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王利珍坚持原创分享第388天
最近在准备一个讲座。半个月的时间,脑子里都在思考这个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智商低,知识少。不做你会自满,做了你才知道自己的无知。
尘埃落定,今天下午终于定稿。就这样啦!坚决一字不改!
走过这个历程,回头再看。是一个做加法和减法的过程。
前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电脑上的,自己以前留存的,朋友帮忙给的……太多太多。什么都想往里面装,什么都感觉重要,哪个设计都感觉会出彩。
当我把这样的课程思路讲给朋友听,大家一致反映是锅大杂烩。萝卜白菜粉条肉,啥都有,啥也不突出,主题不鲜明。
怎么办?删,删,删。
先从内容设置上,可要可不要的,一律不要。可说可不说的,一律不说。与主题关系不紧密的,统统砍掉。
再者是幻灯片的设计。幻灯片起个提纲挈领的作用,把课程主线,授课思路展示出来即可。有些话语不需要写在幻灯片上的,也一律不要。从原来的三十七张到现在的二十六张。删过之后,感觉思路更清晰了,脑袋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思路明晰了,该装的知识装在脑子里。临场发挥,轻松自由。太多的幻灯片对自己和听众都是一个束缚。只顾看幻灯,就会和人之间的互动减少。什么时候都要以人为本,这是咨询的理念。我想用在讲座中,也是一样的道理!你的听众更希望的是你看到她的存在,关注她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
讲座是让听众跟你走,听你讲的内容。但他是不是跟你走,就需要授课者从听众身上捕捉信息,敏锐的去观察感知,适时调整。所以,幻灯不是主要的,讲着和听着才是主要的。不要让过多的幻灯成为第三者,妨碍了讲者和听者之间的交流!
幻灯片,适时出现,穿针引钱。过多展示,繁了就乱!
郑板桥题书斋联有一句:删繁就简三秋树。主张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比如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
制作课件也当如此。
写到这里,忽然感慨。人生岂不也是如此!前半辈子,想要的很多很多,拼命的走在追逐的路上。行囊沉重,压弯脊背。当经过风风雨雨,世态炎凉,蓦然回首,发现红尘之中,你需要的只是极少极少!而这极少极少的存在,又是及其宝贵的,支撑你活出真味的,不能再去掉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