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讲:硬权力领导|当重大机遇降临时
你好,欢迎回到《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
这周,我们讲领导者的几种基本模型,也就是领导者如何利用法定权力和影响力,来管理下属、管理组织。我们这周的课,基础是1973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讲的是领导行为的一个谱系:从领导者大权独揽,到下属有着较多的权力。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组织、不同类型的领导风格(下图就是该谱系)。不过,在这篇论文发表的时候,领导者大权独揽非常常见,而在今天,更多组织内的领导模式是:被领导者已经得到了更多的权力。周末复盘的时候,我会给你一张清晰、具体的图示。
领导行为的连续集合
1.“硬权力领导”模式
今天,我先和你分享“硬权力领导”的模式。所谓“ 硬权力领导 ” 模式,它的核心逻辑就是:权力几乎完全保有在领导者手里,而下属只有听命的义务。这种架构,是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分销时代的典型产物,简单地说,就是高度的集权,然后对下属分派任务,强调下属要具有“执行力”。
硬权力领导模式,目前在中国企业中还比较多见,原因有两个:
[if !supportLists]1. [endif]这是由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中国企业的核心文化还是制造文化,而“硬权力领导”模式恰恰是基于制造业的管理文化,是伴随着20世纪美国制造业发展过程而逐渐形成的,中国目前还没有走完这个阶段。
[if !supportLists]2. [endif]中国企业的文化中,还受到很强的军人文化和机关文化的影响。这一点,我们不展开说了。
也许你会问我,硬权力的领导模式好还是不好?我先给你讲个故事。
2.陈立宜的乾纲独断
几年前,在中国的液晶面板行业曾经发生过一次巨大的革命。这次革命的幕后策划者是深圳市政府和TCL的董事长李东生,而操刀者则是一位曾经就职于台湾奇美电子公司的经理人陈立宜。在陈立宜就任奇美电子的时候,他专门负责大陆市场,业绩非常好。然而因为公司内部的一些变故,他被迫离开了公司。当他正准备挂印收山的时候,李东生找到他,帮他搭建了一个他从来没有想过的舞台。
华星光电前执行副总陈立宜
李东生力劝陈立宜在深圳建造一座生产8.5代的液晶面板工厂,也就是今天的华星光电。也许你从来没有注意过这个企业,但它是中国第一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液晶面板厂,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就投入生产,打造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单一产区的产能是全国最大的。
在2009年前后,大陆的面板市场是所有业内厂商竞相争夺的一块肥肉。为了防止竞争对手率先占领市场、出现卡位的情况,快,是第一位的。所以陈立宜花了三天的时间就写出了建厂的计划书,并且在两岸,甚至韩国招到了第一流的团队。为了这个工厂,深圳市政府专门划出了60万平方米的土地,全力配合企业的兴建,在运送大型设备的过程中,甚至不惜高速公路封路、拆掉收费站等等,力争以最快的速度投入生产。
在陈立宜任职的整个过程中,他的领导模式就是“硬权力领导”。比如,很多经理人熟悉的管理文化,讲究权责分明、公平合理。对于那些认为不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不良结果,他们通常会坐视不管,只管自己地盘上的事。你试着在头脑中想象一个图形:一个田字格,就是一个大大的“口”字,里边填满了四个小小的“口”字,四个小小的“口”字之间没有任何缝隙。如果一个上级管理这个大口,而四个下属分别管理一个小口,彼此之间的界限泾渭分明,责任完全分得清。这时,硬权力领导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如果不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口”字,而是改成一个大圆,里边画四个小圆,又会怎么样呢?这就是“硬权力领导”的一个天然命门。因为在大圆里边,很多空间不在小圆里边,属于一种 “ 灰色地带 ” ,也就是管理上的盲区。这些盲区如果没人负责,就会大大降低整体的效率。可谁来负责这些盲区呢?
灰色地带是“硬权力领导力”天然命门
陈立宜认为,如果大家在抢时间的情况下去讲公平,效率一定会大大下降,也就是说,这些盲区没人去补位。唯一的办法,就是团队一起上,而且领导者要讲究强权。陈立宜后来回忆,谁在开会的时候谈公平,他就拍着桌子骂人,甚至让讲公平的人罚站。甚至厂长跑过来讲,他也开骂。他就是要好,要快,要效果,盲区要大家来补。
陈立宜于2014年离开了华星光电,他自嘲地说:“有人肯定会觉得以后再也不用接受我的压力了,因为在华星光电,同事们私底下都叫他‘重型机车’。”可见他的管理风格。不过,陈立宜虽然因为“硬权力领导”遭受了很多非议,但是,华星光电和竞争对手只相差一周,就先后拿出了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这一周的时间太重要了,因为它直接影响了市场竞争上的卡位。一般来说,液晶平板的量产标准是一年,华星只用了半年,而且良品率超过了80%。
3.如何让下属服气
华星光电和陈立宜聪明的地方,还在于他们在2012年,工厂刚刚投产没多久的时候,专门生产出了全世界最大的110寸的液晶平板,用飞机运到北京,安装在人民大会堂前,也安装在它最大的竞争对手的大本营所在地。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陈立宜说要争一口气。
这一条,我请你格外注意。当你用硬权力进行领导的时候,让下属服气的很重要一个方式:
[if !supportLists]1. [endif] 让他们觉得正在和你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if !supportLists]2. [endif] 要让他们不断看到胜利的果实。
共产党打江山有一位大功臣,是粟裕大将,淮海战役的指挥者。他的回忆录有这样一段话,我和你分享。他说,“这一段战事进展不算顺利,同志们产生了一些埋怨和怀疑的情绪,虽然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思想认识有所提高,但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打胜仗 ”。我和你讲,军队就是硬权力领导的,鼓舞士气是靠打胜仗,如果打了一次败仗,为什么有时候要重罚指挥官?就是打败仗会极大地挫伤部队的锐气。相反,如果打了一次胜仗,中间过程中拍桌子骂娘,那都不算是事儿了。
“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打胜仗”——粟裕(左二)
我稍稍做一点理论拔高,这段话,你如果不理解没关系,不影响整个效果。我自己是奥地利学派的信徒,奥地利学派对于企业家精神有非常独特的理解,它更多地是用一种试错的心态来看待企业的发展。很多时候,往极端了说,做企业,有点像赌博。虽然包括德鲁克在内的人都在说,企业家是最知道控制风险的,他们最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我坦率地和你分享,我的观念是半信半疑。有时候企业家做事情,就是靠着一股“血气”。血气,是凯恩斯的话,英文叫“animal spirit”。
我自己经历过的一些事也告诉我,有的时候你还真别小看了那些没读过几本书的企业家,他们真有企业家精神。比如几次经济大调控和大风波的时候,整个经理团队都觉得应该收缩,就只有老板决定要往前冲。我们大家私底下开玩笑说,“无知者无畏”。可是谁也没想到,一年以后再开会的时候,这事生生就让这个没读过书的老板给做成了。所以,在很多时候,我是尊重“硬权力领导”模式的。
4.“硬权力领导”的适用范围
不过,我也坚信:硬权力领导模式虽然在很多时候有效,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我觉得,这种领导模式在今天主要适用于:组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机会稍纵即逝,没有时间去顾及局部利益和一城一地的得失,它就是需要一个当家人拍脑袋决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组织的外部竞争环境特别复杂,也可能是组织内部处于激烈的转型过程中,这时候没有办法去兼顾各种关系、各种利益之间的平衡。所以企业家一般都采用硬权力领导模式。也就是说在这些时候硬权力领导模式,它是有存在价值的。
当然,采用硬权力的领导模式,也不是不要软性的影响力建设。我觉得以下几点也许对你有启发意义,和你分享:
[if !supportLists]1. [endif]为了能够让硬权力领导模式发挥效力,领导者必须要身先士卒,平时要养成好的示范作用、榜样作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你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就说以前我们提过的王永庆,他平时要求别人很严格,很多管理人员为了回答他的问题,为了突击,每周工作的时间在70个小时之上,可是王永庆自己每周工作的时间在100个小时以上。
[if !supportLists]2. [endif]骂街不要紧,你要让我看到胜利果实,让我能够分享胜利果实。在华星光电那个案例里,之所以陈立宜能够骂人、让人罚站,人家也没有走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猜是高报酬。我有个学生跟我说,你给我两倍的工资,你天天骂我,就当是我多领一倍挨骂的钱了。当然,这是玩笑话,可这里也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你看那些整天加班的公司,强调以奋斗者为本的公司,哪个不是公司成长快,个人分钱多的公司。
[if !supportLists]3. [endif]在硬权力领导模式下,一定要有一批最具有忠诚度的骨干。
[if !supportLists]4. [endif]领导人在决策前,也还是要注意充分沟通,征求大家的意见,统一思想的铺垫工作不能少,尽量减少武断性地要求人家必须服从。
课后思考
今天课后,请你思考一下:为什么在中国有一批由转业军人创办的企业都取得了成功?找一家来试着分析一下。
032讲:能力型领导|防止被推下山崖
你好,欢迎回到《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
今天和你讨论第二种领导模式:能力型领导。在企业中,由能人创办,并且在能人的带领下快速成长起来的,不在少数。于是,很多企业就形成了能力型的领导模式,甚至高度依赖于一个关键的能人。有一个强有力的能人,毫无疑问是好事。但是,这个关键能人的自我定位,常常也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做大的关键。有些企业,恰恰是因为有了这个能人,常常无法发展壮大,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管理精力回报率
十几年前,有一次我和一位很有名的企业负责人一起外出旅行。几天的时间里,我们朝夕相处,他基本上手机不离身,不是用电话处理问题,就是用手机发短信指挥下属。后来,我们有机缘坐下来,一起来深谈管理风格这个话题,我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如果企业高度依赖于你,连出门几天都请示不断,我觉得你的企业很难发展壮大,无法再上一个更高的台阶。道理很简单,就是你没有时间,没有办法去考虑更加重要的事情。
我对他说,领导者带领一个组织发展到一个阶段,要善于摆脱开解决具体事情的这个层次。首先,你要想得开,地球离了谁都转。我记得当时开玩笑的话是这么说的,我说:“你觉得自己很重要,但是,地球离了你们这些‘重要的人’,说不定转得更快,只是你自己不觉得。”所以,我建议他在职退休,把企业的运营控制权彻底放出去。他真的这么做了,这十几年下来,业绩增长了将近十倍。
另外我建议他应该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企业规模大了,其实也就意味着,同样的事情出现的次数就多了,也就意味着可以进行制度建设了。建立规矩,有了规矩,发生了什么事情,按照规矩办。然后,领导者在这个基础上学会授权,该找谁解决的问题就找谁,领导者只要处理那些例外的情况,也就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新问题、大问题、难问题就可以了。最后,即使这些新的问题、难的问题和大的问题,你也要渐渐地把它们纳入制度管理。这样,领导者才能抽出身来,有时间思考一些更大更重要的事情。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下属只有被授权,得到了被充分信任的感觉,他放手工作,才能成为一个大的能人。所以我说,能人的一个本事,就是要善于创造新的能人。
能人要学会放权,这个理论是我在哈佛学会的。有一次,我们讨论“资产收益率”这个概念,也就是投入了多少资产会得到多少产出。派珀教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我把它翻译成“管理精力回报率”,当时他说的是ROM——Return On Management。我听了以后心里一惊,下课之后反复想这个词,后来获得了顿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分配精力其实是要考虑回报率的,只有把精力配置到回报率比较高的事情上,人的生命才过得比较划算。企业小的时候,做成了一单业务就是大事,所以要算计一小时能挣多少钱。当企业做大了,制定方向让别人去做任务,比把自己的精力全部都耗在具体业务层面的事情上要划算得多。
这个时候,算计收益的角度,应该变成你花一个小时为团队指引方向,这些得到你指引的人,他们花一小时能赚多少钱,再减去他们的时间成本,剩下多少钱,这就是你这一小时的价值。只要这个价值在不断变大,你就应该放权想大事,你的企业实际上也是在发展。
2.能人不及时放权,会被下属拖垮
如果一个能人不及时学会放权,最后你一定会被下属拖垮。我自己做过副手,也做过一把手。坦率地说,做副手比做一把手舒服,因为凡事,你只要不想担责任就请示,请示汇报总是没有错误的,只要把握好请示汇报的姿态,不让一把手烦你就好了。可是,作为一把手,没人可以请示,遇事你都要自己承担责任,压力就比较大,如果所有的副手都来请示,你最后一定会被拖垮。
所以我常常说,能力型的领导者都是站在悬崖最边上的人,而他的“里面”站满了下属,如果这些下属一起向内发力,领导者就会在山崖边有更大的空间,站得更从容。而如果下属们一起往外涌,第一个被推下山的,就是那个最有能力的一把手。下属不停地向你请示,让你不堪重负,本质上就是用力向外推你。
有一部书我特别喜欢——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洋洋洒洒的几十万字巨著,其实就讲了三句话:
[if !supportLists]1. [endif]所有的大国,都因为大而要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
[if !supportLists]2. [endif]任何大国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你承担的义务越多,就意味着你的资源被逐渐地摊薄;
[if !supportLists]3. [endif]当资源被摊薄到某一个程度,在某一个点上不足以控制一个危机的时候,大国就会开始崩溃。
其实,《大国的兴衰》这本书,它的这三句话、这些道理用在能力型领导者身上,我认为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能力型领导者,必须要学会放权,防止下属依赖,这是组织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必修课。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学会找到有能力、有担当的副手非常重要。不是有一句话叫“能人背后有能人”吗?我现在讲一句话叫“ 能人前面有能人,能人替你创空间 ” 。
给你讲一个古人的例子。当年,楚庄王在朝堂上议论国家大事,他突然觉得手底下的大臣在见识上都不如他,于是他就面露悲伤之色。别人就问:“楚庄王你为什么忧伤?”楚庄王说,“天下有盛名的人和有才能的人很多,古人说:得其师者王,得其友者霸。什么意思呢?如果拿他们当老师,你就可以称王,拿他们当朋友,你就可以称霸。我个人认为我自己的才能很一般,可是现在,我觉得我手下的人连我都比不上,这不就是国家要亡了的征兆吗?”古人都知道,成大事,要找到比自己更厉害的能人,今天的管理者,难道不应该懂得这一点吗?如果一个能人在整个组织里,老是觉得自己最强,组织离不开自己,这其实就是一个企业、一个组织要失败的征兆。
"寡人闻之,世不绝圣,国不乏贤,能得其师者王,得其友者霸。" 选自《吴子·图国》
3.能力型领导要学会“摆人头”
这些年我见过很多有能力,但不堪重负的能力型领导者,仔细分析他们不愿意放权的原因,主要有两条。第一是担心失控;第二是害怕失落。担心失控,是人之常情。不过,因为怕失控,而坚持不放权,不是办法,组织发展不大。关于控制的手法,我们后面会细讲。今天,我只讲一点,就是领导者要学会抽出一定比例的时间学习摆人头。什么是摆人头?就是发现人才、安顿人才。
摆人头的步骤无非几条:
[if !supportLists]1. [endif]确立组织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换句话说,就是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由此确定选人、用人的标准;
[if !supportLists]2. [endif]选择符合条件的下属,花时间有针对性地培养交流,这里面的关键是要看他们处理重要事情的时候,他们的观念和手段够不够;
[if !supportLists]3. [endif]一定要随时给自己找一个备份,通过交办不同类型的工作,来历练他们的能力。
请领导者们记得:组织规模越大,花在摆人头的时间就越长,你要成为未来的领导者,你就要从现在开始历练你摆人头的能力。大家都知道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前任CEO韦尔奇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韦尔奇的前任在摆人头、挑选接班人的过程中所花费的心力非常大。据说,他有70%的时间是和公司的人力资源副总裁一起度过的。
而韦尔奇在用人授权方面所花费的心力,其实一点也不比他的前任差。有一个秘诀,就是韦尔奇从来不吝惜和下属谈话的时间。韦尔奇刚刚上任的时候,他往往通过公开场合的表现来判断一个下属行还是不行。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办法不行,他改为每一次就一个具体问题和下属深谈。他花了很多时间和下属进行个别谈话,讨论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来判断下属的能力和培养的潜力。这样做,一方面让他自己对业务有了很深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他可以由此来发现合适的人,做到知人善任,适时放权。
我们都知道,韦尔奇在GE任职二十年间创造了管理上的辉煌,大家对他个人佩服得不得了。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他能够成就这样的辉煌,不是因为他自己行,而是因为他会用人,他用的人行,他会授权,众人拾柴火焰高,不是他独角戏唱得好,是大家唱的合唱好。
韦尔奇(右)与前任CEO 雷吉·琼斯(左)
德鲁克在《管理的责任》这本书中特别强调,管理者首先要问的是,哪些事情是关乎企业成功和生存的当务之急的?这个当务之急是必须自己来做还是别人也可以做?如果交给别人做,可以做得一样好,甚至更好,那就应该把这个工作分派出去。德鲁克说,很多问题,不是管理者没有能力,也不是他不愿意去做,我们没看到他做,而是因为他觉得应该花精力做别人不能做的、更重要的事情。这件事情他能做,别人也能做,那不如把这件事交给别人做,这就是授权。授权之后还有一个秘诀,叫做“有所知,有所不知”。什么叫“有所知”呢?就是要知道哪些是最大的事情,要知道制度体系无法处理的例外事项。
课后思考
能力型领导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担心失落,他之所以要频繁干预,就是要刷存在感。对于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是今天课后的思考题。
033讲:情感型领导|选亲还是选贤
你好,欢迎回到《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
今天的课我们谈谈:为什么那么多的管理者采用情感型领导模式,这种领导模式有什么好处,又要注意什么问题。今天的课程有两个要点,请大家注意接收。
1.为什么新官上任都会“任人唯亲”?
所有的管理者其实都是从没有经验走上领导岗位的。当一个人走上领导岗位之后,他会遇到两个主要问题:
[if !supportLists]1. [endif]下属不服气。特别是有些下属认为你现在坐的位置,是应该由他来坐的,他们会充满着一腔的敌意。有些人虽然表面不说,但心里却期盼你新官上任三把火,先烧了自己,所以他们往往不太配合。
[if !supportLists]2. [endif]下属在工作方式上与你的工作方式的出发点和思考方式会有不同。所以,即使没有不服气,有的时候双方在沟通上,他也会不听你的,或者是阳奉阴违。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管理者为了能够尽快开展工作,都会选择一些有情感、同时支持自己的人来辅助自己。这就表现为“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与此相应的,领导者往往建立“情感型”的领导模式。情感型领导模式的核心特征就是用熟人,用自己信得过的人,所以很容易被认为是“ 任人唯亲 ” 、 “ 拉帮结伙 ” 。我个人觉得,不能简单地来看待这件事。
用自己信得过的人、用熟人,往往是特定时间里巩固自己领导地位的一条捷径,工作很容易推进。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了解和熟悉一个新人是需要花时间的,在很多情况下,领导者不可能有时间慢慢选拔人才,所以,用熟悉的人,相对于花时间盯人、控制人,时间成本会少很多。一方面,因为了解和信任,领导者会对结果比较放心;另一方面,所有的关系和圈子都是双向的,如果被重用的下属不尽力,他其实也会在声誉上遭受较大的损失。所以,采用情感型领导模式在很多时候是有道理的。
2.悄悄走马换将
听到这里,你也许马上会问:情感型领导模式是不是新上任者的权宜之计呢?等到领导者地位稳定了,是不是就要摆脱这种领导模式,比如发展到能力型领导模式呢?
我想:确实应该。但现实中呢,也确实有很多例外。我认为这里面的原因有两个:
[if !supportLists]1. [endif]领导者熟悉了任人唯亲的状态,他在这种模式下感觉很好,他沉醉在这种领导模式之中了,他没有改变。
[if !supportLists]2. [endif]就是领导者事实上已经转向了,但是,你并不一定看得出。下面,我们就从这里往深了说。
我先和你分享一段李嘉诚先生的话。十年前,李先生在谈及他的用人心法时说:成功的管理者都应该是伯乐,要不断地学会甄别、选择比他更聪明的人才。不过,挑选团队,忠诚心是基本。这有点像我们说的“任人唯亲”。李先生把忠诚,也就是把“亲”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其实,不仅仅是李先生,我们华人企业家大多都看重“忠”。忠心,是用人的必要条件,而能力,往往只是一个充分条件。
但是,你看这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悄无声息地走马换将的。“ 忠 ” 的水平没有动,但 “ 能 ” 的水平却在往上走。不过,“能”往上走是有讲究的。比如,李嘉诚先生看能力就特别强调“两不用”:那些名气大、喜欢自我标榜、凡事以“自我表演”为中心的“企业明星”不用;还有,就是光有忠诚心,但能力不足的人,他也不用。
3.化“忠”为“能”——再用四象限坐标图
我反复琢磨李先生的用人之道,希望能找到他搭配“忠心”和“能力”的秘诀。现在,我和你分享一个图示工具,也许对破解这个秘诀会有帮助。这个图示工具不是什么新东西,还是上次讲下属分析的“四象限图”。
你也许会想,又来这一套,除了四象限,你还会不会点别的。我和你说,千万别急,更不要觉得只画了一次追随者表格,就把这个方法学到手了。给你介绍一本书,叫做《困境中的决策力》,整本书都在讲在不同的决策问题里,如何使用这种四象限图。从那本书里,你也许可以知道有多少管理大师都在使用这个看似简单的画图工具,来帮助自己思考问题。所以,把一个方法吃透了,内化于心,极其重要。你别嫌我烦,今天的内容就是为了巩固上周学习的成果,是故意设计的。
今天讨论四象限图,我再帮你把事情往前带一步,就是要学会把一个象限,再细化成一个小的四象限。
现在,我们用“忠诚”作横轴、用“能力”作纵轴来画这个坐标。第一象限就聚集了又有能力、又有忠心的人。在体制内考核干部,这个区域的人就叫做“德才兼备”,毛主席叫“又红又专”。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把人往第一象限里面拉。
李嘉诚先生认为“ 忠诚心是基本 ” ,那这就意味着,我们只考虑第一和第四象限的人,第四象限就是那些有忠诚心,但是能力不太行的人。前面说到,当一个人刚成为领导者的时候,他可能会用一些值得信赖,但水平低一些的人,这些人都在第四象限。但是,随着一个领导者地位逐渐稳固,就需要更多“能力强于忠诚度”的人。那么,该如何安排在前一阶段靠忠诚心帮你打天下的人呢?
现在,我们把第四象限再细化,把整个第四象限拿出来,再画成一个小的四象限图。在这个小的四象限图里,靠右的都是特别有忠诚度的人。不过,这里面又分三种人:第一种人通过培养可以跃迁到第一象限中去;第二种人忠心没有问题,但能力顶多也就是上升到第四象限右上方的部分;而第三种人能力有限,始终处于小象限图中的右下角,就是李先生说的迟早要拖垮团队的人。
细分第四象限的“能力-忠诚”四象限图
把象限细分,是使用这个工具的一个重要方法,它有两层含义:
[if !supportLists]1. [endif]可以让我们看事情更加通透;
[if !supportLists]2. [endif]可以用一种动态心,去看静态世界。
如果你预见到,团队以后要进步,要不断引进有能力的高手,那么,你在第一阶段使用人员的时候,对有忠心,但能力稍差的人,就应该有所考虑。比如,你在提拔副手,或者骨干的时候,你就不仅仅要从解决当下问题的角度想事,还要多看几步。如果可以用短期激励来解决问题,就不要拿将来的岗位来交换。再比如,一部分人的能力不行,但忠心可嘉,喝酒鼓舞士气的时候,就不要在位置上给他们一些预期。
有能力的人一般都不太看得上那些只靠忠心吃饭的人,而你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忠心的人,对于小坐标里位于不同位置的人,其实你应该早就想好谁未来该出局,谁未来该重用,如何给那个会出局的人做好安排。
回到我们前面的问题,很多企业领导层不是没变,其实都变了,只是你没感觉到。忠诚还在那里,但是能力已经完全不同了。所以,高手管理队伍,要学会看上去波澜不惊,其实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人其实都变了。
4.如何让有能力的人产生忠心?
以上是今天课程的第一个要点,请你无论如何记住。第二个要点,是如何让有能力的人,产生忠心。忠诚,是最近管理学界讨论的一个重点概念,学者们将它分为四个层面的忠诚,包括认知忠诚、情感忠诚、意向忠诚、行为忠诚。对于这些概念的细节,你不用花太多时间去研究,你只要知道一个“忠”字,背后并不简单。
那么,李嘉诚是如何创造下属的忠诚感,让那些有能力的人也逐渐产生,并强化自己的忠诚感呢?李嘉诚有两招,值得你学习,这两招都展示了一种普世价值。
[if !supportLists]1. [endif]就是讲诚信。李嘉诚的诚信到了什么程度呢?他与生意伙伴的口头协议,亏了本,都要照原价履行。他自己追求的境界,是希望敌人都相信你。你想,敌人、生意伙伴都信服,下属焉有不服的道理?
[if !supportLists]2. [endif]就是要努力追求新的知识、了解一线的信息,然后去和有能力的人沟通。其实,再有能力的人都愿意和上级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怕领导者拒之千里。只要领导者肯于放下身段,肯花时间,能人是愿意把你讲明白,进而展示自己能力的。所以,肯与下属交流,是一种吸引人追随的人格特质。
课后思考
今天的课后,我建议你也用忠诚和能力坐标,再画一画你上次画过的下属,或者画画你自己,把第四象限再细化。想一想你对下属的安排是不是会给自己的未来做了一个局。
034讲:团队型领导|从阿里的老师说起
你好,欢迎回到《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
今天我们从一家公司开始我们的课程,这家公司据说影响了阿里巴巴的组织变革,它的名字叫Supercell,直接翻译成中文就是“超级细胞”。
1.Supercell
这是一家芬兰公司,诺基亚的老乡。它成立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六年时间,员工大约200人。2015年,这家公司的营业收入是23亿美元,利润接近10亿美元。如果你还没有反应过来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我告诉你,也就是说,这家公司的每一名员工,一年给公司创造1000多万美元的收益。
Supercell公司虚实结合的宣传海报
那么,这家公司是怎样管理的呢?这家公司的业务是手机游戏的产品开发,公司里面有十几个研发团队,每个团队十几个人。每个团队自主决定开发什么游戏,甚至决定什么时候停止开发。超级细胞的产品淘汰率是非常高的,有将近70%的游戏产品在样品阶段就停止开发了,然后在测试阶段再淘汰20%的产品,只有寥寥无几的产品才能得以上市。但是却取得了前面说的那么好的收益。
为什么要这么高的淘汰率呢?因为游戏产品,没有“过得去”的说法,只有最好的产品才可以留下来,才有机会风靡于世,所以,没有哪个开发团队愿意花费宝贵的时间去混日子,去把时间花在那些完全没有机会的产品上,即使创意者一意孤行,团队的其他成员也会反对。所以,公司的创始人兼CEO决定把决策权和领导权都交给下属团队,交给一个集体。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做一个最没有权力的CEO,管理层的任务就是资源上的支持和保障。
2.团队型领导模式
今天课程的主题是“团队型领导”模式,超级细胞所采用的,就是这样一种模式。最早提出“团队管理”这个概念的,是两位美国学者。“ 团队管理 ” ,是指组织成员通力合作,共同实现组织目标。他们的理论,被称为“领导方格模型”。
关于团队型领导模式的合理性,你可以主要从信息的角度去理解。中央集权式的领导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必须要特别强。就以超级细胞公司为例,CEO要去作决策,面临三个大的障碍:
[if !supportLists]1. [endif]他要在公司内部建立起一个有效搜集信息的渠道,将近200个员工方方面面的信息都要及时汇集到他那里;
[if !supportLists]2. [endif]他要能够及时处理这些信息,然后形成正确的决策。这对于他的能力,特别是判断力要求特别高,碰巧他所学的专业是管理,对于游戏业务,其实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宏观上把握公司是他的强项,具体问题的处理是他的弱项。这就构成了一个几乎不可逾越的障碍;
[if !supportLists]3. [endif]中央集权的领导方式,要求任务落实下去,必须有强大的监控体系和监控能力,而软件开发行当,在很多时候没法判断对与错、是与非,这也是CEO无能为力的地方。所以,他索性采用了彻底分权的方式,把公司的领导权化整为零,交给团队,在公司建立起团队型的领导模式。
从这个例子中,你可以看出:要确立团队型领导模式,关键人物是大老板。大老板必须要明白什么是自己可以做的,什么是自己做不了的。如果自己做不了,别人可以接,你就要学会请人做、彻底放权,自己只管过程是否合规,结果是否令人满意。如果是组织必须要做的,但又没有哪一个人能胜任,就必须要靠一个群体,这时候就像超级细胞这种情况,就要建立团队型的领导模式。
请注意,团队型领导模式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if !supportLists]1. [endif]第一种是有一个牵头人,团队成员更多地介入;
[if !supportLists]2. [endif]第二种就是像超级细胞这样的组织,权力完全交给团队成员。
德鲁克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用太多的时间去告诉领导人该做什么,我们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告诉他们不要做什么。今天的课后,我请你花点时间想一下,你需要不去做什么。有一个原则,我分享给你:成功的企业,好主意一定是聪明人出的,不一定是最有权力的人出的。如何创造一种组织和文化,让公司里面想得最好、说得最对的人去作决定,这是领导者最该做的事情。
3.海尔的“小微”改革
其实,不仅仅是像超级细胞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就在我们身边,海尔作为一家制造业的巨头,已经把自己给拆了。八万人的企业,被拆成了2000多个“小微”进行自主管理。去年我去海尔,接我的司机师傅告诉我,他的车队也是一个小微。小微,相当于一个团队,具有自主遴选团队成员的权力。这一改革从2013年启动至今,有1万多人离开,因为他们不适应新的工作架构和工作方式。
海尔“小微改革”示意图
海尔之所以启动如此大规模的改革,道理很简单,就是原来的商业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的竞争需要了。海尔的领导人张瑞敏一直有一个理念叫“人单合一”,单是客户的需求,而人则是企业,企业就是要通过“人单合一”来满足客户的一切需求。为此,海尔建立了一个叫做“众创汇”的互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参与设计,对家电产品发表意见。然后,海尔根据用户意见设计产品,让用户票选,之后再经过样机试用,进入量产。过去海尔生产出来的电器,是生产完了之后直接进仓库,而现在的每一台电器、每一台冰箱都知道客户是谁。
经过了这一番改革,在海尔公司内部,过去强调业绩和服从的管理文化已经全然不在了,代之以无数个小微的竞争文化。每个小微团队都有一个负责人,同时,还设有这个负责人的后备接班人。这些接班人被称为“鲶鱼”。顾名思义,就是一旦你的领导力不够好、业绩不行,随时会有人取代你。而负责人负责选拔和培养团队的成员,团队的成员也要考虑是否追随这个负责人,这是一个双向选择。只要团队做得好,他们可以获得很高的报酬,但是,如果团队的业绩不好,成员甚至会没有工资。
海尔的小微改革,今天作评论,还为时过早。但是,海尔的改革是伟大的,顺应了这个时代的潮流,所以,值得你关注它的进程。上一周,我说人人都将成为领导者,从海尔的改革中,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更理解了我的话。也许你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你真的需要建立你的团队领导能力。
4.如何建立团队领导力?
下面,我试着提出几个关于建立“团队领导力”的要点,供你参考:
[if !supportLists]1. [endif]团队型领导模式的核心,是权力配置方式的根本改变。首先,它是把权力从一个人或极少数人配置到多数人手上;其次,它也是把权力从管理者手中配置到工作者手中。这是两个根本性的改变,如果对这一点没有清晰的认识,可能会导致决策过程的混乱。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探索团队型领导模式的基本规律,形成团队型领导模式的规章。既然是竞争环境要求你必须要建立团队型领导模式,那这个规章就是超越任何人个别权力的基本大法,所有的运行环节,都要基于这个基本大法。
[if !supportLists]2. [endif]前面我们提到,存在两种团队型领导模式:一种是有牵头人,但不拥有绝对权力;另一种是没有牵头人,全体共治。这两种团队模式在成员规模、运行机制上有很大不同,所以,团队领导模式也应该不同。这一点必须要再强调一下。在全体共治的模式下,人员数量(或者核心人员的数量)不宜过多。有人说5到7人比较合适。团队人员如果规模过大,组织效率遭遇的挑战就越大。相反,在有牵头人的团队中,人员可以适当多一点,不过要防止牵头人使用权力过多,不利于实现这种组织的初衷。
[if !supportLists]3. [endif]请记住,在团队型领导模式中,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对其他人的问题负责,而不是简单地把它交给岗位意义上的牵头人。如果组织内部最后的结果是没人负责,牵头的人也负不了责,成员们在组织内部互相推诿,甚至三心二意、流动率居高不下,组织就没有稳定性。应该说,这就是团队型领导力没有建立起来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退而求其次,选择其它的领导模式。
总之,在未来的组织中,会存在越来越多的团队合作情况。所以,团队型领导力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全体共治团队的领导力,如何建立,应该成为我们现在就关注的重点。
最后我还想说,所有的合作,本质上都是资源互补,而资源如果没有了互补性,合作也就无法存在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所有的企业组织中,合伙制企业的稳定性最差。这一点,我不展开说,但你一定要记得。
课后思考
今天的课后,请你思考一下海尔“小微”改革如果要成功,难点在哪里?
035讲:战略型领导|致敬早年的乔布斯
你好,欢迎回到《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
1997年7月底,苹果公司的董事会正式决定换届,把乔布斯选入了董事会。自此,乔布斯重新掌控苹果,一直到他2011年去世。乔布斯重归苹果之后的故事,太多人讲过。但我们今天的课,集中在早年的乔布斯身上,因为在我看来,那时的乔布斯,虽然缺少历练,但更值得尊敬。而早年的乔布斯,对你锻炼自己,参考价值更大。
今天的课程主题,是战略型领导,乔布斯一生的经历都告诉我们:他逐渐磨砺出来的,就是一种战略型领导能力,也就是由他为公司设定愿景,利用他的直觉为公司找到发展方向,恰当地把握机会,为组织赢得竞争能力。只不过,他的早年经历,我们不是很熟悉。
1.复盘:乔
布斯和苹果的早期发展
我们先对乔布斯和苹果的早年发展作个复盘。乔布斯早年最有代表性的事情其实只有两件。关于这两段故事的细节,推荐你去看两本书:一本是伊萨克森所写的官方自传《乔布斯传》,但相比起来,另一本《成为乔布斯》,更令我偏爱,因为这本书的作者为《华尔街日报》和《财富》杂志报道乔布斯长达25年。
乔布斯两段故事的第一段,是1976年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正式注册了苹果公司,生产出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电脑。回顾这段历史,你会发现乔布斯本人对于攻克技术难关既没有兴趣,也没有热情,但是,他非常看重把强大的技术带给普通大众后所产生的影响。乔布斯给自己的定位是用他异常敏锐的洞察力,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把握机会,从战略层面上引领大家。而他与沃兹尼亚克的合作让他坚定了一个信念:只要和技术天才合作,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1995年,乔布斯曾经接受了一个访问,原始录影带长达70分钟。由于导播的原因,这卷访谈的录影带被所有人认为是在运输的路上丢失了。乔布斯一生极少接受采访,所以当2012年,导播偶然在车库里发现了这卷录影带的时候,长达16年的埋没,让这盘录影带价值连城。这个时候,乔布斯离开人世已经整整一年了。因为版权的原因,我没有办法和你分享这一整卷的录影资料。今天的课后,我把一部分录影带的原文和译稿,放在推荐阅读的位置上,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在这个访谈里,你可以看到乔布斯的真实想法。乔布斯说:我不在乎犯错,我承认我做错了很多事。但是,有太多事情,对我真的不重要,对我真正重要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我是不是做了正确的事。后面的课,我们会讲到,选择做正确的事,找到正确的方向,这是战略管理的关键,也是建立战略型领导模式的基础。
2.找到第一流的人才
在乔布斯的战略型领导模式中,牛人是个关键要素。乔布斯说,要做到正确的事,首先要找到第一流的人。乔布斯的这个观念,是很多企业领导人的共识。很多优秀领导人格外在意的,都是能够找到最优秀的团队成员。你还记得“网飞公司”的用人原则吗?
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
链接:016讲:状态自尊|管理他人的切入点
在这卷录影带中,乔布斯说,我的成功,绝大部分来自于找到真正有天分的人,不是第二流人才,不是第三流人才,而是真正的第一流人才。当你真正找到优秀人才的时候,他们真正喜欢在一起工作,你不需要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也不需要你的呵护,因为大家都明白,工作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大家都知道乔布斯爱骂人,但你也许不知道的是,对于这些第一流人才,乔布斯从来都是说“你做出来的东西是狗屎,而不是你这个人是狗屎”。这部分内容,大家在今天的推荐阅读中都能看到。
乔布斯早年故事的第二段,是摆脱苹果公司的既有业务盘子,独自带领一个50人的团队去开发“麦金塔”。这时,他的工作要点,依然是搜罗最优秀的人才。乔布斯不顾一切地从苹果公司的各个项目里挖人,挖到最优秀的人,然后不断地告诉他们:我们要做的事,是为了在整个宇宙激起巨大涟漪。
1984年“麦金塔”正式发布。虽然“麦金塔”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像纸张一样创建电子文档的电脑,用鼠标来完成操作,“麦金塔”第一次大幅度地简化了人类操作电脑的进程。
一个时代的标志“麦金塔”计算机
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找到第一流的人,才能做第一流的事情。而要能够引领第一流的人去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就一定要建构一个愿景,让他们知道他们正在做着改变历史的事情。这是乔布斯式“战略型领导模式”的秘诀,你如果要建立“战略型领导模式”,也应该参考这一点。
讲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我还是一个小公司,离乔布斯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如果你看到马云1999年在自己家里和“18罗汉”开会的录像,你也许会意识到:你的现状可能和马云在1999年时没有差别,都是一个小公司。但是,你和乔布斯、和马云的差距,不在于公司的规模,也不在于行业,而是你们的认知、志向和愿景上是不是有相似之处。假如你也能看到十年或二十年之后的商业图景,你就具备了成为战略型领导者的一个条件,你也可以考虑建立战略型领导模式。所以,差别不在于你的现状,而是在于你的未来,在于你是不是有战略眼光,这是建立战略型领导模式的关键。
3.让一流人才追随你的战略愿景
乔布斯之所以被赶出苹果,根子上是和乔布斯自己请来的CEO斯卡利不和。在我看,双方其实都没有错,只是他们之间水火不容,都想置对方于死地。很不幸的是,乔布斯的密谋没有实现,被清洗出局。
斯卡利是个职业经理人,他是一种标准的市场管理思维,其实他并没有错,他必须要让公司活下去,这是他作为经营一把手的责任。所以,斯卡利要迎合市场,他必须要服务于客户的基本需求。当时的经营情况也确实不好,核心产品“麦金塔”的销量在直线下降,来自于IBM产品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乔布斯直接管理的“麦金塔”部门也拿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一切都变成了斯卡利要改变公司运营逻辑,改变领导方式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乔布斯的战略型领导模式就没有办法实行下去,所以他要把乔布斯赶出局。
而乔布斯却并不想按照斯卡利的方向去行动。作为战略型的领导者,他不想简单地屈从于市场,不想为了现有客户进行简单的修补,而是希望引导市场的走向,所以他才和斯卡利水火不容。比如,他想收购“制图组公司”,因为他从骨子里认定这是计算机的未来,制图技术至关重要。但是,这在斯卡利看来,都是入不敷出的。所以,两个领导人对于未来方向判断的不同,领导风格的不同,导致了冲突。而在乔布斯的性格中,从来没有“妥协”这个词,于是,乔布斯最终出局。
乔布斯与斯卡利
乔布斯的出局,让苹果失去了“心脏”。很多苹果员工,都是乔布斯战略型领导模式的追随者,他们来到苹果,就是因为乔布斯给他们灌输了梦想。所以当乔布斯离开苹果之后,苹果彻底失去了实现初衷的可能性。第一流的人员也开始相继出走,公司变得越来越平庸。所有的职业经理人,都没有机会挽回公司的颓势。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向早年乔布斯致敬的原因。因为那个阶段的他,更让我们看清了战略型领导者的力量。
在那卷录影带中,乔布斯是这样评价他的理念和他的离开的。他说,斯卡利认为,只要有了一个很棒的想法,事情就成功了90%,然后他会告诉产品团队的人,把产品做出来。但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好的想法和好的产品,中间还有很大的距离,需要大量的加工。当你在加工原来那个“很棒的想法”的时候,概念开始出现变化,渐渐地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和你最初的想象不一样,这就需要你深入细节、改变想法。乔布斯还说,真正有魔力的地方,是每天你都会有新的想法,你要用5000个点子,打磨出一个好产品。这才是真正的“流程”,也是企业的魔法所在。显然,乔布斯是说,他的领导模式是把握方向,让那些第一流的干才把他们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今天的课,我用早年乔布斯的两段故事,讲解了战略型领导模式的概念,其中的核心,是领导者要找到第一流的干才,然后把战略愿景展示给能够追随自己的那些干才。这一点,千万不要忘了。
这堂课,我是心怀敬意准备的。因为乔布斯带给我们的改变太多了。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实验室里还只有小型机,后来,我们有了真正的个人电脑,也有了互联网上的移动终端。这一切,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乔布斯。
课后思考
这一周我们讲了五种不同的领导模式,今天课后请你思考一下,这些领导模式是否可以同时被应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