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周秋妹,两个青少年孩子的妈妈,亲子沟通讲师,2020.12.05 记录 第38篇!
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把成长的空间留给孩子》
所谓的“听”,就是放空我们自己;同时“听”,也是把成长空间留给孩子。
如果只是听,孩子真的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吗?直接给出一个建议或者施以援手,不是更加迅速便捷吗?或许我们的心里会升起这样的质疑。
留给孩子自我成长空间,他们可以从狭小的鱼缸来到更大的天地里,只有在更大的天地里,他才能够成为更强大、独立、自信的自己。
以下分为两个例子给大家做分享!
一、成长空间
我在《亲子沟通密码》书中看到LiLiane讲到她一个伦敦朋友中的一个故事。
她朋友的孩子很喜欢鲨鱼,于是她的先生在家里养了一条小鲨鱼,为它购买豪华的鱼缸,昂贵的鱼食,每天精心调配水温……
孩子非常喜欢这条小鲨鱼,经常跟它说话,看着小鲨鱼有着曼妙的体态、摇曳的泳姿,每天悠哉悠哉地在鱼缸里游来游去。
可鲨鱼一天天长大,鱼缸确慢慢容不下鲨鱼了,它沒有更大的空间去生长,会缺氧,甚至会死去。
孩子非常担忧,问爸爸怎么办?于是他们一起想办法,把鲨鱼放到海洋馆去,给它更大的空间去吸收氧气,才能更好的去生存。
当一年后,孩子和他爸爸再次去到海洋馆,天啊,当时的那只可爱又娇小的鲨鱼竟然已经长大了,裹着浪、奔腾而来的已经是长达十多米的巨鲨了。
听了以上这个故事,回想我们自己,是否也可能把本来可以成为一条大鲨鱼的孩子放进鱼缸呢?
我们是否用道理、劝导、评判,各种的方式,给孩子做了一个鱼缸,在这个鱼缸里,它只能按我们的意愿生长呢?
但是呆在小鱼缸里的孩子渐渐长大,他又如何去扩展自己的思想,发展属于他的能力呢?
二、懂得放手
说到这里,让我回想到我大儿子学会骑自行车的成长故事。
今年的暑假,孩子原本安排了所有补课的行程,刚好婆婆说:想带大宝贝回老家去学习教堂的道理。当时的我有万千个不愿意让孩子回去,生怕夏天老家蚊子太多,生怕孩子回去住太长时间不习惯,生怕孩子的补课不去,会耽误学习………
各种的担忧,但又不想让婆婆为难,所以就顺着她老人家的想法,还是让孩子回去老家住了半个月。
没想到在这期间,孩子不仅学会独过家家,到处去,还学会了骑自行车。在学会的过程中,也把脚摔流血了,掉了块小皮,不能走路,需要时间恢复。起因是老家的单车都是大人骑的,太高,孩子的脚不够长,够不着,才被摔成这样子。
当孩子奶奶告诉我的时候,我非常的心疼,也有点想责怪婆婆。可我还是冷静想了一下,适当懂得放手,孩子才能学会成长!
就这样,孩子回到深圳后,不仅会骑自行车了,每次补课的时候,还省了我平常接送他补课的烦恼。他都可以独立骑自行车去补课,因为在老家经常自己去亲戚过家家,现在过马路也不成问题了……
看到孩子骑自行车的背影,内心感到非常开心、激动,此时才发现我的孩子长大了!
在此,还是要感谢我的婆婆!
所以,我们不能把孩子当成小鲨鱼放在鱼缸里富养,哪怕你给它再豪华的鱼缸,再昂贵的鱼食,它也会缺氧,而是要把它放在更大的海里,让它适当的自由意愿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