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网络古风、老干体是诗词的一场浩劫吗?
从问题来看,网络古风、老干体这两个词明显带有贬义,实际上这两个词如何界定似乎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标准,对于懂一点诗词的和完全不懂诗词的人来说,这两个词语的看法未必相同。
一、网络古风 真古风与假古风
1、真古风
广义的“网络古风”应该网络上发表的旧体诗,包括古风(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和词。狭义(真正)的古风就是指古体诗。
真正的古风是指古体诗,这一类诗是相对于格律严谨的近体诗而言,古体诗的要求虽然比格律诗简单很多,但是也有自己的标准。 古体诗可换韵可一韵通押可以用邻韵,但是古体诗换韵的要求也不是没有规则。
旧体诗至少要依照诗词基本规则所作,律诗要按照格律规则,填词要按照填词规则,古体按照古体规则,这样的作品,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至少可以算是真“古风”。
所以,并不是所有看上去像“网络古风”一定是真正的古风。
2、假古风
古风(古体诗)相对简单,不讲究平仄、对、黏连等格律要求,但是押韵不对的话,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古风,首先四句的绝句不可换韵,二四句必须押韵,而且不能一个是平声一个是仄声。例如:
《送别》 年代:唐 作者: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扉和归都是平声,不能一个平声一个仄声。另一首仄声韵,《鹿柴》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响和上都是仄声,同样不能一个平声一个仄声。绝句必须如此。
在长篇的古风换韵时也要注意规则,我以前写过《老街诗词闲话08-古体诗可以不讲平仄只押韵吗?》说了古体是押韵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这里就不重复了。
如果最基本的押韵规则都不懂,写出来的诗往往是假古风。
词本来就不是古风,填词是一定要按照此谱填的,如果误以为把字数凑对了就是填词,这样拼凑出来的也一定是假“网络古风”。
假古风我也不用举例了,得罪人的事情不好干,大家看了这篇文章应该会有辨别能力。
3、网络古风
鲁迅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然而言行不能一致,有时也诌几句,自省亦殊可笑。”
鲁迅自己也耐不住,经常”诌几句“可见国人作诗,是深入到了读书人的骨子里。今天的网络时代,”诗人“更是多如过江之鲫。
古风中加了网络两个字好像有泛滥成灾的意思,网络古风的定义其实并不准确,应该说“网络诗词”更恰当一些,因为“古风”只是旧体诗的一部分而已,而且不包括词。无论如何评价,不可否认网络对于文化的推广起了巨大的作用。
二、老干体未必是老人体 年轻人也有老干体。
不能把老人写的诗词作品都称为老干体,"老干体"是个新词汇,最早是讽刺一些文化不高或者有文化但是不抒发真实感情,一味在诗词中喊口号表决心等轻艺术重思想的作品。刚开始学习诗词的人,往往会又有此病,形式与内容驾驭不了,顾此失彼。这只是大多数人的必经之路而已。当然,确实有人一直就停留在这里,很难走出去。
从作品出发,老干体自然未必是老人的作品,年轻人也一样能写出老干体。现在网络上能够见到各式各样的“网络古风”,很多水平远远不及所谓的老干体。
我见过的青岛的老诗人,不计报酬授课了十几年,将很多一窍不通的退休老人带入门,八十多岁还站在课堂上。虽然学生们水平不一,很多人的作品都是从所谓的老干体逐步提升水平, 他们对于文化的传承和普及起了巨大的作用,值得每一个人尊重。
三、鉴赏水平的不同
如果单纯的把退休老干部的作品归为老干体,是对诗人的不尊重也反映读者鉴赏能力的不足。我见过的致力于推广旧体诗词的人中,大部分是老干部。像我们这种人忙着挣钱换柴米油盐,反而没有多少时间去作这些事情。
每个人的诗词鉴赏水平不同,对于同一首诗的评价自然也不同。简单来说,基础的格律知识不知道,看到别人写的五七律或者词作,明明不合格律,自己也人云亦云,这样就如同矮人看戏一般。反过来说,不了解句法的变化、词性的活用手法,动辄指责别人语法不通,语句不顺也是常见的现象。例如这首诗: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第二联,新主是人,昔时是时间,定会有人指出对仗有问题,我就经常碰到这样的人。
实际上,如果把今天写的不错的诗词和古诗词混在一起,一般水平的人是分辨不出来的。当然也有很多太空洞无物的诗词作品,即使没有什么基础的人读起来也会心生厌恶,而有的好作品天生让人感觉舒服,读起来如同花香一缕,沁人心脾。
结语
优秀的诗词作品思想和内容缺一不可,《论语·雍也》中说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句话可以论诗,一味强调思想内容不重形式文采,可以看作老干体,以为一味形式文采不重思想内容,就是陈子昂说的: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另外,老干体不完全是坏事,从积极的方面看,毕竟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播;网络也不是坏事,不必瞧不起网络上的作品,沙里淘金只欠慧眼而已。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