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阅读,我们更多地认为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来看,确实如此。今年3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将阅读作为落实“双减”工作的重要指标。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阅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学校发力是不够的,还得有社会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家庭的高度重视。
本书的主题很明确,就是如何将朗读、亲子共读融入家庭生活,让阅读为孩子的终身成长奠基。在笔者看来,可将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即“为什么要开展家庭阅读,怎么样进行家庭阅读,和家庭阅读读什么”来理解。现整理如下:
一、为什么要开展家庭阅读
1.打造高度粘合的亲子关系
当我们无法用其他方式彼此相连时,一起读过的故事就像一座桥梁将我们联系在一起。它是我们的流通货币、我们的语言,也是我们的家庭文化。
在生活中,我常常感觉到绝大多数的家庭成员只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舍友,而不是心灵相通、精神相连的家人。我们会坐在一起吃饭,但是我们基本没有交流,仅有的交谈也止步于日常生活;我们会坐在一张沙发上休息,但是我们基本上都是各玩各的手机、各追各的剧,沙发是相连的,但是我们的座位之间仿佛隔着千山万水,风马牛不相及;我们也会有为了某事商量、讨论的时候,但是一般情况下,都会因为沟通不畅、不欢而散。用一句俗话说,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而这个熟悉也仅仅只是知道你在哪儿,今天吃了什么,见了什么人,至于对方在想什么,最近在为什么事情而烦扰,则不得而知了。亲子关系也是需要经营、维系的,我们需要找到一种“粘合剂”,阅读只是其中的一种,如果你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这会是你最不会出错的选择。
2.在阅读中经历千百种人生
我们希望孩子勇敢、善良、诚实,但如果他从未有机会面对恐惧、无情及犯错的诱惑,这些美好的愿望又怎么可能实现呢?
自人类有记忆伊始,“故事”就一直是真理的载体。
最好的故事,尤其是出色的幻想文学所做的就是:剥去我们熟悉的事物的外壳,揭示一个更为普遍和通用的真理。它们让我们学会注意身边早就习以为常的世界。
故事能唤醒我们去认识周围世界的美丽和混乱,也能唤起我们对仁慈、正义和真理的渴望。
人生有限。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能尽量减少试错,尽量避免我们自己人生中的缺憾,能在我们的帮助与指引下,过上更美好的生活。然而,很多成长就是以试错为前提,难道我们就要让孩子在无法彩排的真实世界中一一去尝试吗?这显然不可取。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够让他们既了解人生的陷阱,又可以成长为最好的样子呢?去书中寻找答案,解开诸多疑惑或许恰逢其时。
3.交给孩子理解世界、塑造自我的“脚手架”
当我们为孩子解读一本书——大声朗读并为每一行文字找出正确的节奏、韵律,读得抑扬顿挫时——孩子们会以不同的方式开动脑筋。他会享受整个故事,建立关联,而这就是帮助孩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
培养孩子对故事的热爱,远比教会他具体的阅读技巧更重要。
教育的最大意义便是教会我们如何去爱。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人学会去爱。
心灵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我希望他们是盐与光,以自己的行动给他人带去幸福。
长久而专注的阅读一定源自阅读本身,一定是超脱了俗世的功名利禄的追求,而纯粹只是取悦自己的灵魂,别无其他。作为父母,我们只能陪伴孩子走过人生的某一程,在我们离席的日子里,能留下点什么继续陪伴他们走完整个人生呢?我想,在阅读中知道爱、理解爱、懂得去爱应该永不过时吧。
二、怎么样进行家庭阅读
1.营造轻松愉悦的读书氛围
我们要创造一个空间,让阅读成为一件乐事,让孩子的想象力得以发展,让孩子得以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并不断成长,而非扼杀孩子对文字的天然热爱。
阅读是一件令人愉快又很有意义的事,他可以纯粹为了快乐而阅读。
真正的读者在阅读时沉浸于其中,他们心中充满好奇,将书中信息和其他信息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关联。他们享受阅读。
我们的阅读很容易沦为“功利性”,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了考试能拿高分,为了在写作中可以借鉴引用,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很难做到单纯为了快乐而阅读,为了喜欢而阅读。正因如此,阅读书籍也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2.拆解家庭朗读的5个误区
误区一、如果你想通过朗读让孩子爱上阅读,就需要花很多精力。
误区二、亲自读才能奏效。
误区三、薄薄的小书不算数。
误区四、给孩子读书时,他们应该静静坐着听。
误区五、假如与我的预期不符,一定是我哪里做错了。
相信以上误区或多或少存在于我们的实际阅读中,但在作者看来,我们可以试着将朗读融入日常生活,如在一日三餐的时候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为全家人朗读,哪怕只有十分钟,哪怕没法做到每天如此,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所变化。同时,也没必要排斥有声书,在合适的时间、场所,比如开车时,听一本精心演绎的有声书,效果会更好。最重要的是,开卷有益,对于孩子偏爱的轻松读物没必要“一棍子打死”,通过阅读大量简单易懂的书,可以让孩子更加擅长阅读,而这可能会令他受益终生。此外,别把家庭阅读弄得和在学校读书一样,必须得坐得端端正正,让孩子边动边听可能会放大朗读的功效。还有,不要轻易焦虑,尤其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就否定自己。家庭阅读要让孩子不反感、不排斥,家长首先应该要让自己感到舒适。
3.让讨论随时随地发生
讨论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之一。
有趣的问题比有趣的答案更重要。
阅读是一种输入,我们要让输入的东西有输出的机会,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加享受阅读,同时,输出也能进一步提升有效输入。这个部分我认为很有参考价值。从古至今,讨论都是思想碰撞、激发灵感的最佳途径。苏格拉底在教学时,就是通过不断发出疑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从而发现真理,这种方法被形象地称为“助产术”。在中国古代,孔子在为学生讲学时,也经常是在一问一答中进行的,这一点从《论语》可见一斑。因此,如何提问,怎样提出开放式的、有趣的问题,作者为我们提供了10个简单而有趣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针对书中人物形象,有的涉及比较、分析,有的谈及个人感受,有的需要发挥联想。总之就是要在书与读者之间通过提问、讨论搭建“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通道,让阅读者真正体会到阅读的魅力。
三、家庭阅读读什么
这就是一本好书的作用。它能够紧紧抓住所有人的心,不论大人还是孩子。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能乐在其中。
千万不要轻言放弃。如果到目前为止你给孩子读书的经历都不怎么愉快,那也不意味着朗读在你家完全不起作用,只是你还没找到合适的书而已。
如果我们打算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品味,就应该把重心放在如何让他接触更多好书上。
你的目标是让孩子爱上读书,拥有一个多姿多彩、充满阅读回忆的童年。只有读那些能让全家人开心的书,读那些能让他们燃起希望、升起敬畏之心的书,读那些富含生动形象、丰富语言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的书,才有助于你实现这两个目标。
关于这一点,作者既提供了方法论,也分阶段列出了推荐书单。对于想要在家里打造阅读空间,开启朗读之旅的家长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因作者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书单基本以英文作品为主,我觉得我们要多寻找国内的优秀图画书和各种虚构、非虚构作品,毕竟同一文化背景下的阅读体验会更加容易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