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千字文18
登岛打卡第16天
读的什么书:《为何家会伤人》
阅读有效时间:25分钟
阅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半个月的时间里还没有读完一本书,心里有些着急,急着想要开始读别的书。尤其是,此时群里已经开始了共读活动。但是手头的书还没有读完,加上精力有限,还没有办法加入到共读中去,有些焦虑。
阅读有什么收获:
面对高考的压力,有人越战越勇,成绩步步攀升,有人则节节败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除了跟学习方法有关,也跟对待考试的心态有关。
无论是面对考试,还是人生道路上必经的坎,我们都应当建立自我实现的预言。
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是,如果相信自己行,你最后就能行;如果怀疑自己不行,你就会退步。但是这样的预言需要基础。如果你抵达过某种境界,再做这样的语言,你自己就容易相信,也更有可能达成。
作为学生,不仅要会学习,还要会考试。怎样才能做到“会考试”呢?这就需要考生能够换位思考,站到考官的角度上去思考“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出题”,那么,敌对的心态就会消失,考官也就不再神秘和高高在上。作为学生,可以试图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假设自己就是命题者,会采用怎样的形式来考察这个知识点。作为老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一些引导,或者训练学生进行命题。
教育家魏书生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到,他所带的班级,考试卷都是学生自己命题的。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命题质量没什么保证,还有孩子抄袭现成的题目。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有些孩子的命题能力很高,甚至可以媲美高考命题。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倒过来想,能够精准命题的学生,他的解题能力、答题能力也不会差。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不能准确审题的学生,其实就是不能很好地揣测命题者的意图。会错意了,自然也就答偏了,或者答非所问。
如果学生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考试,就很难理解考试的规律。并且,如果不进行这种换位思考,学生就很容易和考官较劲。
应对学习与考试,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对于所有人来说,这一生都要完成的命题是,自身的成长。而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这比知识更重要。
在儿女年龄比较小的时候,远比教育和培养更重要的是家长与儿女的关系。这种关系会被儿女内化到他们内心深处,不仅成为他们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也会成为他们情商的基础。所以说,性格是一种关系。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模式,形成于一个人的童年,主要是六岁前。这个模式形成后,以后的人生里,我们就会不断将这个模式成现在现实世界中。所以说,内在的客体关系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简而言之,即性格决定命运。
一个从小被父母忽视的孩子,长大之后可能也是存在感不强的人;一个从小不被父母喜欢的孩子,长大之后也会重复这样的模式,有意无意地,使得别人不喜欢他;一个从小不被善待的孩子,长大之后也许会有无法控制的残忍暴躁。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呢?最重要的,就是看到。
看到,必须是心对心,感受对感受,是心灵的呼应,而不是头脑对心,更不是药物对心。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于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看到。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需要被看到,都需要获得别人从心、从感受方面的信息反馈。否则,他不仅会感受到挫败,还会丧失自我。一些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被看到,接受到良好的反馈,他就会形成清晰的自我,他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反之,另一些人没有清晰的自我,很在意别人的评价。不管是先天运气,还是后天努力,有丰富感受并被确认的人,都会形成所谓的“存在性安全感”。所以,用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