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个故事: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说他的理想是长大以后当公交车司机,这样就可以不用买车票,还能天天坐公交车。我不知道孩子是在怎样的引导下对坐公交有了浓厚的兴趣,大人们也许一笑了之,但是对于幼小的心灵来说,那可是他全部的希望,引领着他慢慢长大。
少年时期的理想百分之九十以上最终难以实现,但他却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记得小时候我家有一个邻居,是个木匠,农闲时节经常帮人们做一些家具。我天天坐在院子里看着他把一根圆木锯成板材,板材再锯成一根根木条,然后抛光凿眼,再组装成衣柜、饭桌、凳子。幼小的我感到无比神奇,对木匠邻居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决定长大以后做一个心灵手巧的木匠。母亲也大加赞赏,说有一门手艺一辈子不愁没饭吃。
后来上学了,才发现世界上还有比木匠更厉害的人,那就是我们学校的美术老师。他画的老虎栩栩如生,画的领袖人物更是比真人还像(虽然我没有见过马克思和列宁)。因此我上美术课特别认真,考试常常全班第一。
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校长来我们班听课,什么课忘记了,只记得老师讲完之后校长提问,倒霉的是第一个就提到我,更倒霉的是提的问题和老师讲的课文无关。
校长问:“你长大以后的理想是什么?”
我瞬间崩溃了,哆哆嗦嗦地说:“画画……”
校长说:“画什么画!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伟大的理想。”
这时,女班长站起立大声说道:“我的理想是做无产阶级的接班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
“好!”校长拍手说,“这才是革命接班人应该有的样子。”
我呆呆地站在那里,自惭形秽,无地自容,自己的理想在班长的伟大理想面前卑微得不值一提。
后来再长大一点儿开始学会自己思考问题,有一天忽然觉得班长的话也不全对,理想再伟大那也得做一种具体工作去实现呀!而不是只喊喊口号的问题。
然而,遗憾的是在以后几十年的岁月里我上完了小学上中学,上完了中学上大学,毕业后当过老师,坐过机关,又下海经商,最终也没有做成木匠,也没有当画家。虽然到老一事无成,但也经历了一些世事,有着不浅的人生阅历。有一年回老家小城看望父母,听人讲起当年的女班长,说她经营一家蔬菜小超市多年了,还生了两个儿子,并且孙子已经上小学了。我忽然想起当年的豪言壮语,她这也算是为自己的理想尽力了。
对于儿童来说,理想就是一个美丽的童话,风光旖旎,却又朦朦胧胧。他承载着一个幼小心灵所有的希冀、美好、梦幻和未来,绝对不可以扼杀,也不能人为地加以矫正和扭曲,只能培养和扶持。少年时没有美好的理想,没有梦幻,一生都可能浑浑噩噩,无所追求。
人在前二十多年的成长过程中,理想也是在不断变化中。但无论怎样变化,他必须存在。他就是你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没有了灯,人生会失去方向。
在今天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所有人都把挣钱和当官作为唯一的人生目标,也不是一件好事情。过度地追逐利益会造成道德的崩溃和伦理的沦陷,会让世间失去美好,会让人生更加痛苦。因为除了挣钱好像没有别的事情可做,而挣钱免不了尔虞我诈,挣钱又是如此的艰辛。
所以,少年时期的理想是必不可少的,少年的理想也是美好的,是七彩斑斓的,是多元的,更是具体的,而不是空泛的。
小孩子长大想做公交车司机就是一个美好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