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很重要,很特殊的日子。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被称为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孩童时代对于节日的理解和成年后完全不一样。孩童时代是期待,成人后总在各种节日后有一点小失落。大概人类有与生俱来的孤独感,所以需要节日吧!成人后越发习惯孤单,无法像孩童一样喜欢节日这样的日子。孩童们对于节日的感受是看成人过节的状态,去感知这个节日的品质和含义。
阅读医治与写作学员赵宇航小朋友
网络和通讯的发达(微信)似乎把每个人的世界扩大了,使我们不愿意坐在同一张桌子前交谈,似乎交谈变得不太重要了。宁可选择使用各种花式语言问候,图片,视频从每个节日到来的早上就开始刷屏。其实这一切正是我们承受着无比孤独的感觉而使用的“交谈”方式,节日这样的日子是需要和孩童一样期待,用食物,用每个节日庆祝和表现的方式,和家人们坐在一起交谈,打开我们幸福的感受。我们阅读医治与写作的赵宇航小朋友说过:“节日就是快乐时光,和家人朋友们分享食物,节日是微笑的日子。”没有食物就没有朋友。一个孩子看问题总比我们成人通彻。
� 节日带给我们是希望的日子。从8月7日立秋,秋季的开始。9月23日秋分到10月4日中秋节,过节真得不仅仅是一个挂历或者一本台历上的日子。其实这一天有一个特殊的天象。节日本身,他是一个宇宙的时间,他是一个天地的时间。节日使我们与自然界和宇宙连接,今天的我们随着自我意识越来越强大,科技的发达,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自然,似乎征服了自然。我们人类创造各种方法摆脱自然的束缚,但是正是这种摆脱,我们失去了和自然节律和谐的链接。节日让我们有机会天人合一。呼应到节气节令的变化。
在阅读医治与写作的课堂上,我曾经给学生们出过一道题,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节日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尹嘉驰学员说:“节日是微笑,是庆祝,环境有很多的装饰。”徐铭蔚学员说:“节日孩子们可以尽情玩耍。”李泽皓学员说:“节日里人们可以通宵达旦地庆祝,到处有醒目的装饰。”的确,孩童们的观察总是敏锐于成人。孩子们是靠着悟性与体验来理解这个世界的。最早明确记载有一个“中秋节”的,应该是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桔,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我们看到其中没有馈赠月饼的记载,强调的是喝酒和吃螃蟹、各种新鲜水果。从玩月发展到以酒邀月、赏月,热闹中一片酒气蒸腾。门面彩楼花头,结饰台榭,孩童们游戏玩耍。夜市从晚上到天亮聚集一起。从古代人们对于节日的庆祝中我们可以看见,节日的气氛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平衡人的状态。所以节日是庆祝,纪念一个重要的时刻。
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
今日的月饼和中秋,嫦娥奔月,民间中秋赏月,都是特别的日子下的习俗,每一个节日下都有一个食物来衬托。食物似乎和节庆,节令的本义相呼应。月饼和中秋一定不是空穴来风,月饼本身呼应了月亮。此外,我国很多地方还有祭月、拜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向明月寄托对未来的希望。月饼原本是祭月时供品的一种,以后成了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如今,中秋吃月饼更是成了很多人必选的项目,取团圆之义。除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古人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蔡新宇学员说:“节日是古代祭祀的日子流传至今。”因为人们生活在一种不圆满的状态,感觉自己是分离的,也是内心的孤独所致,所以节日需要庆祝或祭祀,这样大家一起过节,一起做一些事情,就可以平衡我们每一个人的疏离感。中秋古诗中,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宋代苏轼,王安石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古诗元素围绕“明月,愁思,酌酒,桂树,白兔,嫦娥”抒发与天、地、人、和的平衡。
愿这个中秋我们和孩子们,家人们在一起,一起的力量去呼应中秋的本意。用一种敬畏之心去过节,孩子们就能感受到其中精神的内涵。庆祝就是一种纪念,纪念就意味着一种重复。对于这个时代的孩子们很重要,在节日里从紧张的状态里恢复出来,回应传统,顺应与天,地,人的关系。希望每个孩子在自己的家中创造自己理解的中秋,呈现自己和中秋的关系,找到平衡的,舒适的、愉悦的中秋之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