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老师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每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和神奇。
与学生共读,不仅可以营造书香校园,培养学生们读书的乐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我同时也向家长公布了本学期共读的书目及共读的要求,通过微信与家长取得联系,实现家校共育。每周一次定时召开共读交流会,交流读书的感悟和收获,培养学生们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
俗话说“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美好的一天从晨读开始!通过诗歌的朗读,开展“诵经典、习礼仪、知感恩”等活动。《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须敬听。”明白自己的错误,知道敬亲敬长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水平,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在公共场合,主动给老年人让座,知道“长者先,幼者后。”还有很多孩子变化很大。有的能主动帮爸爸妈妈拿拖鞋,懂得孝敬父母;和同伴玩耍时也能做到互相谦让,互帮互助等,切实做到了“诵经典,学做人。”家长们纷纷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一边读,一边指,读到哪儿,指到哪儿,眼睛也要跟到哪儿。充分的做到了“手、眼、口、脑”的配合。中午的午读时间,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书,享受阅读的整个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一天的学习结束了,晚上让孩子们给自己的心灵加加油。每天写上几句话,哪怕是只言片语,既能培养孩子们写话的兴趣,又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共读,学生们爱上了读书,我们的校园处处是朗朗书声,到处是手捧书籍的莘莘学子;通过共读,家校紧密合作,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变化,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尽心尽力;通过共读,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我们更像是一起玩耍的朋友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追逐陪伴;通过共读,我们在新教育的探索中更上一层楼,让我们的教育成果更加炫丽夺目。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们与书为友,以书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