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合作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1.家庭环境
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也许他们经验不足,无法让孩子与他们合作;也许他们拒不接受别人提供的帮助;或者父母本身就不具备合作能力。
在不幸或破裂的婚姻中,合作精神往往不具备。
又或者,老二出生了,老大觉得自己地位不保,于是拒绝与母亲或弟妹们合作。
责任并不在这件事本身,而是他们误解了自己在家中的处境,身边的人也没有向他们解释。
倘若家中有一个特别优秀的孩子,其他孩子会觉得气馁,于是不愿合作。
没有人告诉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才能去争胜。
缺乏合作精神的孩子,上学第一天就会表现出来。他们不与其他孩子交朋友,不喜欢老师,上课不认真。
此时如果得不到鼓励或是有关合作的教导,得到的是批评与指责,他们自然无法对学校生活发生兴趣。
也许他们逐渐会丧失对他人的兴趣,这样的处境会危及他们的余生。
2.贫穷
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外可能遭遇社会偏见,他们需要面临重重挑战和伤痛。
如果在工作中遇到有钱人,看到有钱人的状态,他们会对贫富差距更为敏感。
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很容易嫉妒或误解,以为要达到优势地位就得不劳而获。
3.生理缺陷
生理缺陷可能引发自卑感。
只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有生理缺陷的孩子也能对他人对自己都发生兴趣。
倘若没人帮助他们拓展对他人的兴趣,身有残疾的儿童才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
4.社会缺陷
孤儿、私生子在犯罪人群中占的比例很大,这是对社会未能关注他们身上合作意识的培养的一种严厉控诉。
没人在乎他们的情感,也没人培养他们对其他人产生兴趣。他们没有活泼的童年,时常身处逆境、遭受打击,感觉不被需要。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做?这是一个社会问题。
如何入手改造犯罪分子呢?我们必须教会他们合作。
体罚是无效的,它只能向犯罪分子证实社会的敌意和不合作。
同时,许多犯罪分子并不看重自己的生命。他们一心只想战胜警方,根本不会觉得痛苦。
需要强调的是,合作能力必须经过学习才能获得。
我们也要鼓起勇气去面对真相———怎样有真正有效的手段,去阻止犯罪分子错误的人生态度呢?
数千年来,人类还是没能找到应对这一问题的正确方法。
我们尝试过的一切手段,看来都是徒劳,这一灾难仍然与我们如影相随。
不过我们还可以这样做:比如组织一些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尽力让想要工作的人都找到工作;
社会中尽量消除贫富差距过大、高调炫富;
尽量去感化狱中人员等等,通过这些尽量去减少社会上犯罪分子的数量。
对所有父母进行培训?这一建议实施起来有难度。
只有让教师成为社会进步的工具,利用学校让人更具社会性、更有合作意识,立志于造福人类。