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年级开始到现在,我们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已经一年半了,从一开始到现在,我相信大家都已经久闻两个词了,那就是遗传与变异。
但其实遗传变异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多么的深奥,实际上他们浅显易懂,并且表现出来的东西也是我们一眼可以看出来的。在平日里,你一定会听过很多人这样说吧:“某某某,你长得跟你妈妈/爸爸可真像!”或者是:“某某某,你不会是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的吧?怎么长得跟你爸爸妈妈一点也不像呢?”实际上在许多亲子之间,我们都会观察到这样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如下图:
可以看出两人的某些地方特别相像,比如眼睛,鼻子,嘴巴,眉毛等,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性状很为相似。但是也有一些微妙的不同,比如身高。并且同样的,在兄弟姐妹之间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他们长得极为相似,如下图:
可以看出照片中的两人长得也是非常的相似,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在这里我也不得不感叹一句,杜海涛妈妈家的基因真的是非常强大呀 。
那么遗传与变异到底是如何体现的呢? 从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与子代之间的样貌以及行为还有性状都极为的相似,但也会有一些差异性。也就是说亲代与子代的形态结构和行为特以及性状征都具有变异和遗传的特性。说到性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就算我们与身边的人同样都是人类,但是有很多时候我们的性状还是十分的不同。就比如说同样是人,有的人有耳垂,有的人却没有耳垂。有的人是单眼皮,有的人却是双眼皮。所以性状其实并不是统一的,这些就是相对性状,存在于同一物种间的同一性状中,所以千万不要问黄色的麦子与绿色的水稻的颜色是否是一对相对性状,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一个物种!也不要问猫的长毛和猫的绿眼睛是否是一对相对性状,因为这根本就不是同一性状好嘛!
明白了上面那些之后,我们又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遗传和变异又是怎么发生的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先需要弄清楚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亲代的遗传物质是如何传递给子代的呢?第二个是生物的性状到底是由谁控制的?
在一开始我们猜想 ,或许是由父母随机给一半的染色体,在凑成46条染色体的。但是这一个说法有一些漏洞,那就是如果有一条染色体,父亲和母亲都没有给的话,那我们岂不是会少一些器官吗?就比如说,如果父亲和母亲都没有给我们控制眼睛的染色体,那么我们岂不是就没有眼睛了?甚至还会更可怕,没有心脏,没有大脑!这跟我们的常识不符,肯定不是这样的。
在第二次我们再次猜想,或许精子和卵子中都有整套的染色体,只不过是剪了一半原子中有一套23条染色体,也有一套23条染色体,结合之后的受精卵刚好有23对染色体,而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的,我们的猜想成立了。
那么我们就该探究我们的第二个猜想:生物的性状到底是由谁控制的了。
不过我们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知道染色体,DNA,基因这三者的关系。染色体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而DNA则是在染色体中的一条DNA链条,是由磷酸,脱氧核酸和碱基形成的。而DNA的结构组成分为两种,一种是没有遗传效应的普通蛋白质片段,第二种就是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我们称之为——基因。
我们首先猜想,生物的性状是由染色体决定的,但是如果生物的性状是由染色体决定的话,那也就证明世界上只会有四种人,并且如果一对夫妻生了五个孩子的话,其中两个肯定一模一样!这与我们对于现实的认识一点都不符合! 所以这绝对是错了。第二个猜想的是性状是由DNA决定的。某人有23对染色体,也就是46条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中有一条DNA,那么一个人也仅有46条DNA,但是很显然,我们身体的性状并不止46个,所以,生物的性状也不是DNA影响的。第三个猜想的是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这个猜想是最合理的,数量也与我们常识认知十分相符 。以人的性状就是有基因片段按照某种规律排序并表达出来而表现出来的,人的性状便是由基因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