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满百度上层出不穷对鲁迅的渣男之名的骂名,我最终还是要为先生写一篇正名文。
就像这张经常出现在教科书上的照片,鲁迅给人的感觉就是板正的,忧国忧民的。
但是这样一位仿佛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写在脸上的中国男子,也曾写下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经典的爱子情深之语。怜子如何不丈夫。作为民族脊梁的他,也是个活生生的人。
以我这样一个讨生活的人的眼光来看,这是一位辛劳的前辈。他花费半生买下的宅院被日本弟媳侵占,自己灰溜溜地被从自己花钱买下的房子里撵出来不说还被泼了脏水。
生于旧时代的他十八岁就被定亲,对方大他三岁。对他提出的要求一一应了却也只是应了。好好地在日本读书,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急切地赶回来奔丧,却发现只是母亲的谎言,看着满屋子喜气洋洋高朋满座,他屈服了。
面无表情地走完所有程序以后,他埋头哭泣了一夜。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他的确到了伤心处。他被算计了,可算计他的人是他最亲的母亲。天底下有哪个儿子被母亲骗了可以找个说理的地方呢?
他在母亲的劝导下曾想凑合着过一生,可是这个只会迎合他的女人实在让他无法委屈自己。她当然是无辜的,那自己呢?自己就不无辜不可怜?
他为她想了许多出路,希望她能有自己的幸福。可是怎么可能强按牛喝水。她对封建思想的拥护和他对新思想的向往一样执着,最终,他只能放弃。
本以为只可以在这样一段无爱的婚姻里纠缠至死,没想到会有一个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女子来拯救他。虽然她是他的女学生,可谁能抗拒爱。最终,他有了儿子。他的生命得到了延续,人生也有了希望。
可惜他只能带着无限的遗憾早早离开年幼的儿子。他活着时,面对的是一个鸡飞狗跳的大家族,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他这个瘦小的长子身上。他看见的,是个积贫积弱的民族,满是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不能不为那些人伤心。
而今天,许多吃的好穿的好,平安喜乐地长大了的人却纷纷来指责他。埋怨他耽误了发妻,一辈子冷暴力她。
人死以后,魂灵的有无我本不在乎。而如今,我倒希望人死之后就无知无识。不然,他该多伤心。
他是孤独的,曲高和寡的。他并不是圣人,在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时也犯过错误,留下过遗憾。但是不论面对怎样的困难,怎样的危险,他都不曾低过头。而他留下的巨大的精神财富,一代又一代人都将从中汲取力量。
如果说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会带动着跟随着他的人一起伟大起来。那他的确算不上伟人,因为他用了一生,也没能拯救自己的妻子。他从无望的人生中逃离了,留下她一人溺毙。
可是,佛渡自渡者。神救自救人。若一个人自身不愿意付出,不愿意去改变,外人的力量,又有多少呢?指责一个同样是受害人的人,我们的心就可以好受?还是说那位业已无法改变结局的可怜人听了就会欣慰许多?
当你想要评价一个人时,一定要明白他们未必有你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