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前同事聊天,她说:最近公司的项目刚刚结束,这两天空下来,都不知道干嘛了?上班也是刷刷网页,看看八卦,闲的心发慌。
听她这么讲,我很能理解。对于上班族来说,虽然有忙到昏天黑地,加班到深夜的日子,但也会一些散漫的时间供你消遣。
毕竟没有哪种工作会让你一年365天都要忙到凌晨才结束的,如果真的有,那样的工作节奏和强度估计会压死不计其数的人。
工作忙起来自然是顾不上考虑时间该怎么安排这件事,可是工作闲的时候,该怎么安排时间呢?
我的建议是:把这段时间当成“自习课”。
想一想我们在读初中和高中的时候,除了语数外、生物、化学、物理、历史、地理……这些专业课程之后,班主任是不是每周都会安排几节自习课?
当时在自习课上,你都做了什么?
我想,做的事情不外乎这几类:
1、复习和预习专业课程:
有些专业课老师授课的内容比较多,可能一两节课时下来,有些人对于课上的知识点还没能完全掌握,于是,他们会利用自习课反复做习题,翻课本,查漏补缺。
2、偷偷看小说的:
估计在自习课上偷偷看小说的人不再少数。我记得,当时这种行为被班主任坚决反对,甚至有几次还利用下课时间,去翻每个人的桌子,看有没有私藏课外书的。可是现在想来,爱看小说的人,通常文科成绩都不错吧。
3、戴着耳机偷偷听歌的:
这种现象吧,虽然不太普遍,但是还蛮典型的。想想吧,为什么像周杰伦这样的歌手会成为一代人心中的偶像,估计那些忠实粉丝们没少在课堂上偷听他的歌吧。
4、忙着谈恋爱的:
爱情的甜蜜和美好往往就在那些不经意的小叛逆和小任性里体现。自习课上为了跟女神(男神)靠的近一点,就贿赂他们的同桌换座位。如果班主任在巡视被发现了,换不成座位,那就买一张精美的卡片,给他们写情书。别告诉我,你们没做过这些事情!
扯了这么远,有人就问,自习课上干的这些事儿跟工作有什么关系啊?
当然有,我们一一对应来说:
1、复习和预习专业课程的————————学习工作中的专业技能
就像在自习课上一样,如果领导暂时没有给你安排任务,那你可以想一想,自己平常在工作里,有哪些技能是不太精湛的,或者有哪些新技能还没有学会的。可以拿一个小本子,列出一个清单,一个一个对照。这也是对自己目前工作状态一个很好的审视过程。
如果跟工作直接相关的技能,你认为自己掌握得很好了,那么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职场中,跟你同行的人肯定有一些大牛存在的,你先看一下自己处于什么水平,然后再多学习一些大牛的从业方法,尽可能用最快的时间缩短与大牛之间的距离。
这样一看,是不是觉得根本不存在“很闲”的状态,而会觉得时间根本不够用。
2、偷偷看小说的+偷偷听歌的————————发展自己的兴趣
为什么有人从读书时期开始就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在专业课的学习上?比如有些人就严重偏科,可能数学成绩每次都不及格,但是语文成绩却每次都能拿高分。一来这确认是个人的天分有关系,二来也跟个人的兴趣相关。
但是,大部分做这些事情就是在逃避读书的辛苦,只顾沉浸在自己的精神娱乐世界里。
如果你在工作中依旧是抱着逃避的心态,恨不得多偷点懒,和小伙伴聊天,逛淘宝,刷网页……那就跟在学生时代的逃避心理如出一辙,过了这么多年,还是没长进。
但是如果你是真的对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敢兴趣,而是痴迷于文学和音乐,那么忙里偷闲阅读小说,甚至恨不得把所有空闲时间拿来写故事提纲,写读后感,或者创作歌词,学习谱曲的。那就请坚持下去。
坚持学习,坚持创作,总有一天你会看到回报的。有些人可能会质疑,说搞文艺的人都比较有天赋。但是只要形成了一个行业,在这个行业中从业的人,有90%以上的人拼的都不是所谓的虚无缥缈的天赋,而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你比大部分找不到个人发展目标,而选择浑浑噩噩打发时间的人好多了。
上帝赋予人类最公平的东西就是时间。只是在现代社会里每天八小时工作制,把人牢牢地束缚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和区间里。而这种制度的形成也限制了人们对时间安排的自主性。
可是,你完全可以找到方法打破这个牢笼,把时间进行重新分割和利用。
千万不要既荒废了工作,又没能好好发展个人兴趣,毕竟你把时间花在哪里是可以看得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