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黛玉还是宝钗,对贾宝玉来说从来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对贾府来说亦是无需慎考虑的事,只是选择的对象不同而已。有人认为贾母在钗黛间倾向于黛玉,显然在情感上贾母疼爱黛玉,但是贾母更疼爱宝玉,贾母并非老糊涂,所以在婚姻上一定要选的话,肯定会选宝钗而非黛玉。贾母在甫见薛宝琴之初,就属意於薛宝琴,想让薛宝琴嫁给宝玉,终因宝琴已许配他人而作罢。就可见在贾母看来黛玉就绝非宝玉婚配的佳选,宝琴有些像钗黛的结合体,薛宝琴既有才情容貌,又见多识广、懂得待人接物,没有林黛玉的哀怨多愁,也不似薛宝钗那般世故圆滑。显然这样的人在贾母看来才是宝玉的最佳婚配人选。
贾母曾说过,在其众多子孙中,贾宝玉是最像其祖父的,所以贾母也最疼爱宝玉,由此可见,贾母内心也是讨厌世故圆滑的人的(实际上很少有人真心喜欢世故的人的),所以贾母的内心并不喜欢薛宝钗。但从贾府内定袭人为宝玉的姨娘和驱逐晴雯两件事看来,显然袭人与宝钗类型相似,晴雯与黛玉类型相似,选袭人就意味着属意於宝钗,驱晴雯意味着将弃黛玉。
贾宝玉是家中嫡嗣,将来要继承家业的,而贾宝玉显然没有持家的能力,如果要在婚配上选择 黛玉为妻、晴雯为妾的话,显然是不可能维持家业的;如果选择宝钗为妻、袭人为妾的话,依靠贤内助的扶持,家业或可维持。所以在贾府及旁人看来,宝玉选妻,宝钗显然更适合,所以在钗黛婚配人选上,贾府中支持宝钗的也甚多,支持黛玉的甚寡。
贾府中,宝玉一辈中以玉字为行辈部首,但唯独宝玉单独以“玉”字命名,除去其化身甄宝玉,又唯与黛玉、妙玉通用一个“玉”字命名,其他人不可乱用“玉”字命名,有个丫鬟原名红玉,贾府说其犯了宝二爷的名讳,硬是将红玉改成了小红。另一方面说明,红楼梦中的人物命名不是随便命名的,是有命运相关联的。宝玉、黛玉、妙玉三人在性情上极为相似,只是妙玉要走的更远,妙玉似乎是黛玉的加强版。在妙玉看来,黛玉也是个俗人。窃以为妙玉这句话显然对黛玉带有几分嫉妒心理的。从书中可以看出妙玉是喜欢宝玉的,而宝玉超俗的境界水平显然是与黛玉差不多的,那视黛玉为俗人也等似视宝玉为俗人,这显然与钟情於宝玉是相矛盾的。
妙玉寄信於宝玉自署“槛外人”,这个“槛”既可以作空门与世俗之“槛”来解,也可以作寓指贾府的门槛来讲,借指贾家门第高,门槛难入。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妙玉显然是身处空门、心系红尘的。遁入空门仅是迫不得已,似乎也寓指黛玉失去家族庇荫的可能下场,如果黛玉不是病逝而又失去了家族的庇荫的话,妙玉的遭遇可能就是黛玉的下场,连贞洁都保守不住,对世俗又能作什么样的抗拒呢?
宝玉与宝钗、宝琴通用一个“宝”字命名,“宝”在宝玉、黛玉等人看来难免带有些俗气,但“玉”字带有寓“洁”比“德”的含义。“琴”又带有几分清雅脱俗。唯有“宝”+“钗”是”俗+俗“,宝钗在性情上也特别讨宝玉厌烦,在宝玉看来,宝钗像极了贾政,絮絮叨叨,所以宝玉在心理上抗拒宝钗是自然的。而宝琴似黛玉与宝钗的糅合,有钗黛的优点却无钗黛的显著缺点。在曹雪芹看来,如果世间还有幸福的话,那宝琴显然是最应当获得幸福的人。所以这大概就是宝琴这等有才有貌而不入金陵十二钗的原因吧,金陵十二钗其实是薄命司记载薄命女子的薄命册而已,而宝琴不该属于薄命之人。
现实中如果要问一个女孩的择偶标准,在涉及经济条件时,通常会回答说穷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要有上进心。但对贾宝玉,我们似乎并不希望其有所谓的上进心,甚至会认为这份上进心会污染贾宝玉内心的清澈、纯净。在被视为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红楼梦》中,贾宝玉后来去考取功名向来为人诟病,认为其把整本书的境界续写低了。科举制纵然会有腐败黑暗的地方,但比起察举制来又不知前进了多少步。
即便让贾宝玉回到现今社会,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会发现同样还是需要行贿受贿,官场、职场上的狗苟蝇营之事依然很普遍。这些同样会让贾宝玉也看不惯,那贾宝玉到底是算反封建呢还是厌社会呢?武侠中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现实中即云佛教空门,亦需烟火供养,所以也难免藏污纳垢。世间凡尘,又怎么能避染尘埃呢?只是有人或下浊上清或外浊内清,虽外表粗野,但不失本真。有人却里里外外浊气逼人,让人难以亲近。如果贾宝玉不是个富二代,或许贾宝玉就不那么讨人喜爱,甚至可能会招人嫌,贾府的破落其实是破落在需要贾宝玉去承担家庭责任时,其却无力或不愿去承担的。社会从某种方面上看,也是个染缸,也似在逼良为娼,虽然说不是每一颗蔬菜自萌芽起就爱上了农药的味道。但是我们还是喜欢那些没有被喷晒过农药的蔬菜,对贾宝玉我们或许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