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毛的书,其中关于“偷钱”的描述,如同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那段往事,虽已褪色,却在心底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我也曾是那个因生活的贫瘠而悄悄伸出不该伸的手的孩子。
小时候,零花钱是个奢侈的概念。对于我而言,它只存在于别人的故事里。每当看见同学们放学后簇拥在小卖部,手里拿着方便面、汽水、冰棍,那份羡慕如同夏日午后的阳光,炽热而刺眼,灼烧稚嫩心田。不算丰富的零食当中,那种被冻得硬邦邦的水袋,成为我的追捧梦想。它不仅仅是一种解渴的饮料,更像是童年的一个符号,代表着自由和快乐。
班上有个高个子男孩,组建起他的小小“商业帝国”。每天上学时,他从村里的小卖部低价购入那些红的绿的黄的水袋,然后用书包背到班里加价售出,大的5毛,小的3毛。他甚至允许赊账,用一个小本子记录着每一笔“债务”。我就这样一步步踏入了这个看似无害实则暗流涌动的小世界,陷入了贪婪的漩涡。起初,只是出于好奇和渴望,在手头并没有钱买冰袋的情况下,没能抵御住诱惑,赊下第一笔款,品尝夏日里甜冰带来的凉爽惬意。渐渐地,那份对甜蜜和优越感的追求,让我越陷越深。
欠的债像滚雪球一般,从最初的一点点累积成了我心中难以承受的份量。五块钱,在当时的我看来,无异于天文数字。背负债务的压力,让我的每天都过的煎熬。而每一次手伸进父母的衣兜,是更加痛苦的折磨。那是一种混合着愧疚、恐惧与迫切渴望的复杂情感,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割裂着我的灵魂,刺划着我的心脏。
记得那个普普通通的清晨,我提早醒来准备上学。趁着父母还在沉睡,小心翼翼地从挂在床头的父亲外套口袋里摸出几块钱,快速地塞进书包。那一刻,我的心似乎要跳出胸膛,手心里满是汗水,做贼心虚的忐忑遍布全身,肢体都在颤抖,大脑完全处在恍惚状态,估计一阵微风能把我吹倒。然而,当我把那些零钱交给同学,换来一口口甜腻的饮料冰袋时,那份短暂的满足与喜悦又让我陷入了更深的“罪恶”循环。
父亲口袋里的零钱他不会在意,也没有清点过数目,因此多次拿取他都没有发现。直到那次,我从赶集回来的母亲的红色外套口袋里拿走了一张十块钱纸币,那是一个我无法忽视的数目,憧憬清还外债之后还有余额买其他零食品尝。母亲的敏锐让她迅速发现了异样,因为母亲每次赶集都会问父亲要钱,基本能把给的钱花光,用来买日常生活用品以及蔬菜瓜果和调料,剩余的钱心里大概也有数。我担心事情败露,只能假装找钱,从卧室炕上翻找,再到装衣服的柜子,还有摆放的杂物,统统装模作样找一遍,最后从炕边的柜子缝里假装寻了出来。可是拙劣的演技,怎么可能骗的过大人。在母亲把这件事告诉父亲,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我的“偷盗”行为无处遁形,只是父母并没有说破。一但人性的恶被激发,似乎很难再收拢回去。我开始联合姐姐频繁实施“拿钱计划”。
那天,当我提早放学回家,感受到家中不同寻常的氛围时,我的心沉到了谷底。我知道,一切都暴露了,所面临的将会是更疯狂的毒打。在姐姐回家之前,我选择了面对,主动向父亲下跪,扛下偷钱的“罪行”。那一刻,我的心中五味杂陈,有见不得人的勾当见光了的解脱,也有痛恨自己不争气不听话的深深自责。他们问我钱花哪去了,我说买方便面,买水袋都花光了。至于姐姐拿的钱到底花哪了,我并没有问。
父母只是责备了几句,没有像往常那样用皮带或笤帚把“上刑”惩罚我。那一刻,我读懂了他们眼中的失望与宽容,更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那些偷钱的日子,像是一场遥远的梦,却又如此真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里。我再也没有偷过钱,但那段经历,却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提醒着我,即使生活再难,也要坚守那份对自我的尊重与诚实。我开始更加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每一刻,试图用行动去弥补那份曾经的过错。我帮忙做家务,努力学习,试图用优异的成绩来换取他们的笑容。每当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个傍晚,我跪在父亲面前,心如刀绞的画面。那份愧疚,像是一把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我,让我时刻铭记,不再重蹈覆辙。
姐姐和我之间的情感,也因为那次事件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无话不谈,但我能感受到,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弥补那个错误。只是我觉得,我们的距离被拉远了,很难再恢复以往的相互信任和坦诚。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成长,我渐渐明白,生活的不易并不是让我们去偷窃、去欺骗的理由。相反,它应该是我们更加坚强、更加努力的动力。如今,当我再次翻开三毛的书,那段关于“偷钱”的记忆已经不再让我羞愧难当。它更像是一个成长印记的醒目污点,提醒着我,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成长,真正地活出自己的价值。而那些曾经的过错和遗憾,也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们让我更加懂得珍惜,更加懂得感恩。我知道,是那些经历塑造了现在的我,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坚强、更加勇敢的人。我愿意带着这份记忆,继续前行,在生活的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2024年8月7日,周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