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年纪轻轻,衣食无忧,却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和方向,每天浑浑噩噩,想不明白让自己活下去的理由是什么。
她找到一位大师:大师,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思呢?我想死。
大师说:你不想活,但世上还有很多人想好好活一场。你用你的命,帮他们活得精彩一点再走也不迟。
正好看到支援西部的通知,于是女孩报名去了偏远山区做了支教老师。
在那里一待就是一辈子。
女孩拯救了山里孩子的未来,山里的孩子却拯救了女孩的命。
这大概是女孩一开始万万没想到的。
不管最开始的动机是什么,总归是做了件善事。
世界这么美好,请你用心去爱。
阿弥陀佛,么么哒。
今天下班寒风凛凛,我搭杨总的便车回家,车子驶出山外没多久,杨总的微信就响了。
靠边停车,认真看群里的通知:附近有人寻求救援,车亏电,打不着火了。
“看来要接单了!”杨总兴奋地说。
赶紧给车主打电话,可是占线。这时群里有人说他已经联系了车主,正在赶往目的地,叫杨总不用去了。
于是继续往家走。
刚开车一分钟,车主那边打来了电话,说刚才那个朋友得十几分钟才能赶到,有些远,问杨总能否过去一趟。
杨总问我着急回家吗,我之前就听他说过救援这个事,今天竟然被我赶上了!
我利索地回答:不急不急!迫不及待地想跟到现场去看一看。
问清车主的具体位置,一个干净利落的大回转,车子迅速往日职山润楼停车场驶去。
比不上对我们自己的学校那般熟悉。
穿越家属区,经过曲曲折折通往教学区的土路。校园真大呀,一眼望去,找不到山润楼。
然后又给车主打电话,一听他的描述,知道他也不是这个院里的熟人,我们便自己想办法寻找了。
旁边经过一个骑车的学生,询问过才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竟与我们只有一楼之隔,真是一叶障目呀!
虽然问路耽搁了一点时间,但还是在五分钟之内赶到了现场。
车主已在热切等候了。
简单打过招呼,杨总从后备箱拿出工具,马上进入了救援工作。发现待救援车的车头冲向花坛,只能两车并排对接。杨总把车子停在旁边,准备把线接到两个电瓶上,才发现还差了那么一点点距离。
我提议要不要把待救援车推出去,然后头对头。杨总目测了一下距离,然后回到车里把车倒了出去,又开了进来。
天呢,两车之间只差两厘米就亲上了!这开车技术也是没谁了,老司机就是老司机!
然后再接电瓶,刚刚好,“人工呼吸”开始了!
充电五分钟才可以重新发动车子,所以跟车主侃了会儿大山。
目测四十岁左右的样子,怪不得指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原来他是来这学习的。问他车子是什么原因亏电,他说可能是手机一直在上面充电充没了。然后想起每天伴我们下班回家的87.9广播,王正提到的种种因为粗心大意导致电亏的原因,便觉得日常的宣传和普及是多么的有意义。
车主的车子很快打着了火,从一见面就不住的感谢,到临走时还在一个劲的客气。这大概是男人之间表达感谢的方式。可要是换做我,我定会抱着前来营救我的恩人,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如果需要以身相许,那也是可以的。
回去的路上,我们俩都还在兴奋中没出来。
“杨总,我怎么觉得热血沸腾呢!今天跟着你学雷锋了。”才知道当雷锋是这样一种感受,比中了大奖还兴奋。
“这上周五刚去参加了救援培训,就马上接了第一单”!
“谁给你们培训呀?是不得是专业的老师?”
“日照那边有个车友会,讲的很专业,宝马车、奔驰车电瓶在哪里,怎么接线,普通车电瓶在哪里都教,还有换轮胎,不同的车方法也不一样。”
“你们除了帮忙充电还做些什么?”
“帮忙换轮胎呀,车陷沟里出不来帮忙拖车呀,很多。”
“这个救援联盟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去年吧,救援了300多起了,现在加入的救援志愿者达到七八十人了吧。”
“我觉得你们好酷呀,应该起个名字叫87.9城市救援联盟。”
然后杨总给我看他们群里的救援通告,我一看,哇塞,还真叫这个名字,竟然被我蒙对了。
这时87.9广播里传来主持人王正的声音:刚才申请的救援,不到5分钟志愿者就赶到了现场,并顺利完成了救援,这效率真是神速呀,给我们的救援志愿者点个赞。。。
我在一旁仔细地听着,然后激动地提醒杨总:“说你呢,在说你呢,厉害呀我的哥!”
酷酷地开着车的杨总不好意思地笑了。
这一刻我觉得特别温暖。
被救援的那些车主们应该比我更温暖吧。
因为有这样一群志愿者,让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城市,不再冷漠,不再隔阂,让处在困境中的人们,不感孤单,也不感失落。
你的举手之劳,助我完成早回家的梦。
他们每天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偶然还会擦肩而过,本无任何关系,因为87.9救援联盟的存在,让他们交汇一起,彼此温暖。
请不要问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因为他们,本就是一群热爱生活的人。
救援联盟的志愿者们无处不在,如果你也需要帮助,请拨打爱心电话:
0633-8799879。
他们会马上去营救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