要坚持一中原则、坚持相互尊重、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大国责任。他强调,中美关系的大门既然打开了,就不应再关上;世界既然走出了冷战,就不应再降下铁幕。中美关系的主流应该是合作,即使有竞争,也应该比一比谁能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更好,谁能为这个世界做出更多贡献。
相比之前的历次纪念活动,中美双方对50周年的纪念活动颇显低调。2002年访问30周年之际,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访问北京以纪念这一时刻。40周年之际,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华盛顿,并与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等强调中美关系长期稳定重要性的退休官员共进晚餐。尤其是今年拜登政府似乎在淡化尼克松50年前此访的重要性,这是由于中美关系日益紧张、中俄伙伴关系的日益巩固以及俄乌冲突危机加剧。2020年拜登大选获胜后,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出现了合作的迹象,但这并不排除两国在多个重要领域的对抗性竞争,包括但不限于国防、情报、技术、贸易以及地缘政治。反之今年刚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上则表示,“两国友好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
五十年前,尼克松就意识到,虽然双方的实质性政治问题或许根本没有解决的希望,但是只有通过接触和交往,才能了解到双方的底线与核心利益,进而划定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行动边界。五十年前“改变世界的一周”体现了双方领导人非凡的战略远见、巨大的政治勇气、高超的外交智慧。中美间的共同利益从未有像今天这样广泛,中美之间有竞争不可避免,而竞争需要规则,《上海公报》等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所以《上海公报》发表暨尼克松访华50周年带给人们的重要启示是,只要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就能扩大共同利益,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国家和平共处。
今天的微信日历上说:“春风和暖,蝴蝶无聊,蜜蜂啊,拿不定主意。”这让我想起前几天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的一段“交锋”。当有记者言及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此前表示美方目前没有针对尼克松访华50周年发表声明的计划。华春莹说:“美方发不发声明,为什么不发声明,这个问题应该去问美方。美方的态度让人有些联想或者猜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认为,在中美关系面临困难和挑战的今天,美方更有必要重温“上海公报”的精神和启示。”但现实比较骨感,三天前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还在说,目前美中贸易关系“极其困难”,而且越来越困难,双方对话不易取得交集,我们希望中国按我们的规则行事,但我们不能替中国做决定。
也就在今晚,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音乐会,音乐会邀请中美两国知名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合作演出两国经典文艺作品,共同回顾两国50年来人文交流合作成果。晚会中美合璧,跨越时空,旨在以音乐为媒,展示中美两国人文交流成果,回顾历史、启迪当代、共创未来。音乐会选取了12首中美两国人民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既有中美艺术家的联袂演奏,也有中西不同艺术形式的创新结合。有当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欢迎晚宴上演奏的《美丽的阿美利加》,有为纪念“上海公报”发表所作歌曲《红杉树》,有美国费城交响乐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美资企业代表和中美两国小朋友一同合唱《茉莉花》,上海爱乐乐团还演奏了《中美关系合作庆典序曲》。此外,中国的京剧,美国的音乐剧,还有传统杂技和现代芭蕾的融合,中国民乐和西方交响乐的合作,不一而足,让人目不暇接。现场还通过图文影像展示50年来中美合作取得的累累硕果,并邀请参与尼克松总统访华的亲历者与会,重温50年前的珍贵记忆。是的,50年前两国领导人洞悉国际风云变幻,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差异,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人民福祉为先,结束了20多年的对立和敌意,打开了两国关系的大门。而音乐又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但愿可以通过音乐这座桥梁,我们都能充分感受两国人民对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美好祝福,共谱增进中美友谊的崭新篇章。也许,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愿《上海公报》仍是中美关系的宝典,让音符穿越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